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缘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海南洋中学

第67期《校友通讯》

美篇版

(共28页)

创建于01-07 阅读4239

第1页

愿历尽千帆 归来仍少年

——记上海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

校友返校日活动

    金秋,南洋中学校园,自主楼广场大屏幕“欢迎回家”图片鲜艳夺目,“我在南洋中学很想你”标牌亲切温暖,“南洋中学老校门”圆门重现当年,“历尽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景物不忘初心。

    在学校发展中心的精心安排下,在学生发展中心和校团委的带领下,各年级组和班主任老师落实配备了260位学生志愿者接待团队,组织学生在所有开放的教室黑板报上书写了欢迎词,把课桌拼成了会议桌,铺上了洁净的桌布,摆上了鲜花,准备好热茶水,高中“南小志”和初中“南小愿”礼仪队员们整齐列队校门,彬彬有礼地迎接各届校友们的到来。

    2023年10月21日上午,上海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在上海市龙华中路200号校园内隆重举行。

    出席返校日活动的学校领导和校友会领导是:南洋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圣春,党委副书记郑蓉,副校长、南洋初级中学校长周英儁,副校长李瑾;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副会长汪仕琴、张家治,秘书长张维聪,副秘书长严隽昆、李福妹、孟繁华、岳雯,监事侯慧芳。

    南洋中学校友会京津冀分会主任奚小明(66届)专程从河北赶到上海参加了活动,南洋中学校友会杭州分会秘书长蔡华卿(65届)专程从杭州到上海参加了活动。

    55届、56届、59届、60届、60届初中、61届、61届初中、62届、62届初中、63届、63届初中、64届、64届初中、65届、65届初中、66届、66届初中、67届、67届初中、68届、68届初中、69届、70届、73届、74届、75届、78届初中、80届、93届、97届、98届初中、2001届、2002届、2003届、2005届;原五十九中学62届、63届、66届、67届、97届;原茶陵中学68届初中、74届的校友,高、初中退休教工等二千一百多名校友参加了返校日活动。

    上午9:00,王圣春校长视频致辞欢迎各届校友回家,在学校开放的75个教室和会议室里,各届各班同窗校友久别重逢,相聚甚欢。

    王圣春校长携学校发展中心主任赵卿老师和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汪兴源老师走访了各届校友聚会教室,会见杰出校友孙建平(74届)和杰出校友彭裕文(62届)并合影留念,看望原五十九中学和原茶陵中学的校友,去求实楼庆祝63届校友毕业60周年,在维钧堂祝贺73届校友毕业50周年。

    上午9:30,自主楼广场上,南洋中学校友合唱团全体演员手挥国旗演唱感人至深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杰出校友王志华(61届初中)指挥着大合唱,马开华团长(66届)邀请王圣春校长和赵卿主任加入了合唱,演唱完毕后,王校长致感谢词并和全体校友合唱团演员合影留念。

    上午10:00,南洋中学博物馆举行了孙中山铜像安放仪式,王圣春校长和校友会京津冀分会奚小明主任共同为铜像揭幕,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向来宾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与南洋中学的不解之缘。

    本次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是三年疫情后首次举办,上一次校友返校日还是在2019年10月19日南洋中学建校123周年时,校友们积聚多年回母校看看的热情高涨,出现了紧紧握手、热情拥抱、亲切交谈、欢乐合影等无数个激动的场面,感觉回到了多年前的学生生涯,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第2页

校长致辞

各位亲爱的校友、老师和同学:

    大家早上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今天,在时隔三年后,我们又一次欢聚在浦江之滨的大南洋校园,庆祝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南洋师生,热烈欢迎历任老校长、离退休老教师以及海内外历届校友,回到母校团聚,与全校师生同喜同庆!同时对大家的到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今天的南洋,是由南洋中学、南洋初级中学(包括原来的五十九中学和茶陵中学)多所学校先后整合而成的一体化发展的大南洋。学校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历经127载,依然初心如磐。

百年征程,春华秋实

    百年来,南洋中学励精图治谋发展,砥砺前行育英才,满庭桃李竞芬芳,万千学子领风流。在这里,曾经走出“南洋三杰”,曾经走出23位院士和40多位大学校长,曾经走出一大批社会各界精英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母校为所有的南洋学子感到骄傲!

百年南洋,辉煌华章

    南洋的历史,记录着南洋人的光荣和梦想,铭刻着南洋人的不懈追求与探索。在这流光溢彩的127年里,推动学校发展的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是励志笃学、回报社会的信念理想,是团结凝聚、奋发乐群的人文力量。

    回忆昨天,我们倍加珍惜,因为昨天曾留下你们青春的足迹和身影;相聚今日,我们倍加铭记,因为今天又增添了真挚的友情与眷念;憧憬明天,我们倍加向往,因为明天的南洋将更加的绚丽与辉煌!

    光荣属于过去,未来已在脚下。南洋人,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必将矢志突破,勇立潮头;乘风破浪,阔步向前!

    回首南洋走过的127载历程,我们有太多的感谢需要表达。感谢一直以来关注南洋、关爱南洋、帮助南洋、指导南洋的领导和校友们,衷心感谢你们!欢迎你们!最后祝大家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王圣春校长看望南洋中学

杰出校友彭裕文(62届)

王圣春校长和南洋中学

杰出校友孙建平(74届)合影留念

第3页

南洋中学校友会京津冀分会

举行母校建校127周年

暨办事班子会议

    2023年11月25日,北京天气凛冽,上午10点不到,天空飘落下燕麦片大小的零星雪花,喜降今冬的初雪。南洋中学校友会京津冀分会的十一名办事班子成员依约来到木樨地亦家湘餐厅举行纪念母校建校127周年暨办事班子会议。

    上次会议至今已经有两年半多的时间了,期间经历了疫情最严酷的日子,至少有十五位老年校友不幸离开了我们,其中有母校的杰出校友、本会的副主任和其他德高望重的老学长们,会议开始大家起立为他们默哀。

    奚小明主任介绍了他赴沪参加母校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的情况。王圣春校长和校友会王以权常务副会长、张维聪秘书长、汪兴源主任等领导对京津冀分会的工作非常重视和关心,隆重会见和接待了他。他着重讲到了参加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和观看校友会合唱团的表演,与此同时,他带回来的有关照片也在大家手中传看。

    杨积健秘书长向大家汇报了今年的工作,主要是年初的拜年活动和年尾的京津冀南中学子就读生联络群的筹备进展。在2023年春节即将到来之时,奚小明主任和杨积健秘书长策划和安排了“拜年活动”,确定拜年对象为80岁以上的校友,发动班子全体成员和各届别联络员,从1月20日至29日,以打电话的形式,分别对41届-44届、49届-60届、62届共17个届别的校友一对一送去新年的问候。虽然这项任务很繁琐,但却非常温馨感人!京津冀分会的班子成员奚小明、杨积健、陈克勤、杨红还组成了后援支持,确保拜年活动的顺利开展。截止2023年1月京津冀分会通讯录有136名校友(其中有18人电话未接留言待复),失联校友63名,这是本会疫情之后的基本情况。

    在母校和校友会的批准和帮助下,本会已经对南洋中学2020-2023届在京津冀地区就读的30多位校友开始联系,着手逐步建立起一个京津冀南中学子就读生微信联络群,传递母校信息、倾听他们的呼声、提供我们的帮助、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去向,以充实我们的队伍。为此,本会成立了以杨红副秘书长牵头、吴鋆和何飞参加的工作组,努力做好这项继往开来的重要事业。

    52届陈为江学长传授了该届校友活动的方法和经验。他们的活动和成果已有不少的报道,获得了校友们普遍的关注和好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自从1992年以来,他们基本上年年都有聚会活动,一年三次,难能可贵!52届学长们取得专业水平教授级的有70%以上,副教授的有90%以上。母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如此之多的栋梁之才可见一斑,值得每一个南洋中学人感到自豪!

    奚小明主任提名选举62届计凤桔为本会副主任,获得大家一致鼓掌通过。计凤桔学姐多年来无论是在编撰通讯录方面还是联络员工作方面始终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作出了难得的贡献,她的出任也是办事班子承上启下的一个补缺。

    会议最后大家为下一步工作出谋划策。南洋中学校友会副会长、京津冀分会原主任赵起增说,南中人才辈出除了“南洋三杰”之外还有一些突出人才,例如北京校友分会首任会长钱端生,不仅建国前有名,建国后对祖国也有突出贡献。他还当场委托资深记者陈克勤校友去搜集资料、撰写文章。65届校友陈克勤说校友中藏龙卧虎的人才不少,有些人在各行各业都有出色的工作,甚至达到国家级的水平,例如66届的张明明,应该对这样一些校友多做挖掘和报道的工作。他还建议校友会和各届各班校友努力追寻发掘线索,尽量不让母校有失联的校友。杨积健秘书长建议争取在明年春节期间对一些年事已高且电话联系未果的校友进行上门拜访和慰问,了解情况。

    会议期间94岁的44届沈国荣学长展出其多年收集的党的一大到二十大代表大会历届邮票,获得大家踊跃观看、称道不已。

 (66届杨积健)

第4页-第5页

半世情缘

一一记南洋中学1973届

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

    2023年10月21日上午,南洋中学维钧堂演讲厅,大屏幕上“欢迎回家”的炽红映照着每一位同学的脸庞,激沸着每一位同学的心。

    当同学们注视着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73届15个班级的37张集体照和各班当年在册学生名单,特别是那一张张注释了拍摄时间、地点、姓名的精彩集体照在音乐烘托、渲染下,同学们的视觉和心灵瞬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震撼,同学们看的是那么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寻找自己倩影、寻找曾经遗失的记忆,甚至看到“缺席”同学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纪念活动会场,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座无虚席,出席同学达270多名,迟来的同学只能驻足而观,会场上欢声笑语、洋溢着一片浓浓的同学情。当周爱章同学妙语连珠,诙谐幽默的主持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由此也将同学们带入那个曾经的青涩年华……

    筹备组组长吴招云同学介绍了纪念活动筹备全过程并娓娓道来很多不为鲜知的“背后故事”,让同学感到完成一项任务并非易事,今天能在南洋中学领导安排及老师的帮助下,让大家相聚在一起,隆重庆祝毕业五十周年“生日”是莫大的荣幸。

    73届(8)班梁双喜同学,根据南洋三载情结,五十年蹉跎岁月,创作一首散文诗《际遇》并在纪念会上深情并茂地进行了朗读,直抒胸臆、寄情于事。

    73届(10)班朱钜浩同学款款深情告白,自己在南洋求学的路上,勤奋、努力获得了有用知识,为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感恩学校、感恩曾经的授课老师。同时引以自豪、侃侃而谈祖孙三代与南洋中学的“前世今生”不解之缘,就像一条无形的线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引发同学们浓浓的兴趣与感慨。

