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冬日暖阳,赏教研花开——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十二月篇)

。。。。。
创建于01-05
阅读 11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减,深入研读新课标,聚焦学习任务群,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齐老师本堂课教学目标设定准确,教学环节简约,梯度设计,层层推进,课堂氛围和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齐老师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齐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整体感知”和“疏通文意”这两个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即时反馈学习疑惑,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张老师在执教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精准分析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文的经历,因此张老师把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内容、品析人物形作为本课重点,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给学生出难题的同时,张老师同时对提炼方法进行指导,学生汇报的同时,让学生上台把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比较全面的培养。

       张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补充了鲁迅先生的一系列课外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以此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六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一起学习交流,聆听了王菘舟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首先王老师以生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节课中,王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将读与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习得。课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细节精妙。王老师抓重点带领学生进行各个部分的感知,王老师十分注重课内外相结合,他在体悟环节中适时补充资料,联系当时背景,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十分精细完整,既有教师充分的引导,又有学生主动的思考。实现了课外知识在课内的渗透,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构建了“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阅读 11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