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共同成长

大栅栏幼儿园
创建于01-09
阅读 2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拥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因此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重视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与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班级教育中,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2024年1月8日,家园共育研修组的成员们在教研员兰茜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本学期主题“家园共育做好幼儿社会准备”进行经验案例交流。

徐老师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

有一次培训,其中一个环节“优点大轰炸”对我的感触比较深,想将这个环节带回班。我们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蚯蚓的日记》,绘本故事里面蚯蚓和蜘蛛相互教对方自己本领,但彼此都没有学会。引导幼儿发展没有学会的原因,它们有各自擅长的本领。擅长等同于优点,以蚯蚓和蜘蛛的事情引出一个新的绘本故事《我的优点是什么》,绘本告诉我们有一双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

活动最后的环节选择几个有特点的幼儿到集体面前,其他幼儿说说他优点,让他知道自己也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小朋友,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然后,我们开设一个小板块“我有一双慧眼”,鼓励幼儿随时可以将发现别人的优点画下来,告诉大家。

王老师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

“进阶式”助力家园共育幼小衔接中任务意识培养

一、案例背景

    任务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我们从中班阶段着手,持续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让幼儿自主参与值日生、自我服务等生活自理任务中,为幼小衔接储备思想认知能量,促进幼小衔接真实落地。

 二、案例描述

    中班上学期:“值日生活动”是我们班的特色活动,从小班开始,幼儿逐步参与值日生活动。但是,值日生任务总是存在未完成、或者不知道自己是当天值日生等现象。升入中班后,值日生工作增多,班级总出现一些值日生问题。

三、多角度解读任务意识的培养

对于幼儿,在值日生的工作中既提升了任务意识,又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任务意识是建立在强烈的责任感基础之上的。

    对于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融入到孩子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中,有了更多的话题,也给予了陪伴,让孩子感受真真切切的关爱与陪伴。     

四、实践策略:任务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家园交流会,小型以座谈、全班家长会明确内容

(二)陪伴为主,助力幼儿完成任务

(三)家园合力,以正能量推进任务

五、案例成效:任务意识培养的变化

(一)幼儿任务意识从薄弱走向强化

(二)教师指导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

(三)家长督促行为从无效走向有效

金老师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

在过渡环节中咱们一起分享好么

平时,在班里,每一个活动结束后,都有一小段过渡环节,在观察部分幼儿玩手头玩具时,我发现,有些幼儿玩着玩着自己手中的玩具渐渐的就玩腻了,转眼就看向对面的同桌,有的有位直接二话不说的就抢过来,或者是通过攻击来抢夺,对面的幼儿也不吭声,任由他以这样的方式交换。这种攻击性行为,不利于与其他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不利于自身的全方面发展。不管在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在过渡环节的时候,时常会因为他的行为影响到自己以及周边孩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是培养孩子控制能力的适宜阶段,如果引导适当,孩子就能够有效制止自己攻击他人的行为。面对这件事情首先我抓住了教育契机,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到,抢别人东西与玩具是不对的,任由他抢玩具也是不对的,我们要用语言去交流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又特意找了部分幼儿的家长,通过微信的形式向家长们反馈了今天的事情,与家长相互沟通需要家长配合引导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与规则的小方法。如懂礼貌、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用语言谦让解决问题。同时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在一日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与攻击性行为的改变。

马老师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

家长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配合

一、活动来源

    在一次《你好,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当幼儿知道再过不久自己要离开幼儿园,离开陪伴他们的老师们,都非常的不舍,有的小朋友还流下了眼泪。于是幼儿萌发了做纪念品的想法,这样老师和小朋友们看到纪念品,就会想到他们。在前期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幼儿都在美工区自发地制作美工作品,想要做一些小礼物,留给幼儿园和老师。

围绕本学期幼儿园课题科研方向“幼小衔接视角下体验式主题活动”,和近期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在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他们决定共同把这里种满花草,布置成“空中花园”,当做礼物送给幼儿园。

