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启智沁心,阅读悦美———大沙河镇中心小学教师读书感悟分享
(第一期)

创建于01-08 阅读324

发现一本书,

犹如发现一座宝库

读完一本好书

犹如饮下一杯甘醇的美酒

做永远的“小芳”

马艳红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初心》,让我对很多“小芳”的事迹肃然起敬,同时对李镇西能发现教育中众多的“小芳”而敬佩。 “小芳”这一统称指的是在教育岗位上团结同事,对工作兢兢业业、充满爱心,具有默默奉献精神的老师,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陪孩子们玩耍、聊天……

令人感动的“小芳”不仅仅在李镇西老师的书本中有,在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小芳”存在。

被评为徐州市模范教职工的马素文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她备课总是最工整的那个,课堂上循循善诱,把学校的工作放在第一位,一年下来几乎没有请过一天假。她关心爱学习的孩子,对基础差,调皮的还是更加有爱心。最佩服她为孩子考虑细心周到。有一次,因为一个学生意外出走,我们带着她班的几个知道线索的孩子出去寻找,一直到中午误了午饭时间,谁知马老师已经提前为这几个孩子留好了饭,又在微锅炉里帮他们热好。这种对孩子的做法和父母有啥区别?作为年级主任,她带领年级组老师积极向上,有活主动干,不论是哪个科目她总是把自己找好的资料发群里,甚至是给直接大家打印出来。年级组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出问题或者出现家校矛盾,她第一个冲在前面,为老师解忧。这样对工作认真,对同事关系,对学生尽心的老师,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在我们学校“小芳”何其多!年轻教师黄墨星,去年任教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任班主任,还兼代着年级组长。每天要上好几节课,加上中午辅导,晚上延时,每天要批改一百多份作业,还要处理年级事务,带领年级组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每天看着她瘦弱的身体在学校里穿梭,真的很心疼。见到她我最习惯的问候是:“墨星,累吗?”每一次她也总是一个表情,一句同样的回答,她满脸微笑,说:“没事,能坚持!”她用以身作则和正能量之身感染了年级组所有成员,使得年级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年级骨干教师郑晓红,近五十岁的老教师,主动接任班主任的重担,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但每天早早到校坐在教室前面,边批改作业,边看早读。和孩子们一起在基地除草、种植、管理、收获果实。很多家长都说:“在郑老师的班级里没有差生!”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身上,课下及时辅导,及时鼓励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活动,她们班是我们学校都是佼佼者。

刘杰花老师也是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一直任教语文,当班主任兼年级组织,办公室的卫生、绿植管理都是她,每天见到她都是撸着袖子,不是在清洁区打扫卫生,就是在收拾办公室。年级虽大,但精神足,对工作的热情不减。

都说教师是良心活,教师在课堂上毫不惜力,恨得不得把自己的知识给学生倒干。而社会上所传言的“老师在课堂上不讲,留着让学生花钱补课再讲”,纯属无稽之谈,即使有也是极个别现象。

高唱老师身兼数职,除语文老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职务外,还担负校报主编等工作,一个24岁的女孩,从早上开始到晚上10点,一刻不停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尽管很累,脸上还是绽放着笑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可以的,没问题!”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爱孩子身上,用在学校的工作上。

