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拔罐属于外治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且适用疾病范围较为广泛,多应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腰腿疼痛、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等,对感冒、咳嗽、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胃疼、呕吐、腹痛、痛经、泄泻、中风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拔罐法的操作
1.留罐: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火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适应症:此法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拔罐法
2.走罐: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向前后推拉,或作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痧点为止。适应症: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
3.闪罐: 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适应症: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
拔罐后每个人的罐印颜色不同,从拔罐后皮肤颜色可诊断体质。1、健康人拔完罐之后,皮肤应该是潮红;2、如果颜色比较黑,说明体内寒邪很重;3、如果颜色发紫,说明体内除了寒也有湿;4、如果出现紫暗的斑点,说明体内有淤血;5、如果颜色偏红,说明体内有湿热。
禁忌症
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3.有出血性疾病者。
4.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童禁用重手法。
5.局部有疝疾病(如脐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静脉曲张、癌肿等。
注意事项
1、不建议买拔罐工具自行操作,因为烧酒精时有灼伤皮肤的风险 。
2、拔罐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为10—15分钟即可。
3、拔罐后不宜立即洗澡。
4、寒冷天气拔罐时应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就诊地点:文昌市重兴镇卫生院二楼中医科
联系电话
谢医师 18976839160
林医师 1808983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