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是绿叶,育人结硕果


陆游号放翁
编辑于01-09
阅读 3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徐晓霞

一、最满意的教案

课题名称: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二、最满意的课件 

三、最满意的课堂

四、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9周(2023年11月3日)在七(11)班上了《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现在我对这节课作了细致、深刻的总结反思。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是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的第二节,本节是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延续和深化,以海陆的变迁为主题,对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是固定不变的、火山和地震时怎样形成的并如何避震展开探讨,着重阐明了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学说的一些基本观点,分析了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本节教学内容先从地球上存在海陆变迁的实例入手,探讨局部地区的海陆变迁的原因,之后再上升到全球尺度,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的。内在逻辑严密,涉及内容广且理论性强。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非智力教育因素,特别是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学情分析

优势:

    1、知识储备:学生刚刚学习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2、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而本节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劣势:

    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而且七年级学生还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发展理性思维,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要顺利完成本科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直观的演示方法,降低难度,并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本节课很好地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搜集资料,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理实践力)

    2 .通过提取教材中的图文信息,正确解释各种海陆变迁现象的原因。(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 .通过观察地图、阅读教材,发现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简单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地理实践力)

       4 .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指图说出全球主要板块名称和位置。

            5 .通过模拟实验,说出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并能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说明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本节课教学中抓重点,突破难点:举大量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并能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说明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沿着学生思路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设计了自学、讨论、探究、归纳、练习、拓展等多种学习活动。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建立地理空间概念。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反馈矫正贯穿课堂始终。改变学生单一的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阐述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应该让学生去探究、讨论。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各环节的活动要做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平时要加强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这些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对于这节课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我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探索,坚持以学生为本,继续挖掘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让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阅读 3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