这样的“小芳”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优秀教师的师者尊严。

真希望我们学校有越来越多的“小芳”,愿我们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芳”,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丁艳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3条建议中写道:“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是:要教会儿童学习。”本人已从教20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了,深感一个孩子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孩子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今年又一次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发现许多孩子对所学内容不是不会,而是识字太少,不会读题或读不懂题目要求所致。所以我认为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识字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常常在教学中把题目要求、填空题、应用题、文字题中的常用字先教给孩子,如:大、小、多、少、比、左、右、前、后、从、第几……让他们反复去识记、以提高他们读题的能力。课后告诉他们回家让爸爸、妈妈、姐姐、哥哥、或邻居带着阅读,把语文书上的字多读、多看,也可买些识字卡片来认读。放学的路上把路边广告牌上的字说一说、认一认。孩子们只有会读题,能读懂题目意思,孩子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识字少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认真听讲。但凡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上一年级的课,讲课内容远远不如维持纪律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上课三心二意、东瞅西看、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老师叫他的名字多次,他都无动于衷,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任凭老师大呼小叫。鉴以上述情况,我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游戏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孩子动起来、说起来、做起来。例如:教学《认位置》学生对“上、下”很快就能理解、接受,而对“左、右”很难分辨。我在上课的时候,就采取同学们听口令做动作来表示,每天课始让同学们都站起来,听我命令伸手表示“左、右”,我的命令先慢后快,刚开始学生反映慢,有时候出错,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们把“左、右”分辨清楚了,每次活动孩子们都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课后让同桌之间互相考察,一生说,另一生做。比如:教学《认识=、>、<》时,我采取全部让小朋友们用手势、动作告诉我答案。让他(她)们手脑并用,他们就不会游离于课堂之外。再如:教学《分一分》时,我把教学内容经常在黑板上画下来,他(她)好奇于老师画的好不好看,像不像,上课时就很专注。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们像一张白纸,我们要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教育,教会他(她)怎样去学习。正如《淮南子 说林训》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爱的传承

  李春丽

“爱学生老师以及爱老师的学生”这是李镇西先生说的一句话。每位老师都是爱学生的,自从毕业以来就一直担任班主任,二十多年始终把学生视为知己,长期以来和学生打成一片。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一位年轻老师曾经对我说:“李老师,你是怎么和学生相处的?”我说:“不偏向任何一位同学,对每个同学都负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对学生,作为老师,问心是无愧的。

一句“老师,我难受”老师立刻通知家长,带学生去看病,恐怕有任何的一点闪失。可上周发生事情,却出我的意料之外。因为一位学生发热,打电话通家长,打爸爸、妈妈、奶奶的,都没有人接,这时利用班级的微信群发了三次信息,还是没有人回应。只好让孩子在办公室稳定了,大概十来分钟。又拨打了电话,终于他的爸爸接了,爸爸的回答是没听见,有点发热,怕啥?妈妈又打来电话说走亲戚了,有点远,暂时回不去。可他的姥姥家离学校只有十里地。一个多小时后,爸爸来接,却:“说啥事都打电话,……”我听后无语了。

老师的暖心被泼的冰凉冰凉,教师的善良无私用在了每位学生身上,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可是无视老师的这份善举可能不止一次、两次,甚至无数次,可老师的心一直是纯洁明亮的,“身正为范”用善心去滋养学生,让学生去影醒他周围的人,希望这份善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我和我的娃娃们

  刘倩倩

又又又迎来了新一年的小学生,他们可爱、活泼,但同时也让人头大。新的学校是那样新鲜,新的班级好多新同学,新的课程、新的老师都是那么多,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要不停地问:“下一节课上什么?”每天早起上学,最渴望的就是放学回家,一天能问八百遍“老师,下一节课是放学吗?”连筷子都用不熟练的年级就要学着拿铅笔;举手投足都不知轻重的年纪,却要学着运笔,学着写字,学着用手控制力度;在家里劳动工具都分不清的年纪却要拿着扫帚努力打扫教室和卫生区……

而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的我们,每天都在忙着在日常的教育中我扮演着各种角色中切换,有时是循循善诱的师者,有时是温柔的妈妈,有时又是恨铁不成钢的爸爸,更多的时候是倾听者,是陪伴者,是玩伴,是朋友,是亲密家人,更是守护他们安全的人。

我会忘记很多事情,生病会忘记吃药,杯子里的水会忘记喝,放进包里的包子忘记吃又带回了家;我也有好多事情来不及做,来不及上厕所,来不及午休,来不及在天黑之前回家……不管如何,学生的作业我个个批改,学生的习惯我个个把关,学生的安全我时刻放在心上说在嘴边,从不拒绝在课后拿着本子找我学习的学生,从不拒绝与我开口分享生活的孩子,从不疏忽任何一个哭泣的孩子。止鼻血越来越熟练,随手摸额头也成了习惯。这些习惯让孩子们对我从心底里信赖,从心底里尊敬,也从心底里喜欢。