    当73届(10)班的邵善凤同学一曲《草原夜色美》优雅醇美、浑厚纯净歌声唱响时,同学们听着音乐,看着屏幕上美丽的画卷,仿佛已置身于繁星闪烁、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当73届级友会会长孟繁华动情的讲述,让我们眼帘浮现出50年前在校求学路上的一幕幕难以忘却场景,泛起50年代我们这一辈的师生情深缘浅的涟漪,更是触碰在场众多的同学情感心扉、产生了强烈共鸣,真乃是“讲述者用了心,听者动了情”。

    当现任南洋中学王圣春校长来到庆典会场,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校长即情开讲:离校年级中班级数最多,学生人数最多,毕业50年后还能齐聚南洋非常不容易!最后深情祝福同学们万事如意!常回家看看。

    当曾经的老师汪仕琴、肖光贤、陆庭玉、任翰芬、范守纲、张素梅、潘书灵等老师出现在会场时,瞬间引起了无数在场同学们的关注,并以崇敬心情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时的他(她)们是多么踌躇满志,意风奋发,如今已银发鹤颜,步履蹒跚,曾经他们在台上讲述着,“世上本没有路,我们才知道‘路’是人走出来的,半世后,我们放慢了脚步,他们却逐渐歇了步”。

    汪仕琴老师即景融情、寄语共勉、让同学们深知“后面的人生之路,还需要努力攀行,还需要共同搀扶,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当下每一天的‘风釆‘,把握好后面的前行节奏。

    “桃熟三千樽开北海,春光九十诗倾南山”,这是同学们赠送给当年的授教老师最好的祝词。

    当主持人周爱章领着全体同学诵读南洋中学校训及先辈王培孙老校长的育人思想,同学们不禁感叹:百年南洋之所以人才辈出,熠熠生辉,不忘初心,赓续文脉,继往开来,教书育人才是根本之源。

    纪念活动在有着历史厚重和现代激励的《南洋中学校歌》声中徐徐降下帷幕。

    五十载时光荏苒,星海横流,岁月成碑。半个世纪栉风沐雨,才有春华秋实而归。

    感悟岁月、感悟人生,道生于静逸,感恩遇见的老师和同学,感恩南洋。

    (73届 梁双喜)

     

筹备组:孟繁华 周爱章 吴招云

               梁双喜 朱钜浩  等

    策划:南洋中学校友会办公室

               汪兴源

1973届(1)班

1973届(2)班

1973届(4)班

1973届(5)班

1973届(6)班

1973届(7)班

1973届(8)班

1973届(9)班

1973届(10)班

1973届(11)班

1973届(12)班

1973届(14)班

1973届(15)班

汪仕琴老师和孟繁华合影留念

第6页

“回家”的感觉真好

    天凉好个秋。晨曦的阳光清澈明媚,洒在金黄的落叶上。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秋风撩人,秋色宜人。可谓是良辰美景佳色,我言秋日胜春朝。

    站在离母校不远处一眼望去,学校全景一下子映入眼帘。外墙上方的“国人自主创办第一所新式中学”十三个大字,是对下方母校创办时的校貌浮雕图案最好的诠释。在左右两扇大门边的墙上,赫然在目“南洋中学”这四个大字,是所有南洋人的星辰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它的后面是一幢行政办公的“自主楼”高大新颖的建筑。两边分别是高中部的“求实楼”和初中部的“好学楼”。让百年老校实现华丽转身,今日高端大气上档次之南洋中学展现在世人面前。

    稚嫩文雅的学子们身着校服肩披红带伫立两侧,面带微笑向前来参加校庆的老校友频频行礼致敬。没走几步,只见大屏幕上在红底色的衬托下的四个醒目“欢迎回家”的大字,情韵悠长,感慨万千!

    沿着小径走去,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校友合唱团站在“自主楼”台阶上,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用高亢激昂的歌声赞美祖国,用委婉动情的语气,朗诵着优美的词语,将一代又一代的南洋人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深情地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

    沿着小径往前走,有不少校友怀揣着喜悦的心情,迈着轻松的步子。有更多的校友不停地在和老友拍照,恨不得把旧貌换新颜的校景都装进手机里。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在轮椅车上由家人推着,有的被志愿者搀扶着。这些耄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参加校庆是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感怀的使然。

    127年前南洋中学开创了国人创办第一所新式学校的先河。王培孙校长等创校先贤们以科技教学为长,爱国荣校是最突出的办学传统,在科教救国中而生,在科技兴国中成长。经历了从私塾到学堂,从私立到公办,从区重点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并逐步走上初高中一体化的探索之路。

    母校是培育桢干之材的学府,其中有外交斗士顾维钧,文学泰斗巴金,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为国捐躯的十烈士,23位中外院士,几十位大学校长等一大批南洋学子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栋梁之材。望着渐行渐远的身影,使我明白薪火传承,穿越千年……。

    统一校服的学弟学妹们,在校园内引路带路,为老校友的回“家”路保驾护航。经过“俭朴楼”“篮球馆”,来到绿草如茵大操场,围绕操场一圈的是浅红色的塑胶跑道。坐落在操场中央后面的是“新红楼”,在前面是长长的看台。高耸铁杆上的组合灯光,分别屹立在操场东面两侧。

    再往前便是“育材楼”。设在“育材楼”底层北校门出入口的捐赠点,有较多校友怀着感恩的心情为园丁奖励基金、王培孙奖学金和校园文化建设捐款。旁边静静地卧着一条火车的铁轨和信号灯。不由自主想起这个地方旁的原址曾是我的教室,忆往昔,上课时偶尔还能听到从南站传来几声火车的汽笛声。

    沿着小径走去,来到“博物馆”,颇有欧式风格的建筑。朝正门望去,用隶书写的四个“以文会友”字让我驻足观看。情不自禁地拍照留念。孙中山的铜像就安放在“博物馆”内。安放仪式在历届校友和在校师生的共同见证下隆重举行铜像揭幕仪式,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向现场拜谒的来宾,介绍了孙中山与南洋中学的不解之缘。

    沿着充满着一条长长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百年碑廊”,散发出文化艺术的气息,让南洋学子们在这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人才辈出。为校添誉,为国争光。

    这时手机响起,我赶紧来到“求实搂”下,在志愿者引导下去乘电梯。后来才知道,平时是教师们专用的。为了照顾我们这些年迈行走诸多不便的老校友,特地开辟了一条直达“心灵”的电梯。

    走廊和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每个楼层准备了饮用水和一次性水杯。食堂的师傅们准备好丰盛的午餐。每个教室的黑板上,写上了温馨的欢迎词和画上五彩斑斓的图案。把书桌拼成会议桌,铺上桌布,摆上鲜花和赠给校友的书籍。一下子让阔别多年在外的游子们找到“家”的感觉。每个教室都配备数位规范礼貌用语的志愿者。有的搀扶着引领你坐下,有的端茶倒水用双手递给你,有的帮助手机不会操作的人……。

    老校友们见面激动时的拥抱、握手、促膝交谈,互相问候,拍照留念,互留电话,开通微信。通过这次活动获益匪浅,见到了久违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又交上新朋友,整个教室呈现出一派温馨浪漫情怀…。

   少小离校老大回,思念无改鬓毛衰。“家”的温馨无处不在。“回家”的感觉真好!

(67届初中 吉卫平)

第7页

——京津冀分会——

    上海南洋中学校友会京津冀分会主任奚小明专程从河北到上海参加母校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2023年10月20日返校日前一天,在学校自主楼7楼会议室向校领导和校友会领导交流了京津冀分会开展各项活动的情况。

——杭州分会——

    上海南洋中学校友会杭州分会秘书长蔡华卿专程从杭州到上海出席了母校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2023年10月21日,在学校自主楼7楼会议室向校领导和校友会领导交流了杭州分会开展活动的情况。

回校感怀

校庆回校  激动感慨  青春之地  触动记忆

学子时光  似在眼前  老师教诲  言犹在耳

师训铭心  师恩难忘  同学之情  尤为厚重

重拾记忆  回想良多  往事如烟  岁月如歌

感慨万千  让人怀念  叫人感叹

光阴荏苒  沧海桑田  不知不觉  青春已逝

风雨过后  同学重逢  泪眼相望  倍感亲切

互问冷暖  互道珍重  千言万语  同学二字

珍贵无比  同窗之情  至纯至真  玉壶冰心

相记终生

衷心祝愿  全体同学  人人安康  个个吉祥

快乐天天  幸福久久  适时相聚  相互鼓励

相互关爱  守望相助  直到永远

(67届初中 孔振东)

  贺校庆

像母亲一样,

哺育我们成长。

我的母校,

我敬爱的南洋。

一百二十七年来,

走出第一位外长。

文学巨匠巴金,

至今熠熠闪光……

桃李满天下,

学子遍布全球四方。

在不同的岗位,

放射出光芒。

时值校庆,

我们欢聚一堂。

在此祝福,

敬祝母校蒸蒸日上!

