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庄镇中心幼儿园】“科学保教,我的童年我做主”——紫庄镇中心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

湖光山色
创建于01-08
阅读 13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是把小学的知识拿到幼儿园来教,或者以小学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会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靠拢,甚至模仿和照抄小学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的探索已经有较多研究,基本上是从家长、园长、幼儿园、行政部门监管以及幼儿教师的素质等几方面进行探析,较少从小学的角度去寻找原因,更鲜见以动态发展的视角认识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过程。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发生在一定情境脉络中,从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发生主要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1、宏观系统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应试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2、外部系统

优质幼教资源匮乏,缺乏像瑞吉欧教育那样,能够引领学前教育发展的典范,然后是学前教

育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较差,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3、微观系统

包含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个方面:

1.家长缺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了解,以应试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进行评价;

2.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缺乏专业自信,受市场规律的影响而随波逐流;

3.小学教师从知识能力视角认识幼儿的发展,忽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方式。

4、中间系统

《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论及:“造成小学化的一个重要责任不在幼儿园在小学”文中谈到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本来是要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的,结果由于部分幼儿园进行过拼音教学,小学教师就把2个月压缩成2周,把正常教学变成“复习”教学。为了适应小学的教学,更多的家长和幼儿园被动卷入“小学化”的浪潮。从而造成幼儿园教小学知识的乱作为、小学不按照教学进度教得过快或者不教的不作为。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一)尚未上学就已厌学

从天性而言,人之初的婴儿就具有这种境界,他们好奇地探索,乐此不疲地游戏。因为乐学,他们的学习不是8小时,而是除了睡眠以外的所有时间;正是乐学,他们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很快学会语言沟通和直立行走,掌握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对周遭世界的初步认识。在“小学化”的学前教育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人已经没有耐心让幼儿进行快乐的自主建构,以简单的填鸭、强化甚至呵斥或打骂让孩子就范,学习他们没有兴趣、力不能及的东西。

(二)压抑天性剥夺快乐

理想的学前教育是顺应天性,帮助幼儿自主建构的教育,而不是让幼儿为人生的成功而牺牲快乐的“小学化”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实际上是以成人的世界干扰儿童世界,以成人的意愿压抑儿童的天性,以机械记忆的无意义学习取代意义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其结果不仅扼杀幼儿天性,限制幼儿发展,还无情地剥夺他们本该充满无限欣喜和快乐的美好童年。

(三)违背生理损害健康

经历“小学化”教育的幼儿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表现与其大脑的生理特点有关。幼儿的大脑皮层容易兴奋不容易抑制,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疲劳,在没有兴趣的活动中更是如此。在此种状况下,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就会造成大脑因过度疲劳所致的伤害。(四)打击自信个性失健

幼儿的自我评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二是评价不客观、比较情绪化。如果在这一时期内让幼儿获得较多的积极情绪、成功体验和正面反馈,会非常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游戏化、生活化、操作化的学前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够让他们自主活动,因而有利于建立幼儿的自信,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发展。相反,在“小学化”的学前教育中,由于违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在成人的强迫和责备中强制学习,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形成自卑情结,因而使他们个性失健。

(五)片面发展错过关键期

家长推崇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理由是:学习识字、拼音和简单的计算就是学到了东西,总比让幼儿在幼儿园里瞎玩好。在德国,有专门的法律禁止学前教育教授专门的知识,幼儿可以自由发展,从容快乐地游戏。德国教师普遍认为,儿童的智力不应该被过度开发,过多的知识会让大脑变成计算机的储存器,从而让幼儿缺乏想象,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可见,间接知识的学习和灌输,貌似增长了幼儿的知识技能,发展了幼儿的智力,实则阻碍了对其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三、治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案

(一)政府应加大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力度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把“禁止”和“引导”相结合,将对幼儿园的治理与对小学的治理相结合。有的地市还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作为幼儿园创优评先上等级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在幼儿园的治理和监管方面,还要注意提高幼儿园的准入标准,制止那些缺乏学前教育条件的劣质幼儿园上马,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源头。

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的公办幼儿园,实施优质的学前教育。

从学前教育教育“小学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小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政府要严格禁

止小学招收幼儿时的“读、写、算”测试;同时应引导小学关注学前教育,倡导“小幼衔接”,将小学是否做到“小幼衔接”作为小学创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切实推动督导小学与幼儿园的良性互动。

(二)小学教师应熟悉幼儿的发展规律,改革小学低年级教育

从6、7岁入学前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而言,其心理发展处于从前运算思维到具体运算思维的过渡阶段。此阶段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有限,学习目的主要来自于直接兴趣,学习方式最好是发现式学习。

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刚入小学的儿童应该借鉴学前教育的常规教育,增加学习的活动性、生活性、游戏性、操作性和情景性,让儿童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小学的小幼衔接不应对“小学化”的幼儿园推波助澜,以“复习”课取代规范的小学教学,而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幼儿园的做法,在具体知识体系上坚持自己的规范教学,以有效的教学促进每一位入学新生的理想发展。

(三)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教育理想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启蒙教育,奠定了个人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家长和小学的压力,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儿童发展有一个清醒的理解,也要敢于坚持专业自信。

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能够科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教师是自信的,也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他们会通过家园合作和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观念,也会在与小学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互相学习,使幼儿顺利适应并热爱小学生活,走上通向发展的良性轨道。

这样,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就可以不治而愈了。

阅读 13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