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特征、价值意义与实践策略

丰际萍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意义

丰际萍
创建于01-05
阅读 2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一年半的时间。一年多来,广大教师无论是对理念的学习探讨,还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切磋,都热情满怀,从未懈怠。各种培训、研讨此起彼伏,应接不暇。这些活动不断地激活着教师的思考与实践,同时也为我们梳理一年多来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效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应该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基于前期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实践基础,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还是有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实质性改变,有的还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  

    梳理自今年4月以来的观课、研课和阅读学习认识,从80余节不同层面的研讨课以及与10余所学校的现场备课交流活动中,抽丝剥茧,审视新课标理念落地的诸多现象和做法,个人认为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层面,老师们还存在着不少困惑。

    一是理念层面,课标中的某些概念术语仍然模糊不清,概念间关系不清,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改进与创新。

    如:语文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整体教学、大观念、大情境、大任务、表现性评价等,老师们的认知还有欠缺,实践起来感到困难,甚至迷茫。这既有对教育理论储备不足的问题,也有各级各类专家“百家争鸣”式的解读带来的困惑,还有实践中“百花齐放”带来的茫然。当然,对理念的理解本身就需要经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清晰的过程。

    二是教学实践层面,形式上的改进显而易见,但本质上的问题与困惑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如:

    如何设计统领单元学习的真实情境任务,为语文实践提供有效载体和“场”?

    如何基于学生的生活逻辑、认知经验和语文学习规律设计整合的、结构化的单元学习任务与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即“做中学” “用中学”?

    如何克服有任务、无过程,教师牵引学生亦步亦趋学习的顽疾,让学生真正经历语言实践的过程。(真事、真做、真知、真创造)

    如何设计融于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发挥过程性评价引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

    ……

    以上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比如: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展开学习活动等,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也是永恒的话题;有的是新问题,比如真实情境任务的创设、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单元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等,都是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关键概念再清晰,对具体实践中的困惑及对策再探讨。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坚持“素养为纲、综合育人、实践育人” 的课程理念,将之贯穿于课标编制、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引领着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基于此,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实现了重要突破和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二是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构建了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三是以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变革为突破口,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突出语文实践;四是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标修订的创新点之一,它改变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也改变着语文教学和学业质量评价的方式。那么,如何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意义何在?如何基于任务群理念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作一粗浅探讨。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意义

    我们知道,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需要有相应的课程内容及组织方式作为载体,不同的育人目标,导引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同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又直接制约着教与学的方式。本次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程改革,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任务群,包括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实现了课程内容组织形态的突破。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特征

  1.什么是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讲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设计学习任务群。”

    在“课程内容”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讲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既然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那什么是学习任务?“任务具有社会生活话语属性”:①任务有明确的需求与目的,即基于真实生活需要做事;②完成任务的主体是自己;③综合与关联,完成一个任务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因素,经历多个环节;④开放与挑战,完成任务常常会遇到障碍,需要用到已往经验,也可能需学习新的知识。 

    20世纪80年代,欧洲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该法强调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开展语言教学,强调“用语言做事”,或者说“做中学”。欧洲理事会发布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指出:“任务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解决问题、履行职责或实现特定结构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所以,任务就是做事,语文学习任务就是运用语言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掌握运用语言的经验和规律。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同类任务的学习单元组成的课程群组”。每个学习单元是某一任务群的一个任务单元,其关系可表述为:任务群——任务单元——实践活动。

    2.语文学习任务群特征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①情境性。基于学生真实生活需要,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学习任务为语文学习提供真实情境,语文知识与技能为完成任务提供支撑。

    ②实践性。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主线。用语文的方式探究生活、表达生活,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即“做中学”、“用中学”。

    ③综合性。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逐步深入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克服了散点式和线性化的课程、教学弊端,又实现了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生活的融合。

(二)学习任务群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意义

    1.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实现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融合。

