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山码头-燕子矶(上篇) -- 南京滨江民国历史建筑

汪良廷
创建于01-09
阅读 4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月7日趁着天气晴好,和三两好友约定出来走走,想了一下线路,决定徒步加骑车完成从中山码头至燕子矶的长江沿线,说走就走。

中山码头

上午10点左右,三人各自乘公共交通工具到达中山码头汇合。

中山码头轮渡

1910年随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上海至南京的京沪线筹建,当时的政府急需开办现代的轮渡运输,于是由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下关至浦口,称“关浦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他提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于是遵照孙中山的遗愿,其灵枢暂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再安葬南京。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

历史图片

1928年(民国十七年)码头于8月8日竣工,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

奉安大典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灵柩到达下关江边码头(即今中山码头),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内。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

抗战时期的下关码头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沦陷,中山码头成为日本海军码头,并改日本名"安宅栈桥"。
抗战胜利后,码头恢复原名。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渡江部队即是在中山码头一带登陆,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
随着南京经济的复苏,作为当时渡江的唯一通道,至上世纪末中山码头运输较为繁忙。
可以说,中山码头见证了太多的历史风云。

浦口火车站

现在中山码头还有轮渡运营,更多成为旅游打卡圣地,过江对岸就是“我去给你买两个桔子”的浦口火车站。当年南京上学时,每次回老家都要从城东赶至中山码头,乘坐轮渡至对岸去赶乘浦口至连云港的绿皮火车。那时眼中没有风景,只有心酸。

原民国首都电厂

中山码头北侧就是民国首都电厂了,有着照亮南京近百年的“光辉”历史。该电厂始建于清末1910年,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更是民国时期的首都电厂,享有“全国模范电厂”的美誉。1927年4月18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28年4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决议将电灯厂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接管,南京市电灯厂更名为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

首都电厂资料

事过境迁,现在只有电厂西南角的小红楼,还在静静地诉说着它的百年故事。红色的砖头、黄色的墙壁、黑色的瓦片……这座小红楼是一处原版正宗的民国建筑。建筑具有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根据记载,宋子文曾经在此办公。1937年宋子文以招募商股的名义通过资本运作,将首都电厂的私营化,成为自己的产业。

死难工人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

侵华日军侵犯南京时,首都电厂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南京时,电厂工人和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保护了电厂的正常运行。1949年回归人民手中后,一度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

现在在中山码头北侧建有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公园占地近万平方米,由老码头、水上景观平台、展览馆和市民互动区等组成,毗邻享誉海内外的中山码头。电厂运煤码头、塔吊、输送机和栈桥等遗存均得到了完整保留。置身园中,仿佛将游人带进了微缩版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失为探寻民国记忆和观赏江景的好去处。

码头吊塔

雕塑

  沿沿江路北行,就到了当年极其繁华的大马路。1859年8月16日《天津条约》在直隶北塘交换批准,《天津条约》中开放了汉口、九江、南京、镇江、营口、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等十处通商口岸。南京于1899年被迫开埠,把下关惠民河以西,沿长江岸2.5公里,宽0.5公里左右地带,为允许外国商人开设洋行、设立码头货栈之地,同时加上铁路陆续贯通,下关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到了中山码头建好后的30年代,位于现在江边路的“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可谓巨贾云集,商铺林立,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

民国时期的大马路

同一位置的现在大马路

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开埠通商活动都发生在这个区域内,从中山码头开始整个街区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当时下关商埠中心地带,也是一个体现民国商埠建筑群地带,此处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代的精美建筑,包括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今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

江南邮政管理局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候船大厅

这座建于1 9 5 4 年、位于南京市大马路2 1 号的下关码头候船厅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国建筑,却沿袭了浓郁的民国风情。临江而建,红柱绿梁,灰墙拱门。这里当年是多少人走出去的第一站,顺江而下去南通上海,逆江而上去安徽重庆都要从这里出发。
如今这座下关老码头候船厅已经化上了新妆,三层的楼房外墙修葺一新,古色古香不失大气。通体以古朴的暗色调为主,和六根从二楼延伸到一楼的大红色柱子形成感观上的强烈对比。两根朱红色的柱子上挂着“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和“南京滨江商务区规划展览馆”白底黑字的繁体字牌子。这里又承载了历史传承的重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

