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尔滨火了,成为2024年的新晋顶流“网红”。随之,东北三省都纷纷铆足了劲,拿出最大的诚意来迎接全国游客。
其实东北于我而言,是第二故乡。十年前,我在东北读了四年大学,东北的美景美食以及完全不同于南方的气候和生活习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我走在东北街上,一口一句“老姨”地叫,东北大姨一口一句“丫蛋儿”回应,我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亲切热乎。
哈尔滨作为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东方小巴黎。最近几十年却经济下滑、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很多人读书是为了离开这片土地。哈尔滨的失落是东北这几十年的一个缩影。明明是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北国风光,明明有那么多美食美景,却无人问津。因此,为了接住这波来之不易的客流,黑龙江、吉林、辽宁使出各种花活绝招儿,喊话全国各地的朋友到东北游玩。
“尔滨”更是为了迎合南方“小土豆”的精致属性,一直“土里土气”冻梨开始切片摆盘凹造型;一直在哈尔滨“养尊处优”的企鹅、鸵鸟和驯鹿都被拉出来揽客;“小土豆”们抱怨在索菲亚教堂拍照时拍不到月亮,哈尔滨立即用无人机升起了一轮直径5米的“人工月亮”;哈尔滨被称为“音乐之都”,交响乐团就走进商场“随便”演演,游客就“随便”看看;“小土豆”们怕冷,哈尔滨立即在广场上建了暖房,在出租车上安了加热坐垫……让游客真正感受到了“大东北属性”——朴实好客、直爽热情、妥帖周到。
而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东北的美与好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更是许多少数民族出山、上岸共同参与到这次的双向奔赴。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一座城的热情与团结,也看到了我们56个民族的团结。(城郊镇人民政府 李琼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