(67届初中 王新民)

第8页

耄耋之年校友相聚

共同回忆多彩人生

    2023年11月5日,1952年上海南洋中学高中毕业在北京的同学举行聚会。现在我们都有90岁高龄,这是今年第二次聚会。陆家佑学长自告奋勇,在他的住所附近酒店聚餐招待,有7位同学带上家人共有15人参加。

  52届南洋中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很高的政治觉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有四分之一同学响应组织号召,参加军干校、市政建设、参军、抗美援朝等,坚决服从分配,放弃参加高考。毕业参加高考学生,成绩优秀,为数众多同学考入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同济、浙大、北航、南航等名校,有些同学第一志愿报考煤炭专科学校以早日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由于同学年事很高,大约有一半已经离世。有几位同学现由于行动不便,未能前来参加。所以参加这次聚会的同学共7人。

       

    陈为江考入清华大学,后选派到留苏学习,回国后任国家科委委员,国家遥感中心主任,中图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获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人物奖,乌克兰总统勋章。

    裴珉在南洋中学是学生会主席,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由于他在大学领导反右运动中不力,因而长期受到了冤屈。改革开放后,通过不懈努力,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后任联合大学副院长,教授,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中国知识工程学位理事长。编著《离散数学》、《人工智能prolog 语言》等著作,是我国人工智能高级专家。

    沈志英在南洋中学学生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后组织安排留校任教,曾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工作多年以后才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先学英语,后改学斯瓦希里语,是中国第一代该语种毕业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西非语系主任,教授。她为人正直,待人接物十分宽厚。多年担任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非洲语翻译,是我国斯瓦希里语翻译的鼻祖。她是南洋中学的骄傲。

    叶才是高二响应组织号召,参加军干校,放弃报考大学,错过学业,严重影响前程。复员后考入哈军工,毕业前后服从组织分配,工作频繁调动,在基层从事艰苦工作。第二次复员到北大荒农场从事开垦建设。他一生两次参军,两次复员,毫无怨言,一直无怨无悔,令人敬佩。后来转业在农业部任处级领导,高级工程师。

    唐龙章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任研究员,一直从事航空发动机鈦合金研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多项航空部科技进步奖。

    王亨祥在上海交大就学,后留学东德,获电力机车工学博士,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变频传动技术研究专家。

    陆家佑毕业于同济大学,是水科院教授级高工,水利系统岩石力学研究专家,编著《岩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是岩石数学与物理模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教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陆家佑对古典音乐造诣深厚,编著《古典音乐》一书。

    这次是非常难得的聚会,十分幸运的我们都是90岁高龄,还能进行聚会,大家思路敏捷,口齿伶俐,都能独立自主的生活,大家对聚会积极参与,特别是沈志英在一个月前还摔跤骨折,在家不能动弹,但是奇迹出现,最近几天快速好转,回复正常,前来参加,大家对此特别高兴。王亨祥不会用手机打的,就坐公交车前来聚会,可想而知大家对聚会的期待。老同学表示一定保重自己健康,明年春季再相会。

    (本文摘自2023年11月8日

陈为江发布的美篇)

第9页

相逢古稀后

        2023年9月2日上午,南洋中学1966届初三(5)班张嘉芳、金复放、郑学信、张持东、王恒生、周宝德、顾建森、韩永峰、张家放、顾文兴、胡桐、邱迪琴、黄玉泉、俞佩芳、朱招娣、唐愉梅、浦国庆和汪仕琴老师、肖光贤老师在母校博物馆,为纪念入学60周年举行了聚会,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和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汪兴源被邀请参加了活动。

     

    在博物馆临展厅,大屏幕上“南洋中学1966届初三(5)班纪念入学六十周年”会标明亮夺目,厅内整整齐齐排放着课桌椅,台前一个讲台,好似当年的课堂!

    金复放主持了会议,他介绍了从2023年2月1日成立纪念入学60周年活动筹备组的情况,向大家展示了1965年虹口公园秋游戴着红领巾的集体照,以及2001年、2008年、2013年、2016年、2017年和2019年参加母校各次校庆和校友返校日活动的班级集体合影。

    当年的班主任汪仕琴老师和肖光贤老师先后讲话,不仅让同学们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深切关怀深深感动了全体与会人员。顾文兴等同学相继发言,更是勾起对师生情深深的眷念。

    播放了邵子敬词陆金邦曲承载厚重历史的《南洋中学校歌》后,朱复放带领全体诵读“俭朴好学自主求实”南洋中学八字校训和王培孙校长育人思想“知行并进,为己积福、为家争光、为国桢干、为天下肇和平。”师生们在南洋中学博物馆前愉快地合影留念

    端木复写了《醉花间-感花甲情缘》诗二首,感想颇多,思绪万千,以作纪念:

吾与汝,十三遇,

花甲缘称许。

牛虎气冲天,少年情倾诉。

同窗年过五,命运偏多顾。

青葱黑发人,霜染今重聚。

园丁护,打基础,

欣渐丰毛羽。

怀寸草春晖,甘露阳光煦。

南洋初起步,合力迎风雨。

同学谊永存,齐唱秋声赋。

注释:十三青少年,相逢古稀后。同窗过五年,初中方毕业。1963年我们这批小牛大虎跨入南洋,1968年方才初中毕业上山下乡,昔日青葱郁勃少年郎,而今早已霜染华发,逾七奔八。然同窗之谊永存,园丁之恩难忘。愿我们带着感恩心,怀着缘分情,沐浴在夕阳晚霞中,轻松欢笑,享受美好。

一辈子 同学情

    2023年9月1日,阳光明媚,金风送爽,又是一个开学季。

    一个甲子前(1963年9月1日),我们50位同学齐聚南洋中学,开始了我们的初中生涯,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初中整整读了5年。

 听说我们同学要聚会,近百岁的班主任段老师还发来视频祝贺,古稀之年的同学听到百岁师长的满心期待,拳拳关爱,热泪盈眶。

 这次聚餐,特别荣幸是毕业后分别50多年未见的管曼萍同学也从美国回来和大家联系上了。

    从青葱懵懂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们的初心始终不变,同学的友情犹如醇厚的老酒,绵长久远。

    今天我们相聚和记小菜,穿越半个多世纪,大家一见如故,讲不完的同窗话,叙不完的好友情,尘封的记忆在饭桌上悄然打开,似在回到了当年。

    现在越来越感到同学情谊挥之不去,每一次见面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66届初中 薛良豪)

南洋中学一九五四届校友

相聚纪念毕业六十九周年

第10页

张维聪秘书长拜访

中共上海市南洋中学地下党学生支部“七十三贤”

之王春芳、吴含萱两位学长

    2023年11月18日上午,在南京脑科医院宿舍楼中,南洋中学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拜访了南中51届当年的中共地下党员王春芳学长,王学长虽年已九十,但身体较健,接待热情。当得知母校与校友会领导关注并向她问侯时,她很动情。

    交谈中,她讲到了当年在为迎接上海解放曾冒着生命危险奋力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而后成长为地下党支部委员。王学长是在南京脑科医院退下与儿子住一起安度晚年。临别时,她请张秘书长代向母校领导们致敬并为王培孙奖学金捐款2000元。

    2023年12月14日下午,在上师大科技院大楼,张维聪秘书长拜望了南中51届当年的中共地下党员吴含萱学长,吴学长十分高兴,虽年已九十,但精神开朗,思路敏捷。回忆当年迎接上海解放时,苏州河对面虹口区还未解放,她家在虹口区,曾深夜冒着枪炮声行小路回到南中,接受党的任务,将写好的标语用衣服伪装好送到指定的地点。

    交谈中悉知,她的爱人季平子先生系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原在南洋中学授教历史,1956年被抽调到上师大历史系,后任硕导,季教授花了九年著作了48万字的《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一本平实、细致、功力扎实的研究专著。吴学长是从工商银行退下后安居在家,周边生态环境较好,女儿从南方回来陪伴,著名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专家吴凡是她的外甥女。她很关注母校的发展并向母校领导问好。

    王春芳与吴含萱当年在同一班级,都是由母校时任地下党支部书记杨渤海学长单线介绍入党,由于当时在腥风血雨的年代,敌我双方处境十分复杂,建国后原地下党员中有些同志遇到人生的坎坷,谈及这些问题时,两位学长都很乐观,异口同声地表达了“我对当年投身于解放事业的选择不后悔!” 且都认为人生的发展党是引路人,她们至今都深切怀念杨渤海学长。

    多么好的南中学子啊!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浴血奋斗中,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前,为民族的解放作出历史性贡献,一生不忘初心!

走访三位老学长

      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52届和55届有三位学长结伴来校,而后55届微信群有一条信息:"看到了张维聪,但他不认识我们",我深感不安,就咨询了校友会办公室汪老师,要到了三位学长的住址,在12月13日和25日亲自登门拜访他们。

    

    第一位是55届高中的薛祥荣学长,愉快相见中得知薛学长初、高中都在南中就读,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大学毕业,就职于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退休后快乐人生,天天漫步徐家汇花园。

    第二位是52届初中的谢绍惠学长,亲切交谈中得知他南模中学高中毕业被选派北京留苏预备班,后回上海就读上海交大,毕业后留校工作。谢学长对校友联谊工作很热心,对52届初中毕业照上同窗姓名反复核对,并将《师生名录》中个别姓名差错之处校准后打印交学校档案室。他退休后生活舒适,愉快安康。

    第三位是52届初中的傅禄珊学长,交谈中得知他南模中学高中毕业,考取上海交大,大学毕业后先在六机部系统就业,后转上海市长途电信局工作至退休。返校日那天他在参观百年碑廊时发现拍摄碑廊石碑时会受玻璃反光,建议可采取石碑安装角度的改变而便于拍摄。

    相会三位学长,我分别赠送了《校友通讯》合订本,他们都非常高兴。目前他们身体都较健康,生活安排适当,都很健谈。他们热心校友间的活动与交往,一致点赞55届史万镒学长对组织校友活动很热情。三位学长很关注母校的发展,这次返校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祝愿母校领导和师生们工作学习不断提升,期待更好的发展未来!

(张维聪)

第11页

—— 贺 信 ——

尊敬的陈铁迪同志:

    欣闻您在上海市第一届“上海慈善奖”表彰活动中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慈善奖”特别贡献奖,在此,谨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您在弘扬慈善精神,坚持崇德向善,让行善举蔚然成风,让正能量更加充盈,让好风尚无处不在,为推动上海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由衷地表示敬意!

    回想十多年前在上海市南洋中学改扩建工程中,您和黄鼎业校友一起为南洋中学校址改建方案和政府部门进行协调而作出的重大支持,南洋中学的师生都感怀于心。如今的南洋校园已成为上海西岸徐汇滨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离不开您当年的善举!

    最后,再次向您表示祝贺!

此致

               敬礼!

     

    上海市南洋中学(章)

    上海市南洋中学校友会

    2023年2月22日

校友后裔来访南洋中学

    2023年7月30日下午,南洋中学第41届校友俞巧英的女儿阎颖博士和女婿梁兵教授在回美国之前匆匆找到南洋中学校友会办公室汪兴源老师,相约来访南洋中学。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闻讯即刻赶到学校和汪老师一起陪同阎颖夫妇参观校园。

    因学校正是暑假期间,室内场馆未能开放,张维聪秘书长和汪老师陪同阎颖夫妇参观了南洋中学院士大厅、百年碑廊、铁路上海南站文化园等校园景点,赠送南洋中学《校友通讯》合订本并合影留念。

    俞巧英在当年就读南洋中学时是连续三年叔蘋奖学金获得者,对母校的培养感恩怀德,校友后裔承继前辈,对母亲的母校也是情深意重。

分别四十六年

再续师生情缘

    我们是南洋中学1977届(12)班学生。离开母校已46年了。每当母校校庆,我们同学三五成群,都会回母校探访。遗憾的是,我们的班主任乐淑英老师已经过世。每回学校,见不到老师,总有失落之感。于是,我们商量寻找曾经教过我们的语文老师范守纲先生,我们都喜欢上他的课。

    为了寻找老师,我们千方百计打听到范先生1978年调徐汇区教育学院,后又到上海教育出版社任《语文学习》主编,2001年起主编上海初中语文课本,2018年退休,还任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时隔久远,种种信息均未落实。直到今年母校建校127周年,通过任翰芬老师才找到范先生,于是相隔46年的师生情缘又热线联上。同学们兴奋不已,随即于2023年11月12日中午在先生家附近顺风大酒店欢聚。席间,师生互诉衷肠,一同背诵当年学习的课文。书声琅琅,其乐融融。席后留影,师生握手,眷眷不舍离去。范先生说,师生情缘原是一份割舍不断的亲情,信然!