在大马路西侧有一白色花岗岩纪念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旁,有一块石碑,碑文如下:中山码头乃侵华日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之一,当时避居国际安全区之青壮难民,在此惨遭杀害者,共达万人以上。其中,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傍晚,日军从避居于原华侨招待所之难民中,捕获所谓有“当兵”嫌疑者五千余人,押解于此,用机枪集体射杀后,弃尸江中。十二月十八日,日军又从避居于大方巷之难民中,搜捕青年四千余名押解于此,复用机枪射杀。在此先后,日军还于毗近之南通路北麦地和九甲圩江边,枪杀我难民八百余人。悲夫!其时码头顿成鬼域,同胞罹难枉死,惨矣!呜呼,政闇国弱,何可安全?欲免外侮,唯赖自强。今虽时殊势异,仍当“前事不忘”。爰立此碑,勖勉后人: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此行还将瞻仰另外两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江豚(资料图片)

这附近江面被列为江豚保护区,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这里见到江豚在江中觅食和栖息。

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继续向北,江边路上存有民国海军医院旧址。海军医院从1946年建造开始,历经几十年风雨,这一民国建筑也只有西式的大木屋架保存较好,此外花瓶栏杆,窗花挂落,罗马柱还留有当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它一处是南楼,是一排狭长的青砖房;另一处则是凹字形建筑的北楼。据悉,狭长的一排建筑,是民国海军医院住院部;凹字形的,类似于现在的急诊部,中间还有庭院。为了再现下关江边民国风情,经过政府组织设计修缮,得以重见天日。

民国铁路轮渡栈桥遗址

    再前行,过了惠民河就到了老江口,这里有民国的火车轮渡桥旧址。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人为了客服长江天堑,历经了各种设想,让天堑变通途。

    如果说,中山码头和浦口码头担负的是用渡船将乘客运送过江的任务,那么,1933年竣工的南京火车轮渡,则主要负责将火车运送过长江,是一种特殊的渡轮码头。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因为长江的阻隔,浦口与下关之间的客货运输无法直通,乘客只能下车租船过江,而货物的运输更加麻烦,难以实现南北直达。


    

铁轨

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铁道部将火车轮渡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成立了下关浦口铁路轮渡设计专门委员会,次年12月1日,位于下关老江口的轮渡工程开工。引桥由英国多门浪公司承建,渡轮由马尔康洋行承造。所用钢轨、枕木、钢梁等材料全部从英国进口。1932年,桥基工程完成,随之架设上部钢梁,其他附属工程亦相继开工,两岸接轨线路由京沪、津浦两路局承建。1933年10月22日,铁路轮渡正式竣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到场祝贺;刚刚获得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游泳冠军的杨秀琼女士应邀剪彩。

    

美人鱼杨秀琼在五运会比赛中

美人鱼杨秀琼在五运会比赛中

    火车轮渡桥为钢架结构,桥墩为钢架结构,桥墩为混凝土结构,用铺设有铁轨的渡轮来运送火车。其工作原理可简单概括为:渡轮上铺铁轨,通过“升降引桥”、栈桥和岸上的铁路线连接。“活动引桥”一端如同铰链般地与栈桥上的轨道连接;另一端随着水位高低升降与渡轮上的轨道相接,机车再顶着列车直接驶上渡轮。渡轮上并排有3股道,可以容纳火车21节车厢,或客车12节车厢。整个操作,从列车编组、上船、过江,再到列车上岸、再编组,一次作业需要两个多小时。

          1933年火车轮渡的开通,对下关与浦口之间的渡运产生了冲击。而1968年10月1日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则使火车轮渡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下关和浦口的火车轮渡栈桥依然保存完好,均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下关火车轮渡桥的旧址上已建成了下关火车主题公园,在保护珍贵的长江交通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向市民游客展示着下关浓厚的铁路文化和长江文化。


      由于美篇的限制,只能发这些,再多就要付费开通会员,咱花不起那个钱,只能先写到这里,下篇继续吧。

阅读 4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