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7《合唱的软起声训练》课堂实录

陈丽
创建于2024-01-08
阅读 28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交流,探索,进步♬ 

——小学合唱教学,我们始终在前行 ♬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做好小课题研究课,组员们丰富多彩的合唱课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课堂实录

       2023年10月12日周頔老师上了研究课《合唱的软起声训练》周老师以激趣进行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迅速进入课堂,随之学习软起声训练,突破更是很好的体现了周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学生的音乐素养,整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中有序活跃而不乱中生成。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备课评课

点评总结

周霞:合唱教学应该紧抓核心素养,何为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文化理解素养。它为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都应该紧紧围绕这点来进行。

陈丽:合唱教学重视叠加聆听,有效聆听,每次聆听突出一个具体小目标,层层突破达到最后的教学效果。合唱教学注意声音的把控,运用科尔文手势相结合进行课堂落实。

周頔:“软起”就是发音前有气保持,先出气再出声;发音时要保持一种吸气状态,吸气要足,用气息烘托声音,无重音。要求吐字时,要先打开内口腔,气沉丹田,然后,很到位地将字头、字腹、字尾用气息裹着送出来。一般情况下不使用爆发力,而是用内力源源不断地向外推,再探索实践共同进步。

  小课题研究开展至今,学生们收获着知识、快乐,研究课提升了师生共育的桥梁。研究课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服务,达到丰富知识,积极实践,从而茁壮成长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图文编辑:陈 丽

文字校对:周 霞

责任审核:周 頔

阅读 28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