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抹冬日暖阳,赴一场教研之约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精彩的课堂呈现,都需要课下无数遍的打磨。为继续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于都县实验小学继续开启了“盲盒”式教研活动之旅。本次“盲盒”式教研活动由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承办。
自“盲盒”式教研活动启动以来,全体数学老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认真准备、研读教材、集体探讨,最后敲定《数字编码》这一课。
《数字编码》这一节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初步了解身份证编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为了把这节课上好,上课组的老师们反复试教、多次修改,在思索和实践中一步步优化教学设计。本节课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字编码,如快递取件码、门牌号、车牌号、公民身份号码等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编码特点和方法的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数据应用意识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动而又紧张的是“开盲盒”,究竟花落谁家?最后抽签由袁淑琴老师为大家展示!课堂上,袁老师从容稳重、思路清晰、自信大方!孩子们自信满满,大胆分享与评价,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加了生活经验,也体会到了编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规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厚,让这堂课大放异彩,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来探索身份证号编码的规则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一群事物的顺序、测量的结果,还可以用来编码,感受数字编码的简洁、规范、唯一、有效等特性。
探究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时,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份证号和他们对身份证号的课前了解,自主探究填写学习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身份证号码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信息,最后学生代表上来展示。在学生对身份证号编码有了一定了解后,询问学生对身份证号码还有哪些疑问,为学生解答心中的困惑。
在编校级学号时,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学号中要包含哪些信息,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学号中要包括入学年份、班级、班级序号(性别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年级不能用),再让学生动手编辑,针对学生编辑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编码特点和方法的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数据应用意识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身份证号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学会了编学号;同时也知道了数字编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息息相关,再一次感受到了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课堂展示后,袁老师阐述了教学设想,评课环节采取“一盲到底”的方式,“盲盒”抽签确定若干名评课教师。选中的老师们畅所欲言,话反思,共成长,充分肯定了“盲盒”课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评课现场气氛热烈,将“盲盒式”教研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一堂好课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凝结着辛勤与汗水的“切、磋、琢、磨”,是团队成员的智慧碰撞与集体的共研共享共进。三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全面深入而又真诚的探讨氛围中,向着专业化成长的方向不断前进!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本次“盲盒式”教研活动为教师展示交流、互相学习搭建了平台。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乘着此次教研活动的东风,让我们且学且行,且行且思,在集体研讨中结伴而行,共同奔赴更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