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的源泉,为我们带来丰富的营养;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在这个冬日暖阳里,让我们共同翻开书卷,感知阅读的力量吧!1月11日上午,鹿厂中心校教师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
王海英老师
读《杨绛传》有感
读《杨绛传》有感
书的一开头便介绍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背景,出生在无锡小镇的杨季康,那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让小小的杨季康浑身上下给人一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气息。想象中这样的女子只需要在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即可,其实温润是杨绛先生的底色,但要误认为她是个"面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莫名的扣上了一个"罪名”,被贴上了大字报,杨绛激烈的反应,震动了她的同事,人们没想到杨绛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外柔内刚。她抗议,她呐喊,这正是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现,铁骨铮铮、刚正不阿,更表现她对丈夫真挚、深厚的爱。她常说:“忧患容易孕育智慧,苦难方能滋生修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始终和祖国共沉浮,这才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杨终与他的丈夫钱钟书被称为文学界的珠联璧合,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大妇二人始终如一、淡泊名利、潜心向学。杨终先生的作品《我们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想着会是一本描述家庭和睦、零杂琐事的事的回忆录,就在我将书往下翻阅,我才明白:这是充斥着生死离别的回忆录。女儿与女大相继离去,杨绛先生已心静如水,感叹:"世间好物不坚拆,彩云易散琉璃脆。"生死无常,世事就如一场长梦,梦醒了,就回家了。不得不感叹先生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世俗的释怀。她的笔清淡,她的义哀而不伤。她给人以无限慰藉,给人以生命的希望。
经历了与家人的生离死别,中国的分崩离析种种事变,杨绛先生子然一身地生活在世上,饱经沧桑后,她并没有一脸戾气反而更加沉稳。岁月将她打磨成了一颗珍珠,光芒并不耀眼,内敛而温润。
也许我对杨绛先生还没有理解透彻,对她的作品也没有本本篇篇都了然于心。但从《杨绛传》中至少我认识了一个坚韧、爱国、勇敢的女人。她是"生命的烤火者”,她的生命接受了中西文化之火的洗礼,她的生命亦烘烤着百年的文学历史。火萎了,她也走了,她的文字,她的品质,将永存于我的心中。
郭丽华老师
《一句顶一万句》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闲暇之余读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初读时感觉语言朴素,通篇都是“不是A的事,是因为B;也不是B,而是C事”这般语句。但是读完一回味,倒觉得这种写法再贴切不过了。生活里的琐事不也正是这样的弯弯绕绕嘛?像是藤蔓一样,想解决这件事就得先把另一件事捋平,而这另一件事又搭着其他事。全书几乎没有词句的雕琢。读这本书就如同在听茶余饭后的拉家常,各家的家长里短拼凑出一幅延津县生活图景来。半句不提苦,但事揉在一起却能拧出苦水来。
作者写家长里短的事,又着重笔墨写这些事里的对话,营造出一万句的喧嚣感。“一个人不叫孤独,一句话找一句话才叫孤独”,人一生里要说成千上万句话,却只有一句话是最紧要的。杨百顺和牛爱国的一出一走,都是假借寻老婆的名义,去寻找一个人,跟他说上一句话。书里没有交代这句话是什么,我也思索着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句话能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后来想想,或许重要的也不是这句话,而是找到一个能说这句话的人。这个人,他必须是恒常不变的。你清楚地知道你能永远和他说得上话,所以你跟他说话时可以无所顾忌,可以毫无保留,可以直抒胸臆。他还得和你有着完全一模一样的际遇,你不必向其赘述前因后果他就能明白。他对你说的话超越了感同身受,因为他也亲身经历着你遇到的事。他很像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找到了就能破除掉“上帝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摔得稀碎”这样宿命般的孤独感。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找到的。杨百顺和牛爱国不断在寻找,不断在碰壁。“吾心安处是吾乡”,找不到这个人是没法心安的,身体和精神便永远只能在漂泊。
假想一个场景:历尽坎坷,终于找到了这个能说上一句话的人,多半也会未语泪先流的吧?
