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教研系列】

亮玲
编辑于2024-01-07
阅读 32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乘专递课堂之风 逐非遗传承之梦——吴川市小学综合实践专递课堂活动

不同的教室,同一个课堂

跨越地域,同步学习

隔屏互动,同心同行

  2024年1月5日,吴川市城乡教育一体化专递课堂之小学综合实践“专递课堂”活动在吴川市梅菉中心小学如期举行!

主讲端

吴川市梅菉街道向阳小学

吴日勤老师

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02:11

  吴老师通过视频导入,邀请小朋友元宵节来吴川“做年例”,介绍“吴川三绝”,吴川泥塑在2007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故事,了解“泥塑”

动手探究 泥塑初体验

作品展示,擂台比拼

听讲端

  参加听讲端的学校有:海滨中心小学、黄坡中心小学、大坉小学。兄弟学校与主讲端隔屏互动,小朋友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泥塑制作,诞生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

网络直播

线下线上学习“热”

专递共享氛围“浓”

互评共议促成长

  活动全程由吴川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张的玲副主任主持。

教学反思

宣传吴川文化,培养泥塑传承人

                           ——吴日勤老师

  吴老师精心选题,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广东非遗泥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吴川泥塑的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整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吴川非遗泥塑文化,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落实:了解吴川泥塑的历史渊源、泥塑的选材、泥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把生活中的泥塑与知识相结合,设计“你说我猜”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直观地接收吴川泥塑的文化知识。遗憾是时间有限,没能更详细地介绍吴川泥塑文化知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泥塑文化传承。她觉得自己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向前辈老师取经,努力研究,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海滨中心小学老师评课

  海滨中心小学的老师表示这节课是一节生动的课,教学设计巧妙,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先通过创设情景,播放“吴川三绝”的视频,自然生动地引入课堂主题,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和快感。本课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课堂亮点突出,特别是展示评价环节,吴老师通过组织小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热情。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了我们传统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文明的精髓,让学生了解了泥塑是我们的非遗文化,更是吴川的特色,很有意义。

黄坡中心小学老师评课

  黄坡中心小学的老师表示吴老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后面泥塑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关注大部分学生的听课状态,能深入到学生当中,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能自主去合作探究,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也体现了教师对这堂课程的主导性。课堂15分钟的体验时间太短了,希望泥塑传承能进校园,进社会,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发扬光大。

吴川市梅菉街道向阳小学

龙冠卫老师

  龙冠卫老师点评:本节课主要以传统的技艺及传承内容为主,让学生了解吴川的非遗文化,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中吴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学生在通过动手体验泥塑制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泥塑文化的了解,体会到了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和非遗文化的价值。

吴川市梅菉街道向阳小学

黄培昊副校长

  黄培昊副校长点评: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组织教学有条理。吴老师准备充分,积累大量的素材,内容很丰富,把吴川传统特色文化,融合现代理念传承与发展。课堂中师生双边活动紧密,深挖吴川泥塑的根源,让学生充分理解非遗文化(泥塑)的内涵,达到非遗文化传承的目的。

湛江市综合实践兼职教研员、向阳小学

陈康强校长

  陈康强校长从四方面进行点评:

     一、关于选材

     吴川是中国泥塑之乡,向阳小学位于吴川梅菉隔海,这里是吴川泥塑的发源地,有很多知名的泥塑艺人,例如简向东大师等,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向阳小学有两大传统文化优势,分别是校园足球及泥塑制作,我们选泥塑制作作为综实课堂教学,有地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同时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广东非遗文化遗产,弘扬家国情怀。

      二、关于课堂

      本课是一节融合了美术,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的综合实践课堂,以探索和传承广东非遗文化吴川泥塑为目标,目标非常明确。整节课由探索与认知,体验与实践,创意与评价,总结与传承四大框架组成,条理清楚。课堂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重于实践与创造,小小的泥塑从广义上不但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托起了民族的未来。

      三、关于老师

     吴日勤老师对教育事业非常有情怀,她对工作非常专注和执着。精心备课,用心磨课,在这节课里输入了很大的信息量,致力于把更多的内容呈现给孩子们,感谢她和向阳小学综合实践团队的用心付出。

     四、关于学生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学生,精神风貌绝佳,课堂中积极配合,认真投入,在吴老师和各老师的带领下,给大家呈现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实教研员

李华老师

  这次活动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活动给今年我市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开了个好头。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到吴川市师生决心做大教育的行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强扶弱,以大带小。在湛江市,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的经济和教育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在校生在300人以下的学校有1千多所,全部在农村,而分教点则有5百多个,促进村小的发展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不容回避,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一直难以得到健康发展,如何以强扶弱,以大带小?这次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吴川老师们通过一节课的教研活动带动了一个片区的教学发展,我认为意义很大。

     2、课程综合化。吴川老师们除了建设好语、数、英等传统课程,还开设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教育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起来,还提升对自然、社会的情感,在这节《探秘吴川泥塑》课中,糅合了广东吴川的地理、历史、民俗文化等知识、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泥塑艺术这个事物构成一个的整体认知,整体认知是小朋友关键认知能力。当我们面对一些复杂的事物,如果缺乏整体认知能力,那么我们就不能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如果我们的学生具备整体认知能力,就能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更容易认识客观世界。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整体认知能力,我认为这就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这节课的第二个亮点,在于创意物化能力的培养,通过泥塑的创作不单提升了动手能力,还制作过程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感悟,在做中创造。如果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有足够的创意物化能力,那么我们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节课的第三个亮点,在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时,我们能看到:学生活动积极,注意力集中,情绪快乐,气氛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得以调动。

     这节课的还有不少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的优点,前面点评的老师都提到不少,限于时间,我不一一重复说明。

     总之,感谢今天上课的师生,希望吴川的教育中有更多的精彩综合实践活动,在做大做强吴川教育中取得新的进展。

吴川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

张的玲副主任

  张主任对以上老师的点评表示非常的认同!张主任表示开展“专递课堂”的目的就是想以一个班带动一个区域,以强扶弱,以大带小,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吴川的村小、乡小与城区有优质资源的学校能同步发展。我们身上肩负着重任,会继续通过课堂来宣扬吴川文化,讲好吴川故事,做好吴川文化的传承人。

合影留念

结语

  “专递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即时互动,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我们将齐心协力,不断探索教与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强带弱效应,发挥专递课堂的作用,扩大优质课堂覆盖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为巩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添砖加瓦。

摄影:龙冠卫、谭亮玲

撰稿:谭亮玲

初审:陈康强

终审:张的玲

阅读 32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