[77届(12)班 王伟庆 史咏福 袁建华 朱丽娟 高玲芳]

第12页

张展成简介

  张展成 Victor Chan-cheng Chang,又名张湛曾,上海南洋中学第三十三届校友,1919年1月10日在北京出生。

    1933年至1936年之间就读于上海市南洋中学,以优异成绩被南洋中学保送进上海圣约翰大学。1941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于同年8月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系留学深造,1944年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

    1947年6月加入刚刚建立的世界银行。1972年被世界银行送到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高级管理课程。1983年从世界银行副审计长、会计局局长的职位上退休,是当时在世界银行做到最高职位的华人。2018年12月5日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家中平静去世,享年99岁。

张展成捐款

    张展成在祖国改革开放后多次回国积极参与南洋中学校友会的活动,并多次捐款支持母校的发展。在他的遗嘱中有关于给南洋中学园丁奖励基金捐款的文字:

    Ohe (1) share to NAN YANG HIGH SCHOOL,located at 225 Zhong Shan Nan Er Road,Shanghai,200032,China,to be used for honoring teachers in the form of awards,or other forms to be decided by the school.

    [译文:捐一份遗产(约壹万元美金,人民币柒万元)给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山南二路225号(邮编200032)的南洋中学,以奖金或者由学校决定的方式奖励教师。] 

        张展成的弟弟张铁铮是南洋中学第三十六届校友,张铁铮的儿子张树方于2019年12月9日遵从他伯伯的遗愿携人民币柒万元来到南洋中学校友会办公室,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汪兴源按张展成遗嘱捐款归入“园丁奖励基金”并把捐赠证书交给了张树方。

    2019年12月16日,南洋中学校园网上发布了《展成遗愿树方达 捐赠母校奖教金》的报道。

    儿孙们达成前辈的愿望在南洋中学校友中层出不穷,一代代南洋人秉承“知行并进,为己积福、为家增光、为国桢干、为天下肇和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张树方捐赠

  2023年12月6日,从美国回沪的张树方夫妇专程来到南洋中学,把他伯伯张展成珍藏的10余封有关南洋中学历史的清晰照片和当年张展成和同学来往的书信等捐赠给南洋中学校友会。南洋中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代表校友会接受了捐赠,并和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汪兴源一起热情接待了张树方夫妇。

张展成的同学们

    在南洋中学第三十三届(1937年)张展成的同学中,有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殷之文,有南洋中学十烈士之一沈传智,有南洋中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姚章机,有就读圣约翰大学约大的南洋中学校友设立“约友南中校友助学基金”之一的谢树森,还有其父是徐志摩的徐积锴等著名人士。

        当时,有一个相当于现在学校学生的社团组织,他们称为“樂海社”,社员都有一个社名,有“叒峯、叒友、叒朔、叒楙、叒華、叒之、叒信、叒政、叒桑、叒昂、叒義、叒元、叒民、叒望、叒岳”等。张展成的社名叫“叒仁”(见章)

第13页

叒仁趣谈

    民国廿六年二月,有一天,王培孙校长携他喜爱的猴子来校,那猴子在学校教务室门口爬到宋载衡同学的腿上戏耍,当时我和章友竹、张厚基正站在后面喜悦观看,恰好张甫梓带了照相机,赶紧拍下了这个有趣的场面。

  我们那时把校园内的一座桥称为“红桥”,桥旁有一棵大树。也是在民国廿六年二月的某一天,我们樂海社员之一部的10位社员叒友、叒朔、叒昂、叒元、叒桑、叒華、叒岳、叒政、叒望,还有我叒仁,心血来潮,要和大树融为一体,分别爬啊爬,爬到树上,留下了这张惊险的照片,后人看到,不宜模仿。

  那时的校园非常美丽,但不像九十年后你们现在的校园,有停车场,校园里那条从教务室通往科学馆的走廊上,是走读生们停放自行车的地方,留下一张照片,不失为当年的一条校园风景线。

南洋中学老校园校景

第14页

我在四合院里读中学

     说来也许有人不信,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曾经有座四合院。

    1969年9月1日,是我迈入中学生时代的日子,那天清晨,我穿着整洁的衬衣和长裤,来到了位于大木桥路最南端,中山南二路225号的南洋中学报到。

    一进校门,就看到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的指路:新生中(1)班、中(2)班、中(15)班→造家院,那时不知何故,中学不用“初”,直接统称“中”,说是我们毕业就是高中生,我是中(2)班。箭头指的方向是东面。

    我沿着不算宽的路,向东走了约150米,来到了一幢平房前(当时郊区常见的灰墙小瓦房),没有路了,正在疑惑,忽听有人语声,寻声看到左手边有个门洞,就在跨入的瞬间,猛然看到门框(没有门)上有字,再定睛一看,斑驳的红色由上至下书着:“此乃是姓造之家”,其中“造”字比别的字大,看得出这是随手写的,毫无书法美感。那个年代“造反”一词满天飞,因此看到此句,马上联想到与“造反有理”有关。果然,后来知道,这里曾经是“红卫兵司令部”所在地。                          

    进了门洞,发现这是个由东、南、西、北四幢平房组成的封闭院落,我的(2)班是进门第一间,坐北朝南,隔壁是(1)班,坐东朝西的那幢是(15)班教室,南面的房子门窗都封的严严实实,门前还有台阶。后来听我班首任班主任周月英老师介绍,这幢曾经是华侨宿舍。

    坐西朝东的是教师办公室。院子是水门汀的地坪,正中央种着一棵长得及其茂盛、像一把大伞一样的黄杨树!因为是平房,所以教室三面有窗,很是明亮。

    文化大革命,取消了升学考试,不管小学成绩如何一律升入中学,而且,按现在的话讲是:整建制划入----

    由于我们三个班的学生,都来自江南新村小学,已经有六年的同学经历,中学同学大部分是小学同学,因此丝毫没有生疏感。说来也怪,也许是“四合院”封闭的缘故,亦或许是地处学校一隅,整个四年的中学生涯,我们三个班的同学基本“与世隔绝”,一旦来校后,基本就不出院子(厕所就在院口),下课就在院子里游戏,女生们跳橡皮筋或跳长绳,那场面就像接龙,因为只要第一位跳绳的做个动作,后面的人都要学样做,就如现在的拷贝不走样。男生们不是推搡嬉戏就是“高谈阔论”,活脱一幅“百子婴戏图”。

    说是中学四年,其实真正在校也就两年多点。第二年就开始每学期“野营拉练”,当时的口号是“练出铁脚板,踩死帝修反”,小小年纪我们就宿营过上海县的莘庄、华阳桥,松江县的松隐、石湖荡,金山县的张堰、柘林等古村镇。第二、第三年就开始“学工”,到工厂向工人阶级学习,我们先后到过肇嘉浜路太原路口的自行车灯厂和龙华路上的东方红缝纫机厂学工,到了第四年更是去奉贤县青村公社方墩大队向贫下中农学农几个月!

    今年是我们离开南洋中学50周年,50年来每每想起自己的青少年学生时代,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想起造家院!尤其是看到已是市重点、且端庄、漂亮的母校新校园,更是想把我们当年的旧事说出来……

        仅以此短文献给母校127周年生日。 

(南洋中学1973届(2)班微信群 

执笔 熊智启)

第15页

学校简讯

2023年12月

Ø 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学校授牌“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Ø 李瑾评上徐汇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Ø 南洋中学高三年级夏浚哲同学荣获青少年科技励志奖二等奖。

Ø 南洋中学图书馆荣获“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Ø 南洋书画社荣获2023年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活力社团称号。

Ø 南洋中学诸佳丹老师在2023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中学化学组一等奖。

2023年11月

Ø 南洋中学图书馆荣获2023年徐汇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3年10月

Ø 南洋中学荣获2023年徐汇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田林中学杯”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

Ø 南洋中学信息中心教师夏俊荣获2023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奖”。

2023年9月

Ø 王圣春、陈晓芸、赵卿获“徐汇区教育系统园丁奖”

Ø 陆赵华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徐汇区教育系统荣昶人才奖”、“徐汇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个人”。

Ø 高峰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徐汇区教育系统荣昶人才奖”。

Ø 南洋中学高二年级何姿慧、龚溢和王梓三位同学组成的南洋中学代表队在第十二届同济大学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Ø 南洋中学篮球队荣获2023年徐汇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中小学校篮球满天星“南模杯”中学生篮球比赛一等奖。“市二杯”中学生女子篮球比赛二等奖。男篮队长邬巽代表南洋中学参加MAGIC3 三人篮球赛获得大区赛冠军,并在总决赛中获得上海市第四名。

Ø 靳松、孙理研获2023上海市中小学暑期阳光大联赛暨“五星体育”杯上海市中小学暑期游泳比赛中学组男子25米蛙泳第四名。

2023年8月

Ø 上海市南洋中学交响乐团荣获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学生器乐节民乐专场中学组二等奖。

Ø 在第九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总决赛中,南洋中学4名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5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9名同学荣获全国三等奖。

2023年7月

Ø 南洋中学足球队荣获2023年徐汇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校园足球满天星“南洋杯”足球比赛(高中组)冠军,南洋中学王安老师荣获最佳教练奖,南洋中学王子侨、梁奕诚分别获得最佳射手奖和最佳守门员奖。

Ø 南洋中学罗欣悦同学入选徐汇区联队在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Ø 上海市南洋中学合唱团荣获 2023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青春歌会展演一等奖。

2023年6月

Ø 南洋中学文博社获2022年度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活力社团”。

Ø 南洋中学青年教师朱暐辰荣获第五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外语类组别二等奖。

2023年5月

Ø 在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中等职业学校) 评选活动中,高二(6)班汤泽灏、高二(1)班辛梓铭荣获徐汇区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高一(9)班刘宜涵、高一(10)班徐仲海、高二(5)班林莉、高二(6)班曹欣仪、高三(7)班乔杨等五位同学荣获徐汇区三好学生。高一(10)班、高二(1)班、高三(7)班荣获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Ø 上海市南洋中学政治教研组被评为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第六届示范教研组。