二、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前期已有经验与共同需求,因为是他们感兴趣的,愿意去做的,所以他们积极投入。在材料的提供方面,孩子们共同收集,分类提供,能够给与自己和同伴充足的选择;活动中的启发式提问,激发幼儿充分思考、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幼儿操作过程中,给与幼儿支持与鼓励,主动多种低结构材料探索制作,并思考解决制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自信与自豪。

三、家园共育

在这一段时间的过程中,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明显提升,愿意主动帮助同伴。在分工合作的时候,能够合理进行分工的同时,顾虑他人的感受。许多家长都纷纷反馈,看到了孩子在交往合作方面的明显进步。

在布置空中花园遇到问题时,我们也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解决办法,正是因为这是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回到家后会主动拉着家长收集材料。家长看到孩子每天忙的热火朝天,积极动脑筋探索,都感到非常欣慰。也都非常积极主动配合,帮助幼儿寻找各种材料、查阅资料等。

四、活动反思

    在学期初的时候,班级家长配合度并不是非常好。经过反思,我们发现: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材料收集、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填写调查表等活动,家长都是“被动参与”。家长可能并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和目的,也并没有和幼儿一样“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参与其中。但后来由于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带动了家长,由幼儿作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沟通的桥梁,家长也看到了幼儿在这之中的成长与进步,便会主动地参与其中。

刘老师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

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与人交往

在几学期的学习中,让我们看到了家园共育在我们平日工作中的重要性。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会从他们人生中第一位老师身上学到各种常识、认识各种事物,养成各种习惯,而第一任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

在刚刚开学的新小班入园幼儿中,有一名非常胖的小男孩名叫天天,肉嘟嘟的样子非常可爱,但是因为体型过大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比较费劲所以天天总是皱着小眉头,感觉有些不开心。但同时天天也有一个很突出的年龄特点,就是语言发展比较薄弱,又喜欢靠行动表达自己,所以产生了动作快于语言的行为,具体表现就是当喜欢小朋友的时候,会用双手直接摸对方的脸,而对方小朋友因为天天体型庞大,面向又不太和蔼,则觉得天天是在“打他”。

老师们用情景演绎的方式,展现了小班小朋友认识靠行动的年龄特点,且在个别小朋友会因语言发展较弱,行动就会快于语言的事情。通过演绎家长了解了天天并不是班中的捣蛋王,而是一名喜欢小朋友,喜欢班级的人。在班中老师也经常让天天帮忙搬运物品,推拉桌子,展现天天有力气的一面。并开展了“夸夸小朋友”的活动,让小朋友们互相夸一夸,寻找对方的优点。

而对于天天的妈妈,我们也是经常沟通,给予了很多教育建议,例如在家中不要包办代替幼儿的生活,要先让孩子说出想要做的事情,让幼儿有语言表达的机会。

在天天的案例中,我梳理了以下策略方法:

1、教师要熟知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表现。

2、及时与家长沟通说明问题,引起家长重视。

3、给予家长合适的教育策略,家园同步共同辅助幼儿

4、在适当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为幼儿“澄清”误会

5、班中展现幼儿优势,绽放闪光之处

    就这样天天在老师、小朋友、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语言开始快速发展,行动也不再快于语言。随后变得更加融入集体,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在班中也变得更加自信。

结束语

在兰老师的带领下,各园老师在家园共育研修组都收获颇丰,最可贵的是老师们能够将在研修组学习到的小妙招大胆在工作中进行尝试和摸索,形成新经验。在今天的分享活动中,老师们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做家长工作的经验进行共享,最后由兰老师带着小组成员们一一进行分析。

本次教研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稿提供:研修工作室全体老师

美篇制作:马老师

照片提供:兰老师

美篇审核:兰老师

制作时间:2024年1月9日

阅读 2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