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

廖玲莉
编辑于01-09
阅读 3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本要求:遵医嘱,有医生在场,准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

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2、评估机械通气模式,潮气量,气道压力、报警限设置等参数。

3、评估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高风险部位应使用减压工具或器械进行保护,软枕横放于头部、胸前、下腹部、双下肢,面部、双肩部、胸部、髂骨、膝盖等部位予减压贴保护,足趾悬空。

4、评估患者的管路种类及固定情况,宜夹闭尿管,胃管等非紧急管路。

5、使用RASS表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维持RASS评分-3~-4分。

6、使用CPOT评估患者的镇痛状态,维持CPOT评分0分。

7、保持气道通畅,双重固定气管插管,维持气囊压25~30厘米水柱。

8、充分清理口鼻腔、气道分泌物,呼吸机纯氧通气两分钟。

实施要点:1、至少五名操作者执行。

2、宜选择最重要管路的对侧作为翻身方向。

3、应去除患者前胸位置的电极片,宜保留有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翻身过程中,应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

4、翻身过程中,应由1号位操作者发号施令,指挥整个翻身过程。

5、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左右双侧同时夹心式卷曲翻身单并固定患者。

6、将患者向翻身方向对称平移至床沿,由平卧位调整为90度侧卧位,由90度侧卧位调整为俯卧位。

7、在背部对应位置贴电极片,进行心电监护。

8、确定人工气道固定通畅,保持有效通气。

9、开放所夹闭管道,保持全身管道的通畅及固定。

俯卧位期间护理:1、应保持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人工气道,密切观察人工气道通畅情况。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呼吸机参数。

3、使用RASS评分量表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维持RASS评分-3~-4分。

4、应使用CPOT评分量表监测患者的镇痛深度,维持CPOT评分为0分。

5、宜调整患者体位为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床头抬高10°~30°。

6、避免眼球受压,眼睑应保持闭合。

并发症预防:

1、非计划拔管:翻身前检查管路固定情况,预留足够长度,必要时使用延长管,翻身过程中,动作应保持同步,避免不必要的牵扯。翻身结束后,立即检查所有管路是否固定通畅,俯卧位机械通气期间,应每2h检查管路固定情况。

2、反流与误吸:宜使用幽门后喂养,使用肠内营养者,俯卧位前应暂停肠内营养并监测胃残余量。避免腹部受压,每次调整位置后均需检查腹部受压情况。3、压力性损伤:每2h观察高风险部位皮肤受压情况,每2h进行左右侧卧位翻身,角度为15°~30°,躯干朝向应与头部朝向保持一致。应悬空鼻尖,腹部,女性胸部,男性生殖器等部位。

4、血流动力学紊乱: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监测,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避免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进行俯卧位翻身,如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搏骤停及气管导管异位等情况,立即终止俯卧位通气。

阅读 3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