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之所以被称为教育之源,是因为它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心理
1.攀比心理
把孩子的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唯一。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动辄批评、指责孩子,家长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往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
2.补偿心理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疏远甚至惧怕父母,这样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
3.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他们认为应该顺从孩子的天性,但爱非其道,反而适得其反,过度的放纵、溺爱孩子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从严”心理
有些家长将“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孩子,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痛苦之中,其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会下降,更严重可能会导致厌学。
5.敌对、压抑心理
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父母离异也是重要因素。家长在感情上的纠葛使家庭成员之间出现敌对状态,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与爱,家庭环境压抑紧张,这些不良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会给孩子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不做否定型的家长
父母从来不鼓励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故意的,可能只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刻板印象,也可能是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方向的认识不足、或是孩子的表现不太理想,就一味的否定孩子,但长期这样,孩子会自卑、自闭、对自我和人生都会产生怀疑。所以不论多么细微的成就,父母都给予鼓励,孩子才会逐步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抗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一样。
2.不包办替代一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作为孩子最早且最为长久的生活环境,正式提供学习经验的重要场所,他为孩子提供了负责任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负责自己的日常生活,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同时父母也为孩子提供了行为学习的楷模。所以,现在很多家庭,只让孩子读书,其他事情一概不让孩子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剥削了孩子学习其他事物以及认识自我的能力,约瑟夫康德拉曾经说:“即使是小孩子的工作,也能够提供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发现自我,发现自身的现实”。
3.创造和谐欢乐、稳定的家庭氛围
没有和谐的家庭氛围,任何教育都无从谈起。根据调查,品学兼优的孩子,家庭氛围都比较好;相反,也有一些孩子,突然违规违纪、脾气暴躁、成绩下降,或者长期如此,很有可能在家庭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家庭教育技巧
1.以身作则: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应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
2.注重沟通: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沟通。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
3.激发兴趣:家长应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实现全面发展。
4.引导参与:家长可以引学孩子参与家庭和社区的日常活动,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体验生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
5.建立信任: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为孩子提供帮助和建议,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有所依靠。
6.制定规则:家长应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和纪律。这有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按时完成作业等。同时家长也要耐心地解释规则背后的原因,使孩子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六盘水市水城区老鹰山街道老鹰山小学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