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禅风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的知青故事(17): 插队时我是怎样读书的?

创建于01-06 阅读289

农村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每餐只有一小碗我们自己种植的蔬菜,很少有荤菜,而且常常是吃白饭或者拌上酱油凑合着吃。吃饭时我常常拿本书边吃边看,在看书中毫无知觉地把白饭吃了,可谓是“白饭一碗书当菜”。

那时县知青办公室发给我们插队组有一套《鲁迅文集》。由于我们很少有其他书可以看,我就每天吃饭时看上一段。《鲁迅文集》有很多注释,这些注释引起了我特别大的兴趣,让我从中了解了不少民国时期的人和事。

鲁迅

在这些注释中,有一些提到了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当时在由绩溪人开办的《亚东图书馆》里阅读进步书籍的故事;也有一些注释提到《新青年》杂志以及陈独秀、胡适的人和事。 书中的注释之所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是因为有一些内容我在高中时期有过一些接触。那是高中一年级时,一年正值邓小平被解放、开始了所谓的“右倾回潮”,教育开始走向正轨。所以我们中学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挑选了数名高中生由两位语文老师带队去了一个离县城十里地的村子里,访问了两位武汉大学退休教授。 那天,两位教授谈了很多关于民国时期他们在休宁万安中学的故事,讲诉了当年如何争相阅读《新青年》杂志,如何受到胡适、陈独秀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柯庆施(原上海市长)当年在万安中学的学生运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为我打开了对民国的初步了解的窗口。可惜到了高二时,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又来了,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也就不再有了。

胡适

《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是陈独秀的同学和好友,他们一开始在芜湖合作发行《安徽俗语报》。后来汪孟邹在陈独秀的支持下又去了上海开办了《亚东图书馆》,经营各种进步革命书籍,在全国影响甚大,毛泽东也多次去《亚东图书馆》为他的《长沙书社》进书,还受到汪孟邹的宴请。

陈独秀

当时在美国留学的胡适,经同乡汪孟邹介绍认识了陈独秀。经陈独秀多次约稿,1917年胡适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掀起了中国的新文化革命(白话文运动)。鲁迅、陈独秀、胡适同为白话文运动的先驱着,他们之间有斗争有合作。鲁迅有言:“我以为许多事是做的人必须有一门特长的,譬如标点只能让汪原放,做序只能推胡适之,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馆。”(出自《鲁迅全集》第三卷《华盖集续编》)这里所说的汪原放是原亚东图书馆职员,也是汪孟邹的侄子。他是中国标点符号之父,曾任中共中央出版局局长一职。

读着《鲁迅文集》的注释,使我在封闭的文革环境里打开了一扇窗户,回想起来,仍然一段了深刻的记忆,特别是那些同乡前辈们的故事,至今难以忘怀。

汪孟邹

汪原放

安徽俗话报

后记:写完了这篇文章后,无意中发现有一电视剧,叫《觉醒年代》。这部43集电视剧对陈独秀、亚东图书馆、汪孟邹、胡适、鲁迅等等都有详尽介绍。有兴趣者,可看一看《觉醒年代》第二集。(https://www.tvmao.com/drama/YGZfYW0g/episode)

阅读 2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