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额尔敦幼儿园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小一班的小朋友们特别感兴趣,经常驻足于此,也常常跟老师说要去喂喂它们,在一次喂小兔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两只新加入的小动物,它是谁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一、课程缘起
孩子们拿着叶子去喂幼儿园的小动物,这时孩子们发现幼儿园的兔笼子里多了两只孔雀,孔雀是孩子们并不常见的动物,孩子们觉得新奇极了。卢妮可说:“看,孔雀来吃了,它怎么又走了。”翟莫说:“孔雀是不是不爱菜呀。”孩子们对这两只幼儿园的“新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我们与孔雀的故事就此开始了……
二、课程框架
三、课程实施
从户外回来,孩子们用画笔将看到的孔雀记录下来。
正当我们想怎样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支持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时,家长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班级里的新朋友”
班级里来了一个“新朋友”,孩子们开心的东瞧瞧西看看,轻轻的抚摸孔雀的羽毛。
孩子们看到孔雀标本都兴奋的看来看去,摸来摸去,孔雀漂亮的羽毛、孔雀的冠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于是教师投放真实的羽毛让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并采用拼、贴等形式的创作形式,为自己也创作了一个美丽的冠羽。
“孔雀开屏的秘密”
对于孔雀妈妈开屏还是孔雀爸爸开屏也存在很多猜测,兴趣越大,探索欲望越强!于是,开聊.....
孔雀什么时候才会开屏呢?孩子们也纷纷讨论起来……
教师也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孔雀开屏的秘密。
在了解孔雀开屏的秘密之后有小朋友提出疑问,为什么幼儿园的两只孔雀都是黑色的?也没有漂亮的尾羽呢?
秉承家园共育的理念,王瑾沐的爸爸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引导幼儿幼儿了解幼儿园的孔雀怎么没有漂亮的尾羽?
“孔雀的生长过程”
孔雀是怎样生长的?和我们一样吗?追随孩子们的疑问,我们了解孔雀的生长过程,也同样引导幼儿了解卵生和胎生。
“孔雀蛋可真可爱”“我也想有一颗孔雀蛋”“一颗美丽的孔雀蛋”……
晨间孩子们相互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自己也想有一颗孔雀蛋,但是在冬季孔雀蛋并不是很好寻找,老师们绞尽脑汁,既然孩子们想要一颗属于自己的孔雀蛋,我们就通过美工活动满足幼儿的需求,让她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创意制作一颗“独特的孔雀蛋”吧!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每天去幼儿园的饲养区喂养孔雀,观察孔雀……
“大调查开始啦!”
于是带着问题,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爸爸妈妈们一起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孔雀爱吃什么?”的大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孩子们知道,原来孔雀喜欢吃五谷、稻谷、蘑菇、昆虫、嫩叶等食物,孩子们纷纷说“那我们明天带来孔雀爱吃的东西,一起去喂孔雀吧!”。
“一起去喂孔雀喽!”
第二天孩子们纷纷拿着孔雀的食物回到了班级,孩子们一起分享食物的名称、种类。
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带着食物去喂孔雀。
“小孔雀暖暖的家”
怎么让小孔雀的家变得暖和一点呢?孩子们用画笔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分享给大家。
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也在给小孔雀一个温暖的家出主意、想办法。
在运用自身保暖经验迁移到小孔雀的保暖办法时,孩子们刚开始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给孔雀穿衣服,开暖气等,但是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孩子们又投入了调查,丰富了对孔雀的保暖办法的认识。最终大家决定给小孔雀造一个可以避风又保暖的暖棚。
可是用什么材料来给孔雀做挡风的暖棚呢?孩子们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孩子们纷纷赞同,接下来快快给小孔雀搭建暖棚吧!不会搭?!没关系!请保安叔叔来帮帮忙吧!
感谢保安叔叔的帮助!小孔雀们终于有暖和的家啦!愿小孔雀们能温暖的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愿童年里那份温情的种子,在凛冽的寒冬里亦能熠熠生辉!
五、课程总结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幼儿园里的孔雀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在幼儿初识孔雀、探秘孔雀、饲养孔雀等活动中加深对孔雀的了解,丰富了幼儿生活的体验,孩子们运用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积极探索,收获满满。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究欲望、乐于表现和表达的品质让我们感到欣喜。教师是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把握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幼儿善于思考。
这次探索之旅妙趣横生,收获与成长都在路上,我们和孔雀的故事还在继续,来年春天,孔雀还会开屏求偶、繁衍后代,孔雀开屏、孔雀歌声,期待额尔敦幼儿园小一班的孩子们有更多的发现,我们的探索之旅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