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码头
中山码头轮渡
历史图片
奉安大典
抗战时期的下关码头
浦口火车站
原民国首都电厂
首都电厂资料
死难工人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
现在在中山码头北侧建有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公园占地近万平方米,由老码头、水上景观平台、展览馆和市民互动区等组成,毗邻享誉海内外的中山码头。电厂运煤码头、塔吊、输送机和栈桥等遗存均得到了完整保留。置身园中,仿佛将游人带进了微缩版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失为探寻民国记忆和观赏江景的好去处。
码头吊塔
雕塑
沿沿江路北行,就到了当年极其繁华的大马路。1859年8月16日《天津条约》在直隶北塘交换批准,《天津条约》中开放了汉口、九江、南京、镇江、营口、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等十处通商口岸。南京于1899年被迫开埠,把下关惠民河以西,沿长江岸2.5公里,宽0.5公里左右地带,为允许外国商人开设洋行、设立码头货栈之地,同时加上铁路陆续贯通,下关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到了中山码头建好后的30年代,位于现在江边路的“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可谓巨贾云集,商铺林立,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
民国时期的大马路
同一位置的现在大马路
江南邮政管理局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候船大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
江豚(资料图片)
这附近江面被列为江豚保护区,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这里见到江豚在江中觅食和栖息。
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继续向北,江边路上存有民国海军医院旧址。海军医院从1946年建造开始,历经几十年风雨,这一民国建筑也只有西式的大木屋架保存较好,此外花瓶栏杆,窗花挂落,罗马柱还留有当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它一处是南楼,是一排狭长的青砖房;另一处则是凹字形建筑的北楼。据悉,狭长的一排建筑,是民国海军医院住院部;凹字形的,类似于现在的急诊部,中间还有庭院。为了再现下关江边民国风情,经过政府组织设计修缮,得以重见天日。
民国铁路轮渡栈桥遗址
再前行,过了惠民河就到了老江口,这里有民国的火车轮渡桥旧址。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人为了客服长江天堑,历经了各种设想,让天堑变通途。
如果说,中山码头和浦口码头担负的是用渡船将乘客运送过江的任务,那么,1933年竣工的南京火车轮渡,则主要负责将火车运送过长江,是一种特殊的渡轮码头。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因为长江的阻隔,浦口与下关之间的客货运输无法直通,乘客只能下车租船过江,而货物的运输更加麻烦,难以实现南北直达。
铁轨
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铁道部将火车轮渡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成立了下关浦口铁路轮渡设计专门委员会,次年12月1日,位于下关老江口的轮渡工程开工。引桥由英国多门浪公司承建,渡轮由马尔康洋行承造。所用钢轨、枕木、钢梁等材料全部从英国进口。1932年,桥基工程完成,随之架设上部钢梁,其他附属工程亦相继开工,两岸接轨线路由京沪、津浦两路局承建。1933年10月22日,铁路轮渡正式竣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到场祝贺;刚刚获得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游泳冠军的杨秀琼女士应邀剪彩。
美人鱼杨秀琼在五运会比赛中
美人鱼杨秀琼在五运会比赛中
火车轮渡桥为钢架结构,桥墩为钢架结构,桥墩为混凝土结构,用铺设有铁轨的渡轮来运送火车。其工作原理可简单概括为:渡轮上铺铁轨,通过“升降引桥”、栈桥和岸上的铁路线连接。“活动引桥”一端如同铰链般地与栈桥上的轨道连接;另一端随着水位高低升降与渡轮上的轨道相接,机车再顶着列车直接驶上渡轮。渡轮上并排有3股道,可以容纳火车21节车厢,或客车12节车厢。整个操作,从列车编组、上船、过江,再到列车上岸、再编组,一次作业需要两个多小时。
1933年火车轮渡的开通,对下关与浦口之间的渡运产生了冲击。而1968年10月1日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则使火车轮渡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下关和浦口的火车轮渡栈桥依然保存完好,均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下关火车轮渡桥的旧址上已建成了下关火车主题公园,在保护珍贵的长江交通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向市民游客展示着下关浓厚的铁路文化和长江文化。
由于美篇的限制,只能发这些,再多就要付费开通会员,咱花不起那个钱,只能先写到这里,下篇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