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鱼有感

微光照我前行
创建于01-11
阅读 2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学校南门西侧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人工小池塘,池塘中心有个小凉亭,两条木质的弯曲小桥连接着凉亭,一派古色古香。池塘里水大约有30厘米深,清澈处可见池底,嫩绿的水草挥舞着妖娆的腰肢由池水中央向四周蔓延开来。在水草丛中,出没着各色各样的锦鲤,有的如我们手指般长通体大红行动自如,有的如圆滚滚的玉米慢慢的摆动。在阳光和煦的午饭后,老师们都喜欢在池塘边和小桥上散步,也拿餐厅里学生剩下的食物喂鱼。

女教师老田喜欢把馒头掰成小块撒到池中,不出1分钟,成群的鱼献身在池边,争相捕食。再看对岸男老师小陈,把整个馒头扔进水里,也吸引了成群的鱼,大大小小的一起吃。

看到此景,田老师感慨道:“喂鱼就像养孩子,男的就是不细心,也不知道掰开喂。”我们女老师都觉得很有道理。

对岸陈老师却有不同观点:“掰开块小,大鱼一口就能吞下去,小鱼啥也捞不着。如果整块扔进去,大鱼小鱼都能一起吃。”也很有道理。

两个不同观点如果能结合起来,不是更全面吗?正如家庭教育中的父亲和母亲,角色不同,作用不同。父亲对孩子可以不计较小节,在关键时刻父亲更刚毅、坚决、理性,是为孩子制定规则和划清底线的一方,尽管不会面面俱到,却可以遥控方向。就像喂鱼的时候可以扔大块馒头,适当增加距离感反而提高了父亲的威信。母亲往往偏细腻,代表着温暖、体贴、感性的形象,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是孩子品格的灌输和情感倾诉的对象,是站在孩子的背后,推着孩子向前走的。

联想到我家的家庭教育,我既要像父亲一样坚决、理性、制定规则,又要发挥母亲的感性形象。而且,当看到孩子他爸爸睡懒觉、不叠被子、带孩子一起玩手机的时候,我火冒三丈,连他一起骂。孩子她爸爸真的不会做爸爸,还是我按做妈妈的标准要求他这本身就不合理?还是我做的太多,限制了他的成长?我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实质其实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灵魂。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不可替代,孩子既需要精心的小口喂养,又需要适当放手自主进步。只有父母正确发挥自己角色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和引路人。

阅读 2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