喜欢一个老师是孩子上学的动力,也是孩子学习的底线。我们是老师,是班主任,不希望任何一个学生长大后怨恨自己没有严格要求他,哪怕是他现在对我们极度不理解。但是,我们在问心无愧的同时,也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变得让孩子更易理解,更易接受。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在孩子眼中不是,他们觉得我们是规则,是一切的要求和准则。在家长眼中,我们是最亲密的合作者,是除了父母之外最希望孩子变好的人。我们的平凡只是在于方式的平凡,但我们的非凡却在师生之间,在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神里,在每一口都自由的呼吸里,在每一瞬间的踏实和安全感里。小孩子都是老天爷,因为他们“阴晴不定”。我们要做“神仙”,何时布风何时降雨何时雨过天晴,都要绸缪好,让他们在风雨的洗礼中得到成长,在霁雨初晴后向阳而生自由呼吸。

坚守初心,不忘本质

马素文

开学初我读了李镇西老师《教育的初心》一书,书中的文字触动着我的心灵,它表达了更广阔的学生、教师、家长、事业的爱。

在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我从一个追梦的人变成了一个要点燃别人梦想的人,幸福和紧张油然而生。“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便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学做一名好教师”也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而在“学做一名好教师”的路上,我要坚守教育初心,不忘教育本质。初心是少年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洒脱,是在工作中的激情和干劲,是奋斗时咬定目标不动摇、只争朝夕不懈怠的壮志凌云。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在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时,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当面对突发情况时,我们需要发挥教育艺术,并多向身边优秀老师学习。学习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多读书,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备好课,上好课,让课堂更有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专注力锁定在课堂中,发自内心喜欢课堂,并发现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我们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的心理状态。在现如今育儿焦虑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抵触学习,厌学的事例数不胜数,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学习上对学生多加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并强调要以平常心对待学习,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我们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内心容易焦虑、敏感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无限的爱心和耐心,担起教师的责任,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做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虽然从教多年,但我固执地牢记一句话:育人不忘先育己——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一路走来,有成功,有泪水……但只因初心不变,今天的我看到的是孩子们与我共同的成长,坚守教育初心,不忘教育本质,这是一段充实而幸福的成长,也是一场沉静而敞亮的修行。

读《与师为善》的感想

谢晓侠

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每个教师都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学生相处,如何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就成了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李镇西老师的《与师为善》一文中,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我理解的文中的主题——与师为善,其核心含义是以善良、友好、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成绩优劣,背景如何。这种善良不仅体现在言辞上,更体现在行为上,是一种全方位的关爱。通过这种善良的态度,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个主题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我们要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去解答,而不是简单地抛出答案。在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价值。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要以理解和引导的态度去处理,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然而,这个主题也存在着争议点。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对每一个学生都以善良的态度对待,会削弱教师的权威性,导致学生无法分辨是非。对此,我认为,善良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我们应当坚持我们的教育原则和道德标准,同时以善良的态度去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些原则和标准。

我自己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在我初为教师的时候,我曾因为学生的顽皮而感到困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特点和问题,我需要以更善良的态度去理解和引导他们。比如,对于一位经常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我尝试去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发现他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注意。在我以更善良的态度去关注他后,他的行为明显改善。

我也尝试将这种善良的态度应用到我的生活中。在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会尝试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在我面对他人的需要时,我会尽我所能去提供帮助。在我面对他人的错误时,我会尝试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

总的来说,《与师为善》这本文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我深刻理解了与师为善这个主题的价值和重要性。它不仅关乎我们作为教师的教育方法,更关乎我们作为人的处世态度。通过以善良、友好、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更好地提升我们自己。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记住文中的主题——与师为善,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以善良的态度去引导每一位学生;在生活的道路上,以善良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遇见的人。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环境,也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读书,是一场旅行,更是一场修行,它能让你看到最美的风景,也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 3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