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有益于学生进步的事

——回忆白益民老师

李春林
创建于01-09
阅读 3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王瑛

    前不久,我去陕西渭南华阴市探亲,自然想起了已近八十岁的白益民老师。前些年回老家都要去看看白益民老师,不仅因为我们是“乡党”,他还是我学生时代的良师益友。

    到了华阴老家就通过微信联系白老师,约他见面事宜,他以前都秒回,这次我连发了几次都无回音。我干脆打白老师手机,他女儿接的电话,我说明了来意,他女儿就在电话那头哽咽起来:“爸爸三天前去逝了。”听到这,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白老师调入内地36年后,我们在陕西渭南市第二次见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白老师从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现为塔里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中学教书。白老师个头不高,人清瘦,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渭南口音。我那时上初中,我和白老师彼此注意是从我当他的“翻译”开始的。有一次白老师给我们上物理课,他浓重的陕西口音把“酒精”念成了“丢頂”(谐音)任凭他怎么解释,同学们也闹不懂,看他急的不行,我站起来大声告诉同学:“白老师说的是酒精。”在家里我爸爸常说陕西话,我虽出生在新疆,耳濡目染也会说一些陕西话,听力那就更不用说了。从那以后,白老师似乎找到了知音,他上课同学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多半是由他的乡音引起的,我就是他的“翻译”,白老师对我也从注意上升到了好感。当然,白老师在教学中也在努力地学说普通话。

    初高中那几年,白老师是对我学习、励志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我学习有进步时,他在我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上鼓励我的批语,并画个小图案;而我学习退步时,白老师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白老师不光对我这样,后来和同学聊起此事,我才知道,白老师对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

▲白老师夫妇和我、黄晓丽(右二)在渭南市公园合影。

    那个年代,老师都是多面手,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白老师针对每门课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对教学投入积极热情,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得益于他的教学方法,白教师也因此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获得了学校多次表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

    1980年,白老师调回原籍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我已高中毕业在团场医院工作,他临走时专门到医院看望我,勉励我勤奋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并约定到老家探亲一定去他家做客。

    2004年8月,秦川大地柿子树挂满了柿子。我和女儿到内地顺路又去了老家,我提前告诉了白老师要去看望他,等到约定时间、地点见面时,却没有看见白老师,其实白老师就在马路对面,我们面对面相互张望,竟然彼此没有认出来。我对白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那自然是视而不见,我想白老师对我的印象也然。见面后,我们相互谈笑不止,感叹岁月如梭。

    已经退休的白老师热情款待我们一行,又带我们就近参观渭南市名胜古迹,详细介绍渭南的风物。从奇险峻秀的华山,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从“千古雄关”潼关,到“中国第一民窑”尧头窑,彰显着渭南古老厚重的文化,让我这个陕西人受益匪浅。

▲我们和白老师夫妇合影

    2016年初春,我和同为白老师学生的黄晓丽,又到渭南看望白老师,七十多岁的白老师精神矍铄,老伴身体尚好,一双儿女对二老孝敬有加,是个幸福大家庭。最令我们感动的是,白老师卧室兼书房都是书柜,满目都是书籍,书桌上摆放着几本他正在看的书。“你这么大年龄还在看书学习?”白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说到:“搞了一辈子教育,养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一天不摸摸书,像丢了什么似的。”活到老学到老,提倡终身学习,榜样就在眼前。

▲白老师夫妇和他们的儿女与我们一起合影

    没成想,这一别,竟是永别。从得知噩耗的那一刻,白老师的过往一幕幕就在脑海闪现,挥之不去。今天想来,在你人生当中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好长者,当属幸运、幸福。

阅读 3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