为培养具有创新型、综合型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和学习科技类的知识,我校自2022年与鲨鱼公园倾力合作,成功引进了STEM主题科学课程,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上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感知体验、积极探究,辅以奖赏性激励,让孩子们在身心发育的早期,感受到了科学和人文的魅力,充分体验了STEM主题科学课程学习的快乐。
回顾一学期的学习过程,孩子们究竟接触了哪些有趣的科学主题,经历了什么样的科学学习之旅,让我们一起进入课堂看看吧!
——
lesson1 《毛毛虫动起来》
课程总结:本节课利用纸品折叠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毛毛虫,施加外力,让毛毛虫动起来。毛毛虫身体内没有骨骼,且是以拱起身体中后段,接下来向前向后伸展并重复此动作,形成蠕动完成运动。
lesson2 《弹力球》
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观看“神奇”材料产生的经过,尝试对不同的物质进行混合,探究并记录产生“水晶泥”的新方法,制作有弹力的“水晶泥”小球。
lesson3 《生命的循环》
课程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绘制生命循环图来体会生命的循环,生命从产生伊始,到结束是一个循环,生命的循环周而复始,每一个环节不能缺失,遗漏,替换,如中间环节终止,则影响整个循环的进行。生命的循环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死亡的过程,生命的循环是生命繁衍、延续的保证。
lesson4 《浮沉子》
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使用塑料瓶装满清水模拟水体环境,使用“项链瓶” 保存气体放入水中,通过挤压瓶身改变项链瓶中的水的体积,使“项链瓶”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揭示潜水艇通过调节蓄水舱内水的体积实现上浮和下沉的科学原理。
lesson5 《小球过山车》
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海绵条和玻璃球,设置让小球顺利通过“过山车”环状轨道最高点的位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改变小球运动速度以及圆周轨道半径的方法。
lesson6 《喷泉》
课程总结:本实验利用吸管和水瓶,以“产生喷泉现象” 为问题,驱动学生通过吹气、增加化学反应等多种方式改变瓶内气体体积,在短时间内产生喷泉反应的实际效果,探究并总结在导管口处形成喷泉的实验原理。
lesson7 《不怕地震的房屋》
课程总结:本节课利用细沙模拟土质疏松且其底部排水较差的地震带,使用外力反复震荡(地震)模拟土壤液化现象的发生过程,以“让土壤液化带上的房屋更稳定” 为问题,驱动学生利用材料应用多种方案解决问题。
lesson8 《墙壁大改造》
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 (塑料纸、毛毡布、硬卡纸),以“如何减小室内噪音” 为目的来改造“房屋” 墙壁,经过建立联想、做出预测、制作模型、验证推测、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lesson9 《小蜜蜂》
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材料制作蜜蜂,让其了解蜜蜂身体的基本特征。蜜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口器,胸都有两双翅膀和三对足。
lesson10 《自动喂水器》
课程总结:本节课围绕“当我们长时间不在家,让宠物喝到充足水”的问题,利用材料探究如何自动补充水的方法,通过调节水瓶的高度,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瓶口液面高度和自动补充水之间的关系。
lesson11 《弹力,弹力》
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给定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以“哪一种皮筋弹力更适合做弹力发射器”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建立预测,经过一系列实验验证推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lesson12 《风速仪》
01:07
课程总结:本节课通过“风速仪”以及风的测定,让学生了解风形成的原因以及风力大小和方向的测定方法。
大学路实验学校一(1)班的同学们在本学期的STEM主题课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的热情。通过多主题的课程探究,孩子们发现科学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死知识,还可以自己运用身边材料去探究其真正的原理,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究学习,同学们的整体科学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