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取材要是孩子所熟悉的,要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生活处处皆课程,挖掘孩子喜欢的课程,会让孩子真正成为课程的小主人。美丽迷人的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与生俱来会对植物爱不释手,他们积极地探索,惊喜地发现:植物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自己不可缺少的伙伴。引导孩子们去结识植物朋友,体验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发展。今天,我们来了解美丽的腊梅。
腊梅的花语是独立、坚毅、刚强、坚贞、忠实、忠贞、高洁。
腊梅,俗名为大叶蜡梅、黄金茶、石凉茶、梅花等,蜡梅科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腊梅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生长于山地林中,野生于山东、河南、云南等省、各地栽培,国外于日本、朝鲜和欧洲、美洲均有引种栽培,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植物;其根、叶可药用,理气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花解暑生津;花蕾油治烫伤等。根、叶可药用,理气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花解暑生津;花蕾油治烫伤等。
腊梅的名字由来
蜡梅名称中有个“蜡”字,和蜂蜡的“蜡”字相同。蜂蜡俗称黄蜡。蜡梅开黄花,原名黄梅。古籍《礼记》上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蜡月。而蜡梅开于蜡月,故此得名。
“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与腊梅,可以通用。
据王世懋《学圃余疏》考证,在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年)间,王安石曾写有咏黄梅的诗。后来,在宋哲宗元祜年间(1086-1094年),一代文豪苏东坡和黄山谷,见黄梅花似蜜蜡,遂将它命名为“蜡梅”,说它“香气似梅,类女工捻蜡所成,因谓蜡梅”。由此蜡梅名噪一时,鼎盛于京师。
后来诗家在咏蜡梅诗中,常在“蜡”字上下工夫做文章,如“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第八章五朵金花——四季花开、四季歌花”等。
而据古籍《礼记》:“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腊月。而蜡梅开于腊月,故此得名。“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腊月和蜡梅的“蜡”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现在一般写作腊梅。
腊梅的生长习性
腊梅生于山地林中。[7]腊梅性喜阳光,能耐荫、耐寒、耐旱,忌渍水。蜡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腊,浓香扑鼻,是冬季观赏主要花木。怕风,较耐寒,在不低于-15℃时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温,花朵受冻害。好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在盐碱地上生长不良。耐旱性较强,怕涝,故不宜在低洼地栽培。树体生长势强,分枝旺盛,根茎部易生萌蘖。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后叶,花期11月~翌年3月,7~8月成熟。
腊梅的分布范围
腊梅野生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广西、广东等省区均有栽培。日本、朝鲜和欧洲、美洲均有引种栽培。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