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6《合唱的硬起声训练》课堂实录

陈丽
创建于2024-01-08
阅读 2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课堂质量,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研讨与交流,提升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2023年秋季开学初,小课题组以《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发声方法的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对象,抓住课堂教学主旋律,就其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提升音乐学科育人水平。2023年9月21日由周頔老师上了一堂《合唱的硬气声训练》研究课。

🎶研究思路🎵

       合唱能够滋生出强劲的凝聚动力,尤其是在各类音色、声部协调交织作用下,将集体艺术形式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就要训练成员彼此通力合作,避免注意力和意志力的分散迹象。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整理论述,合唱作为一类生动化音乐表现路径,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讲存在着深刻的适用性,能够令学生个体文化、身心健康、审美等素质变得愈加完善。对于音乐教师来讲,合唱教学可以令学生音乐训练成果强化,包括音乐技巧的提升和音乐知识的全方位认知等。为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引领学生体验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老师与学生们紧密配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在合唱评价上我们采取了灵活的手法,把学生平时的表现和音乐考评结合在一起,并且鼓励学生去创新音乐的表现手法,努力做到全方位的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研究过程🎵

        按照“开展集体备课→实施课堂→课后评价反思→课后反思与评课”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精心打磨

       首先全体成员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由老师进行教学、听课,集体研讨,进行说课自评与他评,评价时结合实际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并对做课老师进行提问,针对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制定教学方法。

🎵研究成果🎶

       教学结束后,小课题教师们对本次课堂进行了梳理和反思,提炼了提高我校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陈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转变自己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时,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了解合唱的各种音乐表达形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合唱的这一学习中来。

周霞:教学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在音乐合唱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条件的差异和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由简单开始教学,逐渐提升教学的难度。

周頔:培养有效的音乐合唱技巧。

       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合唱技巧要求较多,在实际教学时,不可因为过于追求教学效率而忽略对学生的基础技巧的培养,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声技巧训练。由于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应该在教学时注重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硬起声”是吸气后稍加停顿再发音,要求合唱队员以最低、短、轻的音发声,声音有弹性,能听到气与声带的撞击声。可以通过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共同纠错,相互鼓励下完成发生练习。

  在小课题成员不断打磨自己的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展示了团队的力量。

        在本次研究课中,周頔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合唱能力方面入手,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审美教育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抓好细节,实现教学的减负提质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图文编辑:陈 丽

文字校对:周 霞

责任审核:周 頔

阅读 2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