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来老赵比较悠闲,外部已平,内部亦安。坐在案前细细欣赏李煜的词,竟大有感叹。如果他治国也有这水平,哪还有我老赵什么事呀?当然,这些词太过于悲凉和颓废了,但理解他。
太祖翻看大唐历史记载,唐朝共289年,是中华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其强盛与大汉媲美。治国精髓应该是四个字:文治武功。文化在大唐治理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可忽视:唐之文、唐之诗、唐之书法,都可引领后世。老赵想,武功嘛,我老赵还是有自信的,文呢,那还得加油。其实让人多写点文章诗词,少一些打打杀杀,对我大宋的安稳不是有作用吗?这也是治国手段之一呀。于是修改官制,给前朝投降过来的名士封官。
徐昌图命为国子博士;孙光宪授黄州刺史;欧阳炯任左散骑常待。
太祖召三人入殿,说:爱卿都是名士,朕近读李煜之词,写是写得很好,但调子太为凄苦。各位也创作一些词来读读?现在太平盛世,要多有些文化的味道才好。
徐昌图赶紧回复,臣倒是有一首,只是也略有些哀怨的味道。于是呈上一首: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太祖一阅,也喜欢,便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淡淡的愁,但没有怨,不错呀。
孙光宪也献上一首:
浣溪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太祖眼前一亮,“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朕喜欢!
欧阳炯也急忙回复:皇上,臣不擅长调,但有一个小令,请皇上指正:
春光好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太祖赞赏:“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妙呀。
欣赏完三首词,太祖非常开心,一边赏赐,一边指示:各位爱卿以后还要多创作一些词来给朕读呀。
二
皇上有指示,那得赶紧办啊。
三位回家后,绞尽脑汁、加班加点创作。
徐昌图呈给了太祖一首:
河传
秋光满目。风清露白,莲红水绿。何处梦回?弄珠拾翠盈盈,倚兰桡,眉黛蹙。
采莲调稳,吴侣声相续,倚棹吴江曲。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
孙光宪更勤奋一些,一下向太祖呈上了五首词,太祖喜欢其中的二首:竹枝、 浣溪沙。特别赞赏了“藕花落尽见莲心”、“蕙心无处与人同”二句。
竹枝
门前春水白蘋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浣溪沙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欧阳炯不急不躁,但比他们二人都写得多。他给太祖呈上了6首南乡子,2首渔父,2首西江月。
太祖对其中的2首南乡子、2首渔父,2首西江月很是钟意。
南乡子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
南乡子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渔父
风浩寒溪照胆明,小君山上玉蟾生。荷露坠,翠烟轻,拨剌游鱼几处惊。
渔父
摆脱尘机上钓船,免教荣辱有流年。无系绊,没愁煎,须信船中有散仙。
西江月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浅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
扁舟倒影寒潭,烟光远罩轻波。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蘋香暗起。
西江月
水上鸳鸯比翼,巧将绣作罗衣。镜中重画远山眉,春睡起来无力。
细雀稳簪云髻,含羞时想佳期。脸边红艳对花枝,犹占凤楼春色。
三
太祖老赵是爱读书的,他跟从后周世宗柴荣平淮南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柴荣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现在太祖也开始喜欢文学了,晚上秉烛夜读。时爱妃青青在旁,也一起品读。读了欧阳炯的最后一首《西江月》,便向太祖撒娇:“皇上,我想要您赐我礼物。”
“爱妃要什么礼物,LV包包?得奈尔香水?还是珠宝?”
“皇上,我没那么俗。我要欧阳先生为我创作一首词”。
太祖很喜欢这个爱妃,“这个好办!”
当即便写了一份便旨:欧阳爱卿,朕之爱妃青青很喜欢你的词,着你专门为她写首词。
皇上的旨意,岂能只写一首?连忙创作,呈上三首。
杨柳枝
软碧摇烟似送人,映花时把翠蛾嚬。青青自是风流主,慢飒金丝待洛神。
女冠子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不会频偷眼,意如何。
女冠子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
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
收到三首词,青青高兴得手舞足蹈,请太祖奖励了欧阳炯不少宝贝。
四
从大宋的荣誉臣民李煜开始,到徐昌图、孙光宪、欧阳炯几位的词,开始了北宋一代词的先河。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后来词人辈出,让原来在市井俚语或伶工之词,而变为士大夫之词。并且产生了继唐诗之后又一脍炙人口文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