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城&小周老师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勤将丹心付“栋”梁,“斌”步如飞鸟展翅——记赵栋斌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

创建于01-05 阅读1067

  冬天的韵律,以雪花的飘落开始,以寒风的吟唱继续,以冰雕的静默结束……

    赵栋斌名师工作室的旋律在这1月寒冬也被悄悄奏响,它将以幸运的邂逅开始,以脚踏实地的教研继续,以满载而归的收获结束……

  2024年1月5日早上,新年伊始,在余江区实验初中二楼接待室举行了赵栋斌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赵栋斌名师工作室第一次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成员有:工作室名师赵栋斌、区教研员周粮生以及工作室全体成员。会后工作室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为贯彻落实《鹰潭市余江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学科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经研究确定,成立赵栋斌物理名师工作室。此次名师工作室建设,旨在进一步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助力学校实现人才强校和科研强校的跨越式发展。

  本次会议有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名师介绍名师工作室的具体工作内容;第二个环节由名师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第三个环节是工作室学员研究课题分组;最后环节进行合影留念。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赵老师首先回望了这么多年来他的一线教学经历,让我们对他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更加了解。其次,赵老师指出,成立工作室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地方的教学力量聚集在一起,借鉴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做到教学能力的提升,为了冲破地域限制,赵老师提出除了日常的开会集中讨论之外,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网上经验交流。

  赵老师还汇报了他制定的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了我们的三年总工作目标:1、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教研团队。力求在三年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工作室所有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2、做好一个有价值的课题研究。利用集体的智慧,积极开展“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新思路”的教学研究。让兴趣的种子根植于学生课堂之中,使学生都能够去爱上物理,让学生从中享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3、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课堂观摩。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每年都要在区或区以上上一节高质量的观摩课,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点评,借此机会利用工作室的平台组织召开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4、搭建一个多功能的交流平台。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 之间的研究成果,使其能成为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5、取得一批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工作室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成果以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录像课等形式向外输出,汇集成册。

  还有具体的三年目标分步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

组建工作室,各成员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自身追求目标,并进行合理分解。明确工作室及成员职责,明确研究课题方向,并进行合理分工。工作室以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等形式广泛开展活动,营造成员间相互学习、交流、研究、合作的良好环境,促使成员自身专业能力较以前有显著提高。

第二阶段(2025年1月至2026年1月)

有成员在区级及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建立起工作室成员学科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库。各成员有明确的教学心得和思考,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以论文、专题讲座、网络等形式向同行辐射、示范,显现成果,形成一定影响。

第三阶段(2026年1月至2027年1月)

组织各成员组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展示成果,不同基础的成员,实现不同跨度的发展,努力培养出几名区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同时,全面总结和整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利用各种形式呈现,打造工作室的特色。

建设引领,殷殷期盼

  赵老师提出了6点学习任务要我们认真完成。

   1、组织学员理论学习,快速提高专业素养;

    2、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积极锻造精品课堂;

    3、有序开展课题研究,落实引领学科发展;

    4、时常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成员专业发展;

    5、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带着问题进课堂,虚心向同事请教,并做好手记和反思;

    6、坚持写教学反思,一学期至少写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5篇;

    7、加强与其他工作室、研究团体的交流之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共同提高。

  第二个环节赵老师对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进行了新的阐释。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我们都要牢记在心并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新课标提出的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这三个概括性很强的观念。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但“总体”和“综合”并不是绝对的,应该从教学的阶段性角度来认识“总体”和“综合”。既然观念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那么也应有阶段性和结构性。从形成的过程看,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积累、提升而成的。从形成的视角和内容的角度看,在大观念形成之前,应该先有“总体”和“综合”程度低一些的认识,我们也可以称其为“亚观念”。

    为了用物理观念指导实际教学,上述抽象的物理观念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用更加具体的观念与知识教学进行衔接。

  赵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教学建议:

(一) 明确物理观念形成的路径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司空见惯,也会形成一些观念,例如“力是维护运动的原因”“手把瓶子抓得更紧,摩擦力就越大”等,这些缺乏科学思维的观念往往是错误的。正确观念的形成,需要对物理现象的仔细观察,对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对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这些我们称之为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正确观念形成的基础。知识教学虽然是观念形成的基础,如果不注重观念形成的教学,知识并不会在每一个学生头脑中自动生发为观念,学生头脑中就会有许多零碎、具体知识的堆砌,显得繁杂。为什么有些学生觉得物理好学,没有太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而有些学生还在为做题记不住公式或结论而苦恼?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知识之间没有组织起来,形成有综合性、整体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相关联的认识——观念,这就是需要重视观念教学的理由。我们认为,物理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具体实例→物理概念规律→观念组成部分→亚观念→观念”这一结构化、观念化的过程。

(二)确定每节课的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擅长确定知识目标。如何确定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确定时有怎样的特点?核心素养目标与知识目标有一定差异,知识目标往往是明确的,素养目标往往与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等相关。例如,一个物理规律,如果教师直接讲授给学生听,学生只能得到关于规律本身的认识,如果同样一个规律,教师让学生有序进行探究、分析推理和运用解释,就可以获得科学探究、科学思维方面的素养。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之间存在“互动”——不少核心素养目标并不是教师一开始就能确定的,而是在对具体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时才认识到的。反过来,确认后的教学目标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发现,通过“互动”可使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之间达成更好的匹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教学只是完成了知识的学习,而同一主题的好教学,则完成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已有素养的不同也会影响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这就是教学设计时需要分析学生情况的理由。

(三)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围绕目标的落实进行教学设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知识的顺序与核心素养培养的顺序进行合理组织,将之分为多个既相对独立又层层推进的教学任务,这一工作称为设计教学思路。例如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中,为了电动势概念建立时,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与抽水机工作、抽水本领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电源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的意义,使学生能确定合适的比值定义电动势概念。

      重视对问题情境、问题链和思维引导的预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为中心教学实施的基础。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目标性——情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2)生活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有用性;(3)形象性——用具体可见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典型性——呈现关键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的清晰和有效;(5)问题性——能顺畅地引发问题。

(四)与学生思维发展相对应的系列问题(问题链)不仅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也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有价值的系列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目标性——针对核心素养目标;(2)连续性——与知识与思维的发生、发展进程相吻合;(3)适切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合适的思维台阶;(4)导向性——能引导学生实施与核心素养提升相配合的学习活动。

  物理实验研究的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数据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反思

      我们在注重实验过程的同时要追求创新。

展望未来,备楫笃行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沙龙。我们在激烈的讨论课题分组中。

  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进行了工作室开启仪式合影留念。

     

  教育之光,如星星之璀璨,乃源于共鸣相互。教育无极限,若以名师为航标,工作室为发动机,不断引领、乘风破浪,必将激荡出一道绚丽、卓越的教育风景线。

阅读 10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