2023年4月

Ø 上海市南洋中学获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徐汇区)试点学校。

Ø 南洋中学篮球队荣获上海市“千校万班”三大球小达人技能竞赛市级总决赛一等奖。

Ø 南洋中学总务主任王道忠荣获第五届绿叶奖“上海学校后勤标兵”荣誉称号。

2023年3月

Ø 南洋中学青年教师朱天获选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

Ø 葛培屹荣获2022年徐汇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称号,郭伟东获评2022年徐汇区“新时代好少年”。

2023年2月

Ø 南洋中学青年教师杨雪萍获2022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胡敏获2022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上海市南洋中学内设部门

             (2022年2月实施)

学校发展中心(原校务办公室)

学生发展中心(原德育处)

课程教学中心(原教学处)

教师发展中心(原人事处)

科技信息中心(原信息中心和科研室)

第16页

健康快乐伴我行

——记南洋中学离退休教职工

“回娘家”系列活动

    金秋校园,风和日丽。2023年11月12日,上海南洋中学离退休教工“回娘家”了!这是三年疫情后退休教工们首次回学校聚会,弥足珍贵。

    南洋中学原校长张家治、原党支部书记侯慧芳、左桂英和退休教工等74人参加了活动。南洋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圣春亲临现场向全体参加活动的退休教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并一起合影留念,她深情地说道:南洋中学有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前辈老师们的敬业付出!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常回家看看。

    学校退管会精心筹划了这次活动,在学校发展中心的支持下,退管专职干部胡奭敏老师和退管会成员彭璐老师具体安排了拍摄大集体照,拍摄各网络小组集体照以及个人照;开展了投掷飞镖、羽毛球投框、掂乒乓球、拣玻璃球等康乐趣味活动。

    在室内篮球馆,全体与会退休教工在南洋中学67届高中吴国俊校友摄影师的指挥下,拍下了历史性的集体合影。记得上一次退休教工的集体照还是在2016年5月20日拍摄的,7年过去,虽添了白发,然风采依旧。

    在嵌着红楼照壁的校门,在南中博物馆,在植善堂前院,在维钧堂后园,在迎潮亭内外,在中木桥上下,在“百年吾南洋”、“加油!南洋追梦人”景物旁,在“金钥匙雕塑”处,在“惜时钟”侧,在“欢迎回家”的大屏幕前,老师们留下了赏心悦目的小组照和个人照。校友摄影师感叹:母校美丽的校园到处都是景点,到处都是拍摄最佳点!

    康乐趣味活动,给年逾花甲、古稀之年、耄耋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仿佛回到了校园生活,“千帆过后,归来仍是青年”。

    活动后的当天,南洋中学离退休教工微信群上满满的都是老师们的感言:“今天我们退休教工回校活动真开心,这是学校领导对退休教工的关心。衷心感谢王校长亲临活动现场并致词,祝大家回母校活动快乐。”“今天参加退休教工返校活动很开心,见到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大家欢聚一堂,乐在其中,感谢校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关怀,感谢退管会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摄影师们热情尽心的服务!”“今天我有返老还童的感觉!自始至终笑声不断!退管会领导精心安排集体拍照,小组拍照,个人拍照,三三二二分散拍照,大家喜笑颜开,欢乐无比!真象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样!”

    活动后的5天内,退休教师汪兴源把大集体照和小组集体照进行了制作,个人照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网络,把电子版相片发到每位老师的微信上,给老师们带来了欣喜。还精心制作了美篇,在“南洋中学退休教职工群”和各届校友微信群中广为流传,达到了四千多阅读量。校友们争相目睹当年任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老师,回忆当年老师们在讲台上的风采,纷纷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感谢南洋中学校领导对离退休教工们的关怀!

    感谢学校退管会精心组织安排了回娘家活动!

    感谢南洋中学1967届高中(4)班吴国俊、陈锦祥、雷霆、朱士信、倪大同、徐昭莹等六位校友摄影师的无偿奉献!

    (汪兴源)

第17页

我与南洋中学结缘

    1999年,沪闵中学将停办,易名为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只办初中,老师也将大换血。在一次教工大会上,学校领导说:“徐汇区各中学将在市四中学举办教师招聘会,老师们可去看看,能否挑选一个自己更心仪的学校。”我考虑到自己更适合在高中任教,而教院附中将不办高中,那只有跳槽,于是也去招聘现场看看。

    南洋中学来招聘的吴克勤、胡奭敏老师看了我的简历后,相中了我。这时教院附中的校长、书记也去了招聘会现场。她俩见到我时说:“你怎么来这里?”我说:“你们不办高中了,我也只有开路了。”李校长说:“你能教高中,还不能教初中吗?不要走吧,就留在教院附中工作!”但我想想在沪闵中学教预初和初二的经历,觉得自己教初中还是不太适应。后来教院附中与南洋中学协商,让我在教院附中再干一年,再带一届高三毕业班,南洋中学也同意了。于是我在沪闵中学工作到2001年7月才离开。

    2001年8月我来到上海市南洋中学报到,来到了南洋中学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学校安排我在高三年级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这是一所创办于1896年的百年老校,解放前名气颇响,培养了不少名人。当时是徐汇区唯一的区重点中学,正在争创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即市重点中学)。该校只办高中,每个年级10个班,生源素质相对于沪闵中学来说是好多了;但十个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相对来说,既有较优秀的,也有相对较差的。该校对教科研抓得较紧,有浓重的教科研氛围,我几乎每年都会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比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等,我还编了一部校本教材《古诗词鉴赏》,在教学中运用,得到学生的好评。

    我在南洋中学工作了六年,年年在高三毕业班任教,带了六届高中毕业班学生。每年高考,学生一本率均在50%以上,本科率几近100%。我曾担任过高三语文学科备课组长,高三党支部委员,曾被评为校“好党员”,也曾两年被学校评为“教学能手”,带教了好几位老师。2011年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五级(中学高级教师分为五至七级,五级最高)。

    2007年6月底,我在上海市南洋中学教完第六届高三毕业班正准备退休时,正遇上云南省普洱市教育局来上海招聘刚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去支教的机遇。我想,云南是上海对口扶贫地区,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改变的是人,而且是几代人,我真想去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迫不及待地报了名,经过组织推荐,普洱市教育局和相关学校的考核,我去普洱市思茅一中支教了一年,圆了我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梦想。

    临行前,徐汇区教育局段局长和胡奭敏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我家看望我,鼓励我好好干,为徐汇教育争光,并表示愿做我的坚强后盾。我去思茅当天,王民政书记开车,和胡奭敏老师一起送我去虹桥机场。让我深受感动!

    我在思茅一中,看到他们每次做广播操,不如南洋中学的好。就建议南洋中学把从入场到退场的全过程做成光盘,寄给我,转交给思茅一中的领导。南洋中学很快就录制好,寄来了。后来,思茅一中的校长向我提出,想组织各教研组长去南洋中学参观学习,南洋中学能否接受?南洋中学立即答应,并派车接送机,安排他们的住宿,接待他们来校学习交流。热情周到,使他们非常感动。这些老师回去后,对我说:“你的能量怎么那么大?”我说:“不是我的能量大,我在南洋中学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是上海人民对云南人民充满了爱。”我能在支教的一年中,取得一些成绩,其中也有南洋中学许许多多老师的付出。

(刘政琤)

第18页-第19页

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怀想

    今天2023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惨烈取胜的78 周年纪念日,国人和世人应该牢记这段碧血千秋,血与火的历史。当"义勇军进行曲"战歌传唱,四万万中国人发出了最后的吼声,当万众一心筑起血肉的长城,滔天的洪波将埋葬举起屠刀的侵略者。

    翻开二战的历史,中国是第一个投身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付出最长时间的抵抗,作出最大的民族牺牲。抬望眼,华厦古国这片历史的天空,曾连绵下了十四年的血雨,中国人民死亡3500万人,其中军人约 400万人阵亡,真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从胜利日由此上溯:1931年9月18日,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东北抗日联军奋战在白山黑水,应该是抗日起始日,一曲"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让人肝肠寸断,唤醒了民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炮声,撼动了东方睡狮,山河变色、家破人亡、危在旦夕,成了全面抗战的重大节点。许多爱国青年为了救亡图存,放下书本,奔走呼号,成群结队,奔赴抗日战场。37年底11月,老爸徐桑楚从上海投奔延安,进陝北公学培训,毕业后去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办事处报到,被指派至国民政府的第三厅下属的抗敌演剧五队当队长(1938年入党、地下党支部书记),老妈张庆芬1938年离开长沙的战地志愿护士的岗位,报名去了演剧队(1939年入党)。 

  我的怀想先从老爸那把军刀的命运开始:我家有一把二战期间的美制军用匕首,我只知道这是老爸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军队复员,辗转至上海带回的军用小物件,(后知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K2型格斗刀)。上海解放初期他接受组织委派,在夏衍、于伶的直接领导下,以军管会成员去接管上海电影工场,当时市郊社会治安混乱,老爸曾随身携刀多月。50年社会稳定以后,他仔细擦拭后用油纸包好,一直存放在卧室大书橱最底层的书籍背后。有人说刀剑是军人之魂,也有人说是男人最好玩具。反正我知道,这是老爸的心爱之物,肯定也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

    父母上班后,约十二、三岁的我,自然对父母曾是抗日军人而自豪,常会偷偷地拿出刀来玩耍,别在小皮带上,双手插腰,模仿着军官的站姿,十分"耀武扬威”。这个秘密只有我的同岁表弟蔡朗知晓。后来老爸发现后,下达了"决不准带出家"的严令,所以我与邻里孩子们在外面"打仗",只能使用擀面杖之类的木制品,因为不是真的冷兵器家伙,真没劲!

    1966年5月风起云涌,我就读的南洋中学已经停课,开始批斗“地富反坏右”,后来红卫兵出世,15岁的我在7月初,也戴上了红卫兵的袖章。

    不久的一天夜晚,我随南洋中学高二的姐姐徐妲妮参加班级组织的小集会后回家,突然看到海燕电影制片厂红旗战斗队的一伙人正在抄我家,老爸一脸铁青,老妈则在一旁沉默不语,我俩呆站厕所旁。造反派们翻箱倒柜找到了爸妈身穿国民党军服的照片,搜出了那把军刀,一位领头者厉声呵斥:"这是国民党反动军官阴谋变天、反攻倒算的凶器!",我记得那个闷热之夜,月色特别阴沉,近八百本书籍、一大包老照片和那把军刀就此与我们别过了!