    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的一系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是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一百多年前,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讲到:“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 即学科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既要遵循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但又不仅仅是学科知识逻辑的安排,还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现实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实现学科逻辑与学生生活逻辑的融合。

     本次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让生活和实践成为学生发展的活的源头,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语文学科,以“学习任务群”组织课程内容,最大突破是实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基本涵盖了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以学习任务群组织课程内容,既保持了语文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又与学生生活经验、现实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实现了教材、儿童、社会生活三者之间内在的统一,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落实提供了内容载体,也为教学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以任务为载体,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和结构化。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所谓课程内容结构化,指的是课程内容的联系与整合,即使一门学科内容之间具有逻辑关联。 

    早在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著名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就明确提出了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标准,即“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连续性与顺序性,是指课程内容的纵向联系,强调每一后续经验都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且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整合性是指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即这些经验会帮助学生逐渐获得统一的观点。关于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泰勒指出:“为任何学校或领域编制课程时,必须确定哪些类型的要素作为课程组织中的线索最有效”,并列举了一“社会学科课程委员会”关于社会学科课程的组织线索,包括三种共同要素:概念、价值、技能。他认为以这些要素可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线索,用来编制更具整合性的课程内容。

    从学科视角看,20世纪60年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确立的学科结构论,堪称学科内知识整合的经典。关于学科结构,他提出的观点:“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学科的结构,就是以允许很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他认为:“结构就是把大量的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对教材结构获得一般的理解,使他们掌握把许多事实、观念、概念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知识的整体,或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生活视角看,“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一个个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将语文知识、技能与学生的生活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逐步深入的语文实践活动,克服了散点式和线性化的课程、教学弊端,实现了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结构化。

    3.强化了语言实践,体现了语文课程观由“训练”到“实践”的转变。

    课程内容组织结构的变化,带动了教学方式变革。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课程,以特定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实施课程,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强化语言实践,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条件。

    所谓的语言实践,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从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

    二、基于任务群理念优化现行教材单元内容组织

    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特点:一是教材内容具有整合性,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比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整合性。二是语言目标具有发展性,各年级语文要素,比较系统地建构起语文知识能力体系,努力体现语文能力的螺旋式发展,促进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语文根本任务的落实。三是学习指导的实践性,教材助学系统、练习系统,加强了学习指导,强化了语言的实践运用。

    统编版教材“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凸显了学科知识体系与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但以新课标理念审视现行教材,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依据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可对现行教材单元内容进行适度组织优化。

    1.依据各任务群学习内容和要求,明确教材单元的任务群归属。

    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基本涵盖了学生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类型,但因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本身就具有综合性,且现行教材先于新课标编写,归类时难免有交叉,但仍有主要类型归属,并可根据所属任务群类型适当调整单元内容。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群归属,可以提高单元情境任务创设质量,并自觉以课标任务群的教学要求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2.依据任务群理念,创设单元大情境任务,整合学习单元。

    通读单元所有内容,把握单元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将单元人文目标和语言学习目标建立联系,即将单元内容主题、学生生活、语文学习三者建立联系,形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现语文学习实践的情境性单元主题。这一情境性主题,也是单元学习的大情境,指向实践运用的单元大任务一并设计。

    将单元内容和学习活动置于真实生活情境之中,形成了一个个基于任务群思想、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融合的学习单元——任务单元,体现用语文育人,用语文的方式去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表达生活的价值追求。

    3.形成同一任务群下的系列任务单元,体现任务之间的联系进阶。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应“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六大任务群中的任务单元,可按照不同学段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目标,有意识地进行连续性设计,实现任务的序列性。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与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③赵祥麟 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④【美】拉尔夫.泰勒著 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

⑤【美】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⑥钟启全主编《课程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⑦申宣成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初中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⑧刘徽著《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

⑨王云峰《大单元教学实验项目提升语文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水平》 《语文教学通讯》 2021第7—8期。

⑩卢臻《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特征、研制及课堂观察》《基础教育课程》2022第3期(上半月)。

阅读 2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