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减少和消除等待现象不是可以瞬间完成的,它不仅需要教育观念上的反思还需要教育实践中的回归。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实际考察分析及整体状况和个案的观察研究,分析造成消极等待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对应的策略,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同时让幼儿在园的时间更加合理利用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研探讨 共促成长
崔老师:我们班实行的是老师分工制度,吃得快的小朋友有主班老师带着活动,而配班老师则会引导幼儿安静的吃饭。要减少统一的要求。每个幼儿都有个体差异,不能要军事化管理,应该按照幼儿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对待。在过渡环节时,我们都进行游戏,律动,谈话等活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归属感。
沈老师:我们班就是在饭后等待的时候,让幼儿互相找自己的好朋友说悄悄话。在绿植区观察蒜苗和小鱼,可以为幼儿提供魔方等安静的益智玩具,可方便收放。教师和幼儿的约定,在上厕所的时候要和幼儿一起做律动。
王老师:下面我就从一日活动中进行讲述,在入园时我们班进行晨间谈话,培养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好培养同伴关系。在吃饭时吃的快的小朋友要引导他细嚼慢咽,慢的要教师分工,减少统一要求,尊重个体差异。上次上厕所时要进行游戏如小花猫静悄悄等。
唐老师:我们班也是从入园开始讲,入园时我们要进行谈话和自由区域活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喝水时准备小杯子,随喝随喝,上厕所时需要排队,集体游戏要鼓励慢的小朋友。
秦老师:我们班在入园时进行自由桌面游戏,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幼儿来的较多的时候就会进行手指游戏。在饭后要引导吃得快的小朋友喝水漱口,入厕洗手,玩玩具。在玩游戏时会玩切水果,木头人,萝卜蹲等活动来减少等待现象。
崔园长:本次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对于如何有效减少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消极等待现象的问题提出了非常清晰的处理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位老师可以借鉴其他老师的方法,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韩老师: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知道当幼儿的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仅仅靠幼儿自我控制压抑等方法是不够的,过度的压抑会导致爆发性的情绪发作行为,还会使一些幼儿产生更为消极的情绪和态度,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从而教师必须运用适当方式,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幼儿宣泄消极情绪,将幼儿在消极等待中所产生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
运用有效策略,变消极等待为积极等待。在过渡环节中懂得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少"等待",多活动,让幼儿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探索和锻炼的机会,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