    张春桥曾在一次会议上,恶狠狠地点演剧队的名,称"文艺黑线又粗又长……",老爸除了"黑帮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罪名外,又加上"国民党中校军官"、"隐藏在革命文艺队伍中反革命别动队的骨干分子"大帽子,被关入牛棚隔离审查多年,老妈也因国军少校军衔等问题,多次惨遭毒打,患上精神病,三次自杀未遂……,她神情呆痴,一直喃喃自语:"明明是红的,为什么说成是黑的?!"。他(她)们做梦都沒想到:抗战期间周恩来、郭沫若(中将)、田汉(少将)等组建十个演剧队、孩子剧团等近千人,在抗战胜利28年后居然被未打着"膏药旗"的人围剿,全军覆没,遭残酷斗争,其中数十人含寃离世。在红日风暴肆虐中,还有许多抗战老兵记入黑名单,苦苦挣扎,珍贵的历史文物被砸烂,照片、资料毁于一炬……

    一段原本参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民族救亡运动的光荣历史,突然被改性、歪曲、批判、尘封、垢埋了,亲痛仇快,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我与姐姐、妹妹因属"黑九类子女"被限令退出红卫兵、红小兵……,才当了十多天稀里糊涂的"革命小将"转身成了"可以教育好子女"学习班的学员……

    1968年11月,在大规模上山下乡的运动中,我去祟明农场务农十年,妹妹徐小平去黑龙江兵团七年。那个年代,我脑海里会常闪现那夜抄家的场景,对老爸那把军刀的少年记忆始终挥之不去。

    1976年10月6日,随着"四人帮"的倒台那场浩劫终于按下停止键。不久,老爸与其他九位演剧队队长一致决定:为还历史的清白,洗刷耻辱,保卫军人荣誉而战,于是他们联名上书,要求把历史还给历史,让真象回归真象,为蒙羞的抗日文艺老兵们平反昭血。中央组织部发文为老爸老妈等被彻底平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恢复工资,清退抄家物资……, 但那些珍贵的书籍、照片和那把军刀已经不知去向了。

    1977年我考进大学的政教系,每周可与爸妈见面,有次我提起那把军刀,老爸回忆讲述了八年间他们作为抗日烽火的文艺兵,一直随着第三、四战区的部队,翻千山过万水,在云南、贵州、四川、缅甸、印度等劳军、慰问、演出,唤起、鼓舞军民,演出、演唱坚持抗日的话剧、活报剧、歌曲数百场……。

    1939年间,老爸为演剧队军需供应问题去重庆开会,途中意外接识了一位美军少校汉生,因为老爸曾在上海澄衷中学高中学习,可用英语与之沟通,两位年轻的军官在反法西斯的战地相识,互有好感,汉生即将回国任职,他认为在战乱时,军人不能手无寸铁护身及保护百姓,于是将自己的军用匕首相送。从此这把军刀便伴随老爸近28年……。

     老爸说:大概在1940年,他在昆明遇到延安陝北公学的老同学,这位窑洞室友送了他一把美制的枪刺(后知这是U.F.H型刺刀)。几个月后在82师部,老爸碰到一个浙江宁波籍的中国远征军徐姓少尉,在战地见到同姓老乡,格外亲切,因为该师即将出征,离别时应少尉请求,老爸将此刀转赠给这位小弟,后来老爸听说徐少尉在1944年腾冲之战中率兵攻占某高地,被日军迫击炮炸死,血洒疆场,那把枪刺或许也深埋在某个炮弹坑了。

     老爸说:文革初期,因所谓反革命别动队骨干,被批斗十多次,有次造反派将一大桶化学浆糊全部倒入他的衣领,并不准脱衣清洗,他记得那天齐闻韶、赵丹、强明等五、六人陪斗,他们目睹了一切,赵丹叔叔悄悄地说:"桑楚!挺住!我们抗日无罪!"

    1992年1月,我作为访问学者去美国印第安纳法学院考察,有天在布鲁明顿市的一个古董店,突然发现了类似的军刀,我立即用我打工洗碗的钱买下并带回上海。

    老爸熟练地把玩着,大概是睹物思人,后陷入沉默,缓缓地说:"这像看到老朋友的兄弟,但它不是我的那把!"。几年后,我根据老爸的描绘,在德国柏林的一家军品店,按图索骥买到了另外一把同年同款的美制枪刺。我清晰地记得:时年八十多岁,曾获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的老爸说:"对!这就是我送给徐少尉那把能装在枪上的长刺刀!现在我还在,可惜他与那把枪刺已经不在了,许多战友他们全都走了"

    几天后,他找出谢晋叔叔送的书《国殤》、《国魂》给我,特别嘱咐:"看看这段抗战正面战场历史,据统计:22多场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略斗,21名上将、73名中将及167名少将阵亡,在敌后战场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新四军的反清乡等上千次战斗,也血流成河……,聂荣臻元帅说的对:"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爱国将士,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 样,仍然令人祟敬不已!"。这些他们的命也是命,他们的血也是血,他们与我们八路军、新四军都是英雄!我现已走不动了,你今后有机会到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代我为几万名战死的抗日将士点一支烟,烧一柱香,送一束花!"

    我想起老爸的那把军刀,想起那把军刀所承载的有人物的故事,想起我无法抵达历史现场而谋面的汉生少校、徐少尉,想起老爸躺在华东医院病床上,轻声吟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一幕,"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子孙",想起全球反法西斯同盟的军人,在中国、缅甸、北非、欧洲、太平洋、苏德、诺门坎战场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想起四行仓库激战、台儿庄大战、长沙保卫战、远征军滇缅血战、百团大战、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想起横刀立马的彭德怀、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张自忠、戴安澜、左权、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想起飞虎队、白求恩、马海德、陈嘉庚、卢作孚、红嫂的乳汁、老翁捐出的棺材、上海市民的手饰,想起松山战役中那些上千名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稚气未脱无名的娃娃兵,有首娃娃兵轻声唱的歌:"多年以后会不会有人还记得我,记得这个世界我曾经也来过……"想 起……想起……,想得泪流满面……

        我想,二战胜利后,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签署宪章,渴求世界和平,可叹的是二战烽烟虽已飘散,但战争的阴霾仍在逼进,地球村风雨飘摇,若有朝一日,祖国和人民不幸遭受侵略或灭顶灾难,如果我还活着,作为抗战老兵的后代,会报名参加敢死队,拼老命搏杀一场,这收藏的军刀最好的去处,应该是插在害人虫的心脏!一定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我想:日月星辰,年年岁岁,抗战始发日、转折日、胜利日都会如期而至,墓园、陵园路边的草绿了又枯黄了,高山下的花环常在更新,那些不该被我们忘却的、知名或不知名的英雄长眠地下,英魂常在,精神永在。

    虽然父母辈的抗战老兵劫后重逢聚会的照片犹在,可敬的亲人现在都已凋零,零落成泥碾作土,仍芬芳满庭香!

    我想说:前辈!你们尽了力!请安息!今天我们不只是纪念一场战争的胜利,而是要铭记一个民族面临绝境必须抱持的勇气和行动。为了和平和历史,我们会唱着国歌尽心尽力保卫,因为我们心中祭坛的那盏长明灯生生不熄,那座民族英雄纪念碑永远屹立!请相信!

 (67届初中 徐晓青 2023年8月15日)

    

第20页

一日为师百日恩

 —— 怀念朱柔荪老师

    惊悉敬爱的朱柔荪老师仙逝噩耗,让我伤感万分,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朱柔荪老师是我们理工(2)班的英文老师,后兼任我们班主任。

    记得第一次见到朱老师进入教室时,她衣着得体,容貌端庄,嘴角带着微笑,在我们学生的目光里,朱老师气质高雅,和蔼可亲。她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普通话也标准,声音甜美柔和,从她嘴里说出的英语既准又动听。我记得英语课本中第一课的第一句英语是“I am a student”。听着朱老师标准的英语,学生们跟着发出带着各种不同口音的英语,她耐心地一一給予矫正,介绍正确发音的齿位和舌位。朱老师作为我们学习英语的启蒙老师,从最初26个英语字母发音和区分元音辅音开始,要让学生熟记大量词汇和全部基本语法知识,用两年时间帮学生学完三年的英语知识,绝对不是一件轻松事。

    朱老师毕业于建国前的上海大同大学英国文学系,英语功底深厚,记得她谆谆教导我们,学习英语没有捷径,只有下苦功,多看、多背、多练。朱老师自己则是全力以赴,想尽办法,创新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英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26个字母的顺序,她教我们唱英文字母歌。

    有一篇课文是一首简单的英文诗:

    The Moon is in the sky 月亮在空中,

     It is far and high 又远又高, 

    Let’s go to the Moon 让我们奔向月亮,

    Ride the rocket and fly 乘着火箭飞吧。

    朱柔荪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我们记忆,把它谱曲成为《登月歌》,一句一句地教我们诵唱。如今6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会脱口而唱。在朱老师的教诲下,英语成了我最喜欢的课,每天早晨的时间全都花在背诵和默写英文单词上了。我在南洋中学的学习生涯,学习成绩是逐步提高的,惟有英语从头至尾全是5分。

    1962年国家处于调整期,那一年的高考,据说是历届高考中最难的一次,招生人数最少。高考时自我感觉还不错,期待着揭晓的日子。我的日记中记录着当时的情景:朱老师夹着通知单向我们走来。轻声招呼我们跟她走。这时我不由得激动起来,再也不能静待。我紧跟着老师且急促问道:“老师,我有否考取?”她笑着说:“你考取了第一志愿,为我们班争了荣誉。”我仿佛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紧盯着又问:“是清华大学吗?是真的?”“真的。”那时我的高兴劲是无法形容的。

    朱老师亲手交给我录取通知书,鼓励我努力读书,更上层楼。她了解到我家庭条件一般,去北京上学要购买火车票,要添置衣被,关心地帮我申请车费补助4元,布票补助7尺。还特意安排我参加往届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复兴公园联谊会,让我提前了解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生活。

    学会英语对我的人生影响实在太大了,特别是在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在上海轻工业设计院时,赴美国与美国工程师合作设计,还是后来去美国留学,回国开公司,做外贸生意,引进国外先进水处理技术等方面,都需要熟练运用英语。可以说,如果没有跟朱老师学习英语,没有英语给我壮胆,我这一辈子肯定会是另一条轨迹。老话说“一日为师百日恩”,朱老师两年600多天的教诲,简单计算一下,那就是6万多日恩,那是整整两个人生的跨度了。作为朱老师的学生,我是终生受益了。

    前两天,我在电话里向殷有庆学友通报朱老师去世的消息,殷有庆感叹地说了一句:“我们一生中用到的这点英语,底子都是朱老师传授的!”我相信凡是后来工作和生活中用到英语的学友,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写到这里,我轻轻地哼唱起朱老师教给我们的英语《登月歌》。中国人登月的梦想即将在2030年实现,如果朱老师能活到那一天,我们师生共同唱起她谱曲的这首歌,这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现在朱老师驾鹤仙逝了,愿老师一路走好!当中国人登上月球的那一天,学生会大声唱起老师传授的《登月歌》,但愿老师在天之灵能够听到!