可惜,现实里寻不到。
于是半生在寻找,一生在流浪。
田燕杰老师
《简而丰: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简而丰: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本学期,我读的书籍是张祖庆先生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我对“简而丰: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有如下思考:
第一,简约,不等于简单。
我的课堂:我讲,学生听说读写,偶尔加个小活动,使课堂活跃起来,其实仅仅做到了张祖庆先生所说的简单。简单指“结构单纯,头绪少,不复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单一,不复杂。而没有做到简约,简约是什么?更多地指向于教学状态和效果,是一种凝练的概括,是“言近旨远”“辞约旨丰”;是“以一当十”“大道至简”。是我需要慢慢在教学中摸索的。
第二,简约,是丰满的前提和基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不繁杂,简洁而清晰。只有这几个方面做到精简,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有更多的言语实践机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这是教学走向丰满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丰满,是指将教学的核心板块,充分展开,使之饱满,富于张力。因为“精简”之后,教学头绪少了,教学内容集中了,教学板块少了,那么指向于教学核心目标的板块就可以精雕细刻,重锤敲打,走向丰满。
第四,“简约”和“丰满”,不是一对反义词,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说“简约”指从目标到内容,从方法到手段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那么“丰满”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发展的最优化,表现在课堂上,亦即充满张力。物理学中的所谓“张力”,实际上是一种拉力,是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间所能承受的拉拽的力量。其相互作用具有使物体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
课堂张力则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主体(师生)和客体(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思维结构与方式,即思维的立体网络。在课堂上,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做了“简省”的处理,学生主体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就大大增加。那么,课堂上师生主体活动就能发挥出最大功能,从而获得比较稳定的、良好的认知效果。
简而丰,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王朝霞老师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历尽繁华,方知平凡是真;回首沧桑,只想平淡如水。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发现生命的真谛,领悟人生的意义:平凡也是一种美丽的存在,一种充满人性和温暖的存在。正如路遥所说:最好的世界,就是平凡的世界。 时隔三十年,再读《平凡的世界》,于人生也有了不同的感悟。
《平凡的世界》曾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是路遥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他描述了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抗争意识,它深情关注着普通劳动者的命运。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人既要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的报酬和宠爱,而是要理智且清醒地面对现实。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有人为了生存,有人为了理想,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竭尽全力地前行。《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出身贫农,他们平凡但不平庸、更不甘心受命运所摆布。一个带领全村人致富,一个进城打工,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番属于各自的事业。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是现实往往和梦想相差甚远。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和经历,无法成为孩子们眼中的英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自卑和气馁。
作为父母、老师,我们希望孩子不平凡,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潜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速度,最坏的结果,大不了大器晚成。接受孩子的生活现状,不要过分强调成绩和表现;关注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发掘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接受自己的平凡,并不是放弃对未来的追求和努力,而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突破自己的局限性,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接受自己的平凡,并非不思进取,更不是助长自己养成惰性。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驻足平凡之中,在平淡中挖掘流光溢彩的感动,让其在内心深处熠熠生辉。
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了平凡元素的世界,它们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默默无闻,却承载着许多对生命的真谛和人性的美好。
长路漫漫,一路奔跑的人才能一路收获,最后多多少少总会有幸运降临到跟前。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凡的人生,有普通人的不凡,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不过都是鸡零狗碎的情节。下雨了,有个地方可以避雨,降温了,有个地方可以取暖,受委屈了,有个人可以倾诉,累了,有个家始终等你回来,这便是最温暖的踏实。
田燕超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本学期我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阅读善于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不断进行新的观察的教师,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连接着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这是《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21条“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
用心的学生能根据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联系到所学的知识中去学习,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更能达到“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这一效果。不够细心的学生就需要我们的提醒,慢慢培养他们观察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获得观察周围的生活能获取知识的体验。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郭新枝老师
《播撒美好》—读《杨绛传》心得
播撒美好
——读《杨绛传》心得
最近读了《杨绛传》一本书,里边有这样两句话,“世间万物皆有联系,一个人活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受各种各样的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父母对我们人格形成的影响。父母的性情,虽说不会完全复刻到孩子身上,也会有明显的印记。”看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我的孩子学我走路,我在前边走,他在后边也背着手学着我走,他奶奶看见了就说你看人家的孩子跟他妈走路一个样。
当我看到这两句话我就想了很多:一个人在家里,对孩子有影响,但是我们在学校是不是对学生也有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把美好留给孩子,留给学生,留给学生家长。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作为教师要播撒美好。
李玉慧老师
《音乐教学论》读后感
《音乐教学论》读后感
