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听到这句话,就已经想到浓浓的年味了。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腊八节已经被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腊月最重要的日子之一。现在由刘弘毅、金圣希两位小主持人我们一起走进腊八节,了解腊八节。
活动开始,少先队员们高举队旗,伴随着出旗曲,迈着整齐的步伐,举行出旗仪式。同学们精神饱满地歌唱队歌。在这满满的仪式感中,班会活动课开始啦!
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腊八节源自古代的“腊日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当时的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猎杀鸟兽、祭祀祖先等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节日。
腊八节的由来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有关。据传,释迦牟尼在苦行六年后,于腊月八日夜,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因此,每年的腊月八日成为了佛教的成道节,也就是腊八节。在中国,腊八节逐渐与腊祭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腊八节习俗。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干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但杯水车薪,他们最终还是饿死在长城脚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干家粥”后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腊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后相沿成俗。
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两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人大多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之说。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用以祛疫迎祥。
小主持们在台上生动形象地讲解以上的专业知识,台下的小观众也专心致志地认真聆听。活动中,为了考验同学们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识,小主持们在每个环节的最后都会提相应的问题,这可难不倒我们小蜜蜂中队的队员们。瞧,大家纷纷举手想要一展自己的渊博知识,活动氛围热烈,通过大家你问我答中,大家也对腊八节的认知越来越清晰。
腊八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其中最普遍的习俗是煮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杂粮和豆类煮成的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除了煮腊八粥外,还有制作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地方特色食品。此外,腊八节还有祭祀祖先、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
接下来让我们领略腊八节的诗词的魅力,而诗人王季珠笔下的腊八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打开锅盖就闻到蔬菜香味,残次的累米熬成的粥只放少许盐,糖都不用添。同家人一起坐在阳光下喝着热乎乎的粥,大家都古道热肠。喝着热热的腊八粥,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和家人一起,度过这美好的冬日时光。不论走多远,一碗粥便能唤起家的温暖。还有杜甫的《腊日》等等。
腊八节不仅是一个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节日,还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家庭和睦的节日。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全家团聚在一起制作腊八粥,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着家庭的温暖。此外,腊八节还有敬老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到社区或养老院为老人送去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和敬意。
总的来说,腊八节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民间基础的节日。它不仅传承了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也融入了民间信仰和地方特色。通过煮腊八粥等传统习俗,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增进家庭和睦与敬老爱幼的美德。让我们一起庆祝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