 [1962届理工(2)班 诸惠昌   

2023年 7月29日]

第21页

  纪念文坛泰斗、

南洋中学第二十三届校友

巴金诞辰119周年

    2023年11月25日,是南洋中学杰出校友巴金学长诞辰119周年纪念日。

    每年这一天,南洋中学巴金文学社社员与校友会代表都要手捧花篮前往巴金故居参拜,纪念与缅怀文学巨匠巴金。

    今年是巴金首次来上海并在沪就读唯一的学校南洋中学100周年,又是巴金在南中时期首次开笔100周年,发表"人生"、"寂寞"、"黑夜行舟"等三篇诗。

    11月25日,初冬暖阳,我们如期而至,当文学社李心怡老师带领六名学生社员与校友会代表张维聪、彭璐等进入巴金故居时,受到周立民常务副馆长及茹老师的热情接待,在室外园子里,我们向巴金站立像前敬献了花篮,红色飘带上书写着"深切纪念文坛泰斗巴金学长诞辰119周年  上海市南洋中学、校友会敬赠",全体人员向校友会名誉会长巴金三鞠躬;南中师生一行进入巴金故居,聆听了讲解员对巴老亲切的宣介,仔细看着巴老曾使用过的物品,在阳光屋窗边的缝纫机写作台上大家凝视了许久……

    巴老曾在母校百年之际题写了"百年树人  素质第一"的贺词,学校设有巴金图书专架,收藏巴金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的著作,珍藏着一套巴金赠送给母校并印有巴老私章的《巴金全集》,在母校博物馆学子馆里珍藏着巴金的手模,这些场所是母校巴金文学社经常活动的地方,巴金学长的精神引领学子们在文学的追梦道路上前行。

(校友会秘书处)

医德比天高 民众齐颂仰

南洋中学杰出校友

蒋彦永逝世

    上海市南洋中学杰出校友(1950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著名医学专家、解放军301医院名医蒋彦永同志因肺炎等多种疾病不治,于2023年3月11日下午3:39仙逝,享年91岁。

    蒋彦永(1931—2023),1949年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预科,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至协和医学院,1957年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工作,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任职,1980年出任外科部主任,擅长腹膜后巨大肿瘤手术,曾为高官和平民动手术治疗癌症,以其精湛医术与拒收红包赢得“清廉医生”美誉。1993年退休。曾任全军肿瘤专业组副组长和中华医学外科学会北京分会委员等职。发表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处理》等40多篇论文,并著有《胃肠病学手术》、《普外手术并发病与局部解剖关系》等专著。

    2003年初,蒋彦永第一个向世人讲明SARS疫情,帮助推进了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他说:讲假话、讲空话是最容易的,但我要做到绝不讲假话,作为一名医生,保护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是第一位,要反对危害病人的各种行为,对医生来说,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坚持讲真话。

        2004年8月,蒋彦永荣获菲律宾麦格塞塞公共服务奖,该奖被称为亚洲的诺贝尔奖。人们将会记住他获奖的理由:勇于揭露SARS疫症真相,从而拯救了无数生命。

上海南洋中学校友会

杭州分会会长张茂根逝世

    张茂根(1937-2023),1937年7月出生,南洋中学1956届高中校友,上海南洋中学校友会杭州分会会长,九三学社社员。因新冠转阳引起前列腺癌扩散,于2023年4月14日21:05分在杭州庆春护理院不幸去世,享年86岁。

    张茂根校友平时低调做人,对待工作热情、认真、负责、严谨、细心,非常热爱母校,十分关心母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南洋中学校友会杭州分会工作的开展更是呕心沥血,在重病中还对杭州分会今后的工作作出安排。

      张茂根校友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分别在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宁波横溪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任教,长期以来为祖国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培养人才。1997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在杭州春晖业余学校进行公益教学服务10余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第22页

邢至康同志追思会

    2023年12月20日下午,南洋中学学校发展中心主任赵卿和南洋中学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分别代表学校和历届校友,参加了在巾帼园举行的《念恩满树秋叶落 祈问苍天续前缘》上海市妇联原主任邢至康同志的追思会。

    邢至康同志曾于1961-1966年期间就任上海市南洋中学校长和党支部书记等职。追思会上,邢至康同志生前的同事、挚友、亲属饱含深情地共同回忆了和这位忠诚的党员干部一起工作、生活的点滴。在任各级领导期间,她在培养干部方面,注重"人品、能力、群众基础"的选择与教育,使之不犯或少犯错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邢至康留给身边人印象最深刻的工作原则,她对党忠诚、为人真诚、待人热忱、处事坦诚的一生感染和影响了很多后辈的成长。与会嘉宾无不对这位历经风雨,又极其坚定、勇敢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妇女儿童事业奋斗终身的老一辈革命家感到钦佩和动容。

    南洋中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历任领导和一代又一代南洋人的艰苦创业和执着守业,自强不息的南洋精神让学校历经127载,依然初心如磐。

(赵卿)

邢至康简介

       邢至康(1930-2022),1930年2月13日生,上海松江人。

    1945年初中毕业,考入上海女子师范学校,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曾任苏州春荫小学、上海东明小学教师,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

    1949年-1955年任上海嵩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小教工委书记,中共嵩山区委宣传部干事、科长、副部长。

    1951年任上海"五反"第一期工作队队长,任中共嵩山区委民主改革办公室主任。

    1955年在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学习,任中共上海市邑庙区委、南市区委教卫部部长,

    1961年4月至1972年任上海市南洋中学校长。

    1964年4月至1966年2月任南洋中学党支部书记。

    1966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2年任上海市徐汇区龙山中学教师,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组组长。

    1978年,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中共徐汇区委副书记、书记。

    1980年10月-1981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82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5年8月任上海市妇联主任、党组书记。

    1986年3月当选第五届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委员。

    1987年10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8年4月当选为上海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2年9月任上海市妇联主任。

    1992年12月当选第六届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委员。

    1993年2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代表)。

    1993年6月-2001年2月任上海市妇联巾帼园董事长。

    党组织的信任和多年基层工作的经历,邢至康在事业上有了大展宏图的空间和机会。做成了一件件实事,尤其是推动策划集资完成了她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上海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巾帼园。

    2001年,邢至康从巾帼园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回归家庭,全心全意地照顾丈夫,2002年丈夫汤季宏去世。

      邢至康是一位事业女性更是一位性情中人。她对同事,朋友,家人坦诚关爱,平等相待。在她2015年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孔子曰:‘子欲为事 先为人圣’(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或者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性修炼),我这一辈子,认识了成千上万的人,其中不少成了好朋友老朋友,我相信这是开始于观点的相近,有机会一起工作以后,是欣赏各自的才华和长处,离休以后能够把友谊延续下来的,才是对我们各自人品的认可和欣赏。”

    2021年8月,党龄75年的她在华东医院病房接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2年12月20日,邢至康在华东医院去世。

哀思

楼岳秀 化学教师    1930—20230330 享年93岁

彭雪英 助理实验师 1940—20230702 享年82岁

朱柔荪 英语教师    1926—20230720 享年97岁

蔡荣良 体育教师    1954—20230817 享年69岁

李   珠 数学教师    1946—20231010 享年76岁

第23页-第24页

上海市南洋中学

杰出校友费志融逝世

  上海市南洋中学杰出校友费志融(第四十一届)于2023年6月22日凌晨3:30因病逝世,上海市南洋中学校友会于2023年6月25日发布讣告,新华社北京2023年7月3日发唁电并告:费志融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上午9:00时,在北京八宝山兰厅举行费志融同志追思仪式。

    追思仪式上,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分别送了花圈,上海市南洋中学、南洋中学校友会、校友会京津冀分会也敬送了花圈。南洋中学校友会京津冀分会秘书长杨积健、副秘书长陈克勤出席了追思仪式。中组部审定稿《费志融同志生平》在追思仪式上发布。

       费志融校友的女儿费丽雅把《费志融同志生平》电子版传给了校友会办公室汪兴源收,杨积健秘书长把纸质版《费志融同志生平》寄到学校档案室。

费志融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费志融同志(副部长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23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费志融同志,1926年2月生,浙江湖州人。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8月至1945年9月,在上海南洋中学学习并任地下党支部书记。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先后在上海申联中学、齐鲁中学教书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6年2月至1949年6月,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上海纺织建设公司训练班、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育系学习并任地下党总支书记。1949年6月至1951年12月,先后任上海市军管会轻工业处机动组组员,上海市第一纺织机械厂接管组组员、厂党支部书记,上海经纬纺织机械厂筹备会人事科科长兼技校副校长。1951年12月至1958年1月,先后任山西省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筹建会科长、代理副厂长、副厂长。1958年1月至1972年7月,先后任纺织工业部机械局计划处副处长、处长。1972年7月至1978年1月,先后任轻工业部机械局计划处处长、副局长,计划司副司长。1978年1月至1983年7月,先后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司长,部党组成员。1983年7月至1991年4月,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兼机关党委书记。1991年4月离休。2004年2月经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

    费志融同志青年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党的地下工作,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于斗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贡献。

    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工作期间,费志融同志努力钻研业务,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管理能力,注重从大局出发协调处理问题,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志、发扬民主,较好完成各项任务,为轻工业和纺织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工作期间,费志融同志认真履职尽责,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使命担当,深入基层、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为我国石油石化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离休后,费志融同志担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他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心系中国石化改革发展,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帮助青年员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继续为党的事业和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费志融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理想信念坚定,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思考,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费志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费志融同志永垂不朽!

(中组部审定稿)

母校的老师们

    今年是我们就读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高中毕业六十周年纪念,回忆起哺育我们成长的敬爱的老师们,感慨万千!