书籍在漫漫人生路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书是老师,教会我们各种道理;有时书是医生,治愈我们心灵创伤;有时书是伙伴,带给我们无穷欢乐。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导航,把我从教学中迷茫之地顺利带到目的地。
这本书就是《音乐教学论》,经过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发现音乐课的课堂上,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让音乐放射应有的光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这本书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路。
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应该端正对待音乐课的态度。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否则一味的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的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
如何端正学生的态度呢?我采用讨论法,让大家讨论音乐到底有什么用?音乐课究竟给学生带来什么?没有英文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效果甚好,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的指导学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地完成学习任务。
书中还我了解到评价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的夸奖与鼓励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给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情绪始终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就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鼓励、赞扬的话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的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
书中还提到老师不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是美的传播者。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富有激情的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唱,学生不仅学的快,而且对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学生把音乐老师当成了美的标准,岳老师会唱歌,声音美,因乐老师会弹琴,很让人着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医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从老师这里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书中还介绍了各种音乐教育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学习、研究、借鉴这些体系,有助于教师结合本土音乐特点进行探索和创新。为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前途,从学生的个性、立场、经验出发,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之中,我努力要汲取这本书的营养,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提高学生的各项音乐素养。
王荷花老师
读《杨绛传》心得体会
《杨绛传》读书心得
杨绛写道,人家挂着窗帘呢,就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挂上窗帘儿,学会对外诉说时有所筛选和遮掩,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杨绛曾被钱钟书赞誉为世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一个女人在经营家庭时,想要如杨绛般智慧,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慎言。能做到对外不说家里这两件事才是真聪明有远见。
一.不说夫妻矛盾,真正聪明的妻子从不用海水浇灭火山。如果肆意对外倾诉,甚至央求外人为家务事评理,反而容易激化矛盾,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譬如杨绛爱干净,但钱钟书不拘一格。杨绛搭毛巾的时候,总是边对边,角对角,叠放的整整齐齐,钱钟书却认为这样费事,总是随手一答。每次杨绛看到了,也不恼,也不勉强,更不曾向谁说起,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重又拾掇一遍。而钱钟书也会在发生争执时选择包容礼让、温柔化解,绝不让矛盾发生。真正聪明的女人会学着关起门来处理,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让家庭走向幸福美满。
二.不说子女错处,有远见的母亲都懂得给孩子留面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林森说过,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种,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古人亦有云,当众不责子。在外人面前公开指责孩子的不足和过失,是对孩子自尊的摧残。而一个自尊坍塌的孩子,很容易走向极端。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谈到自己的家庭。在这样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朗的家庭中,是我最大的幸运。在他的记忆里,即使在他10多岁时,每当遇到人生的选择,父亲都会征询并十分尊重他的意见。而他的母亲也是位聪明贤惠的女性,待人温柔和善。在这样家庭长大的杨绛,思想独立,待人尊重。因此,有远见的女人,打一开始就明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他会先给孩子爱的确信,选择正确的场合教育孩子,用鞭策代替贬低,用鼓励代替责骂。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愿意听你的。给孩子留面子,孩子才能还给你体面。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能在达成目的的同时给孩子留足尊严,才是高情商的做法。
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无论贫富,都只是眼下要过的日子。对外言说,自夸惹人妒,自愿惹人厌,不如不说。本就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最好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要轰轰烈烈。而是在追求热烈的同时,也能珍惜平淡日子里的美好。每一位真聪明有远见的女性,应该如杨绛一般智慧的挖掘生活中的美好生活。
梁帅老师
读《教师的执行力》心得体会
读《教师的执行力》心得体会
本学期,为了提高我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我读了《教师的执行力》这本书。
在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明白了执行力之于教师的重要性。我们常说,一个企业成功与否,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实际上,这种观点,在教育界也同样适用,每个优秀的学校、每个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执行力的问题。提高执行力能够加强学校竞争力,是学校超越对手、保证持久性的重要优势,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竞争能力。
对于学校来说,执行力就意味着将长期发展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从而使得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校取得发展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的执行力水平取决于教师执行力的高低,教师执行力高就可以促使学校快速发展;教师执行力低就有可能使学校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没有执行力,我们所说的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都只是一句空话,不可能会取得成功。
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执行力,要能从各个方面来确保自己掌握各方面的执行力,最终妥善地完成工作,使教育质量获得提高。
感谢读书,让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知识的份量;感谢读书,让我学会用智慧的方法去浇灌含苞待放的花朵。
李玉霞老师
读《居里夫人自传》心得