    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校长彭文应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彭校长十分注意教学质量,他聘请任教的老师,都有较高学历,并有丰富教学经验,其中不少来自名校。

    讲起初中的老师们,记忆最深刻的是初中二年级时,从广州调来的黄雪萍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她原来在广州税务局工作。黄老师本人有很多子女,却视我们学生如己出,关心备至、呵护有加。暑假时请班上同学们到她家去游戏、活动,她对成绩差的同学也很关心。虽然黄老师对同学的批评很严厉,但同学们还是很感激她。

    从初一开始连续教我们四年语文的王文竞老师,她是大学毕业后,到五十九中学任教的。她师德高尚、教学认真、一絲不苟、言传身教,深受同学们爱戴。她那口标准的普通话悦耳动听,听她的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代数老师徐雪瑛和赵铮老师上课认真、讲解细致、重视基础,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根基。教美术兼音乐的俞丹华老师的教诲,使我们喜欢上美术画画和唱歌。

    高中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终生难忘。不少同学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还记得各科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育人风范:

    历史张以文老师在世界历史课上,绘声绘色地讲述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情景。语文王文竞老师语重心长、细致分析讲解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和用辞。语文葛华老师深情讲述中国文学课上的例句和朗读古典诗文。英语俞寿鹏老师那标准的英式发音,和绅士风度。数学王玮老师在代数课上汗流浃背地讲课神态。数学陈振宣老师认真讲解各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他对不按时完成回家作业同学的严厉批评声,仿佛依然还在耳边回响。化学王励新老师在化学课上细致讲解、认真教学。政治李兆钢班主任对哲学“两分法”的讲述,耐心指导学生填写报考大学志愿表,依然还在眼前。

    初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庄爱菊(政治兼初一班主任),王文竞(语文),陈兰英(平面几何),徐雪瑛、赵铮、胡炳庚(代数),黄育衡(英语),黄绛华(物理),唐培本(化学、植物),黄雪萍(地理兼初二、初三班主任),王珩珩(生物),俞丹华(美术、音乐),唐老师(植物),叶隆琪(体育)。

    高中老师有:钱慧初、胡佐明、李兆钢(政治,高中三年的班主任),潘仁丽(政治),王文竞、胡佐明、葛华、夏传玉(语文),华萃玉(汉语),王家卫(三角),王玮、陈振宣(数学),杨成德(立体几何),钱慧初、关福山(物理),王励新(化学),俞寿鹏(英语),张以文(历史),游进官(地理),叶隆琪、朱景发(体育)。

    六十年过去了,我们这批学生都已年近八旬,大多数老师都已作古。但他们的谆谆教诲会永远铭记在我们每个学子的心田,永远邀励我们前行!

(上海第五十九中学63届 章和轼2023年8月)

第25页-第26页

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

历史沿革

    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江西高级职业中学,由江西旅沪同乡会于1933年集资兴办。初建于上海市车站支路174号豫章别墅,设初中、高中、兼办商科和土木科。

    抗战时,校舎遭日冦轰炸,夷为平地,遂迁入当时租界江西路继续办学。1940年又迁址蒲石路(现长乐路)655号,更名为私立江西中小学。

    建国初,中小学分设。1956年2月,改为公立。江西小学更名为徐汇区长乐路小学。江西中学更名为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

    1958年又迁至东湖路18号。那么东湖路18号是怎样得来的呢?

 那是在1957年,全校师生投入除四害运动中,在五原路上有一处非常漂亮的小洋楼,及一个杂草丛生的院子。当时齐兆友老师(由市政部门调来的)提出建议去申请为校舍。就由張以文老师动笔,齐老师四外奔走近半年,市里终于批准成为了校舍。很快,第一医学院闻讯后,提出协商要交换,由此用长乐路655号及小洋楼换来了东湖路18号(后来长乐路655号为第一医学院卫生学校的宿舍,小洋楼则为外国专家的住宿处)。

    1959年起,历任校领导团结全体教职员工,为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不懈努力,形成学校管理有序、教学作风严谨、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教师勤于探究的良好氛围。

    1963年秋,学校又迁址肇家浜路201号,学校发展成一所拥有36个教学班、学生1800余人的大型完全中学。 

1964年7月,又选大木桥路40号为新校址,兴建大型教学大楼。1965年,学校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赶上了区重点中学,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

    1991年停办高中,变成一所较大型的初级中学,更名为陕南初级中学。2005年6月30日,与上海南洋初级中学合并。

(上海第五十九中学63届 章和轼)

第27页

启 事

    为发掘并入上海南洋中学的原第五十九中学、原茶陵中学两校的历史和历届校友中的优秀事迹。特发启事,希望有关校友积极行动起来。

    1、完善补充两校历届校友名单(包括教职员工和毕业生)。

    2、撰写两校的教师和校友的回忆文章和校史资料等。

    3、收集两校历届校友在校和离校后的文物资料:如学生证、校徽、毕业证书、学生手册、在校的照片、奖状等值得纪念的收藏品以及校友生平、优秀事迹、著作论文和省市级获奖证书等。

上海市南洋中学校友会

2023年12月

关于增补校友会理事的

公示

    为适应校友会的发展,经各级友会、理事校友的推荐提名和校友会秘书处汇集,下列校友拟增补为校友会理事,特此公示并提请会长会议、理事会通过:

    教师  顾琤懿    

        67届初中 吉卫平

    73届 甘益申  梁双喜  

               熊智启   朱金凤  

               朱钜浩

    2005届 余阳洋   

        2009届 刘睿恺

原五十九中学 

        62届 陈勇山 

        66届 陈  平  胡其娜

原茶陵中学  

        68届 宋张甫 74届 沈沪林 

        78届 孙首慈


南洋中学校友会秘书处

2023年12月

上海市南洋中学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八条  学校以“知行并进,为己积福、为家增光、为国桢干、为天下肇和平”为育人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科技见长、文理兼容,具有家国情怀、科学头脑、强劲体魄、美学素养、能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第十条  学校的校训为“俭朴、好学、自主、求实”;教风为“严谨、扎实、求精、创新”;学风为“勤奋、踏实、求真、创造”。

    第十一条  学校标识主要包括:

(一)  学校校标:

(二)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左侧印有学校校徽、右侧印有蔡元培题写的校名。

(三)学校校徽:

(四)学校校歌是《南洋中学校歌》。

(五)学校校庆日为十月的第三或第四个周六,具体日期由学校当年度确定,提前一个月公告。

(说明:2023年12月学校第十三届教代会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订版《上海市南洋中学章程》共十一章,六十四条,10464个字。本刊选登第一章总则中的第八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

灯 光

    母校127周年庆,我体会最深一点其实和大家一样:有回家的感觉!

    为什么对回家有一种特别的眷念?在我看来,从根本上说是因了母校的那盏灯一直亮着一一这灯光不但普照海内外,而且温暧着每一位南洋学子的心!

    所以在校庆之际,我便追随那盏不灭的灯光快步前行,体悟那母校的脉脉温情……

    那么,这盏灯为什么会一直亮着?我想,那又是因为母校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苍桑和骄人的辉煌业绩!

    有位前辈的题词是这么写的:"南来北往 口碑载道 洋为中用 学界称雄"。这句高度概括性的评价,我深以为然。

    尤其当我参观了南洋中学博物馆的校史馆后,更让我不由地肃然起敬,内心的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霎时间,校庆127周年早已幻化成一座高达127层的灯塔,耸立在我眼前:塔基很深很宽很坚挺,她随着时光流逝,会每年每年、一层一层地加盖上去……

(70届 周健)

第28页

筹建“南洋中学珍藏馆”

    为迎接上海南洋中学建校130周年庆典(2026年10月),南洋中学校友会提出关于学校自主楼六楼层面充分利用的构思建议得到了学校方面的采纳。

    学校自主楼六楼层面除了档案室外的其他房间以及大厅,可以发展为收藏和展览各届校友捐赠的具有南洋中学厚重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如书法绘画、雕塑、照片、著作、证件证书、文化艺术用品、科技物品、革命遗存等,对南洋中学的历史具有深入研究,传承南洋人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等起重要的作用。

    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给此场所起名为“南洋中学珍藏馆”。校友会副秘书长李福妹雷厉风行,找到书法家吴元京(著名书法家吴湖帆的孙儿),书写了这七个字,将作为自主楼六楼层面进门的牌匾文字。

捐款名单

(20230101-20231231)

园丁奖励基金

55届  薛祥荣  200元

62届  周心如 300元  罗忠福  200元  

         张维聪 200元

64初  谭沂生 200元

65届  李   晶 100元  蓝嫣丽  100元  

         瞿金良 100元

67届  田伟伟 100元 沈旦平 1000元   

68初  林建平 50元 

68届  沈秀英 500元  陈福田  20元   

         陈中奇  100元

70届 龚祥惠 20元    79届  张瑞娣 500元

2009届  刘睿恺  20000元

王培孙奖学金

51届  王春芳 2000元   60初  周志德 300元   

62届  周心如 300元    韩国泰 100元  

63届  朱礼君  200元   65初  吴惠民 100元

65届  曾乃柔  100元   瞿金良 100元  

66初  刘淑芬  200元

66届  蔡之信  100元   吴  明 100元   

67初  何正桂  100元

68初  张公建  100元  董惠良  200元

68届  毛承良   50元   沈敏玉  100元  

         赵世纲  500元

70届  钱家沪  100元   73届  黄文和  200元

 

校园文化建设

61届  曹志霄 10元   62届  金德丰 100元   

64初  丁月芬 100元

64届  李  超 200元  65届  钱治华 100元   

66届  丁志华 100元

67初  徐宽明 100元  丁文国  100元  

         黄蔷玉 100元  麦超莲 100元

(59中)68初  周月珍 200元   

70届   陈永喜 100元  王生财 200元

73届  王秉中 100元  74届  郑祖康 100元

2004届  郑立敏 100元  

2021届  潘甄铭  200元

南洋中学园丁奖励基金获奖者名单

2022年度

二等奖

楼佳如   高   亿    夏   俊   周佳瑛   

瞿   波   黄毓凯    赵   倩   冯   梅   

陆  旻

三等奖

王   莉    赵   卿   李   云   范晶晶   

朱公洁   张碧琼   诸佳丹   周   婧

李   霞    吕   琪   徐   艳   胡   敏

徐文漪   陈诗琪   朱   梅   赵   青   

潘   华   江丽莉   夏春艳   王淑珍

王子玄

鼓励奖

张宏艺   陈孝雯   李孟韡   马秀芬

刘   铭   吕湘霞   金   莹   赵   颀

吴佳音

责任编辑   汪兴源

阅读 4239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