读《居里夫人自传》心得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可真是了不起,一生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最近我阅读了《居里夫人传》这本书。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绰号玛妮娅,祖籍波兰。她从小就有神童般的超能力。在学校里,她比同学小两岁,但在班上总是排名第一。这为她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她选择在巴黎上大学学习化学。但她不明白这个选择让她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她和皮埃尔·居里结婚。从此两人从早到晚做实验。为什么他们这么勤奋?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改变追求科学梦想的。他们在一个简陋的.小木棚里做实验,很辛苦。突然有一天,他们在黑暗中发现了一点蓝色的磷光,那就是镭。虽然激光会烧伤皮肤,但它的放射性物质可以治疗我们所谓的不治之症﹣﹣癌症。可见他们对科学界的巨大贡献。居里夫人还获得了宝贵的诺贝尔奖牌。她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她的成就被永久记录在历史上。
她为这一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我们凡人能像她一样努力,有什么不能成功呢?我认为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此不懈努力!在应对困难时,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努力工作,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成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居里夫人是我们的榜样。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想把它介绍给你。
王秀凤老师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最近我也开始了对国学经典-《论语》的理解与诵读,感受颇深。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每一句都饱含哲理。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句告诉我们: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是最经典的一句。读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没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识,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才会有学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不能空想,要付诸学习,而学过的东西必须经过思考,细细咀子及其嚼,才能真正吸收。我最喜欢这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才是明智的表现。这一句在千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它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老师上完一堂课,假如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习题巩固;如果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们就不能浑水摸鱼了,应该立刻去请教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给你以安慰;当自己排斥别人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给你敲响警钟;当自己失信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给你教训;当你想要抓住过去的事不放手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给予你提醒…
《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学生。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格言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孔子的思想从而传承下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后人起着醒世的作用。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一部《论语》,受益终生。
刘井恩
读《水浒传》心得
读《水浒传》心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在本学期,我读了一本四大名著之---《水浒传》。
当我借到这本书时,我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展现在我眼前,有性格刚烈的黑旋风李逵,莽撞的花和尚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者武松,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吴用,武艺高强的玉麒麟卢俊义,精明能干的拼命三郎石秀,排兵布阵的神机军师朱武,枪法出众的豹子头林冲,精通炮法的轰天雷凌振,筑建城垣的九尾龟陶宗旺……
这本书主要写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好汉替天行道的故事,后受招安,受职先锋,打辽国、击田虎、征王庆、伐方腊成功后,许多英雄被高俅陷害而死。我对梁山好汉由衷地敬佩,对高俅、童贯、蔡京之流的奸臣无比痛恨。
在《水浒传》中,我既喜欢公孙胜,也喜欢方腊的猛将石宝。石宝武艺高强,惯使流星锤,一把劈风刀也神出鬼没。有一次,他和天空星急先锋索超相持,两人更不搭话,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突然,石宝用流星锤打将来,索超措手不及被打死于马下。邓飞大怒,挥舞铁链来战,石宝与邓飞过招十合,邓飞力怯,被劈死于马下。还有一次,李逵、鲍旭、项充、李衮四将敌石宝,石宝不战,李逵刚休息,石宝就冲上来,挥起劈风刀将鲍旭斩为两段。瞧!石宝武艺多高强,我真想拜为师呀!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直以“忠义”二字为主,忠的代表是宋江、卢俊义,义的代表是李逵、鲁智深。宋江以忠义而深受梁山好汉的拥护,我却认为这是愚忠,毛泽东说过,宋江被招安后,成了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成了一把夜壶,人要用就用,用不着,谁都说脏。宋江真不该投奔朝廷,最后落得可悲的下场,使梁山兄弟也受到连累。看着梁山好汉一个个倒下,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郭保红老师
《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华老师幽默生动的语言所吸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他的学生太幸福了,在他的课堂上不用担心学不好,只怕学不够,学生学的仿佛停不下来了。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这样的 : 首先,好的数学课必须是让学生感兴趣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发现了某一兴趣,坚持做远比培养别的兴趣简单的多,舒服的多。作为一名老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在这短暂的40分钟内不走神的听你讲课,那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华老师的课上,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乐趣之中。 其次,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那些近乎完美的课不见得是好课,甚至是淡而无味的课。而真正有味道的却是那些有差错的课。华老师的课确实由于融错而精彩,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得有味道。 然后,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好的教学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跳起来摘果子”才更有味道。要使课堂教学富于思考意义,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 最后,好的数学课是自然流露的课。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计划,有预设,但实际的教学应当是自然地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不断调适和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绝不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语言叙述出来,而是教师对现场情况作出判断后,根据自己实践性知识和学生的具体表现所作出的自然的反应。这种自然的流露既不能脱离教学的总体目标,也要与现场的情境、进程形成互动,它是一种教学机智、一种合理的教学决策,是老师实践性知识的集中表现。
这真是一本能让你读了一遍还想再多读几遍的好书,读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是有生命力的,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再次体会到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神奇和精彩。
当你仰望星空时,总会有一束光唤醒你、温暖你、激励你、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