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
在“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和推广过程中,郭兴福与培养他的首长、帮助他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任群讲述了当年郭兴福去医院看望她父亲的事情:
那是1985年的6月我爸爸在例行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个可疑阴影,医院专家们认为必须马上开胸探查,当时就住进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实施开胸探查后病灶及肺叶切除术。
中午,术后的爸爸还在麻醉复苏期,我和值班护士在监护病房内守着尚未清醒的爸爸,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下意识的抬头向病房外长廊看了一眼,看见一张20年没见却很熟悉的面孔正隔着玻璃窗凝视着我爸爸,是郭叔叔!我走过去想把通向外走廊的门打开,这时护士说首长现在需要安静,不能有任何人打扰。郭叔叔仿佛听见了护士说话,就朝我摆了下手,迅速离开了。这是爸爸术后第一位探视人!下午爸爸清醒后我告诉他郭兴福来了,爸爸点点头没说话。
我和郭叔叔见面多次然而没有说过一句话,我年幼时没有和他交流那是因为大人之间的事我们不懂,他们也没时间和我交谈,而最后一次也没有言语上的交流,对我来说是一种遗憾了!可是郭兴福凝视我爸爸那种眼神我是永远忘不掉的!这种眼神胜过千言万语,那里面包含着对战友的耽心关心,充满了战友的情谊!
吴沿兵回忆说,郭兴福曾对我说:“你爸爸是我的老师”。
1984年夏天,有一天我父亲对我说“郭兴福离休了,他最近在家闲着,你陪我去看看他”。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父亲吴亚东和郭兴福都曾在陆军第12军步兵第34师。父亲是师作训科的参谋,郭兴福是步兵第100团1营2连副连长。两人相遇源于60年代那场载入史册的军事训练改革。
1961年初,李德生军长根据军党委的决定,带领军事训练改革工作组来到步兵第100团2连,指定吴亚东抓单兵训练,宋文皋抓班训练,郭兴福抓小组训练。由此,父亲和郭兴福便成为这场军事训练改革中并肩作战的战友。
1965年7月,郭兴福调南京步校工作,两位老战友就此分别,这次登门看望已时隔近20年了。我和父亲乘坐公交车来到位于北京西路的干休所,这里居住着军区司、政、后的部分离休干部,郭兴福住的楼栋很容易就找到了。两位老战友相见格外亲切,坐下之后便打开了话匣子,俩人高声畅谈,兴致勃勃地谈起当年的大练兵,又说到后来在步校战术教研室搞教学的经历。郭兴福恢复名誉后在南京步校战术教研室,我父亲1977年调到南京高级步校战术教研室,俩人自然又有了很多话题。郭兴福对我说,和你爸爸聊天,我要放开大嗓门,要不然他听不清就打岔。是的,我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炮弹震坏了耳膜,造成听力障碍,平时在家中和他说话都要大声。俩人就这么说着喊着笑着,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临告别的时候,郭兴福一脸诚恳的表情对我说“你爸爸是我的老师”。这句话令我动容,我理解他说这句话的含义,当年为创立郭兴福教学法,我父亲的确倾注了很多心血,郭兴福有不明白的战术动作,父亲也是言传身教,俩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1984年秋,老军长李德生(前排左七)来南京检查工作,接见了部分在宁的原陆军第十二军干部。
前排: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范志伦(左二)、高级步校副师职教员郑尚庚(左四)、南京初级步校副师职离休干部郭兴福(左五)、高级步校副校长任保俗(左六)、左七李德生,高级步校副师职教员吴亚东(右三)
后排:高级步校团职研究员谢朴(右一)
多年以后,当年在老军长李德生的率领下创立郭兴福教学法的同志,都已经相继离开部队住进干休所,但是老军长没有忘记他们。吴沿兵说起了李德生军长“命令”吴亚东和他一起游黄山的事。
时光进入到了1991年4月,原陆军第12军老军长李德生专程来南京参加“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纪念大会。会后在南京做短暂停留。他很想见在南京的陆军第12军的部分老同志,特别是当年一起搞“郭兴福教学法”的同志。老同志们接到电话通知后很兴奋,互相转告,按时来到约定地点。
李德生环视了一下在场人员,流露出几分遗憾地问道:“吴亚东呢?怎么没见到吴亚东!”
“吴亚东这阵子忙于备课,身体又不怎么好,恐怕又给什么事情缠住了吧!”南京高级步校的同志回答说。
我父亲1977年从陆军第12军步兵第100团调南京军政干校(1980年改为南京高级步校),在训练部战术教研室担任教学工作。1987年离休后受聘南京地区及外地几所高校讲授国防教育课,他不顾多病的身体,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李德生知道他是个拼命三郎,所以这次有意要让他放松放松。南京军区的领导同志盛情邀请李德生到黄山度假,他希望我父亲能与他同行。
老军长的特殊关怀让我父亲深受感动,但是他还是舍不得放下手上的工作,再三婉拒。李军长态度坚决,此行不可更改,非一起去黄山不可。我父亲只得从命。从我记事起,印象中父亲不是去办公室上班就是到连队蹲点,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这次黄山之行,他玩得特别尽兴。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飞瀑、溪流,使他流连忘返,惊叹祖国的山川秀美。回家后,他津津乐道地对我们说起这次愉快地旅游,全家人也都为他高兴。
想不到这次黄山之行是父亲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旅游。由于长期积劳成疾,父亲得了胃癌,医治无效于1991年12月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住院期间,很多老首长老战友都去看望他,他们很感谢他曾用自己的心血培育过郭兴福教学法,如果父亲知道老军长请他上黄山,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及其珍贵的感激之情,应该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后记
今年是郭兴福教学法创立六十三周年、中央军委向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六十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几位原步兵第34师的后代,根据父辈们的亲身经历,查阅了资料,走访了老前辈,对“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推广进行了梳理,并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左起:杨川华、宋秀香、任群、吴沿兵
2023年11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杨川华、孙丽华去拜访了任群的母亲李希阿姨。已经92岁高龄的李阿姨依然是那么开朗,谈笑风生。
李阿姨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抗击美军发动的细菌战中荣立三等功,无愧为巾帼英雄!在回忆往事的时候,阿姨向我们讲述了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更多的是谈起丈夫任保俗在步兵第100团当团长那两年的忙忙碌碌,阿姨对我们说,当时军党委决定,九个步兵团长必须亲自抓一个班进行训练试点,你们任叔叔先是下2连蹲点抓射击训练,后来2连作为军事训练改革的试点,也就是“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阶段,他不仅要抓全团的日常工作,还要经常到2连检查训练改革的情况,更是忙得顾不上家。那时李阿姨是医务人员,要上班还要带三个孩子,劳累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她却默默地承担着生活的繁杂,支持着任叔叔一心扑在军事训练改革上。
2023年12月新老三班战友在某旅老连队重逢,左:钱根苗(60年代3班副班长)右:杨川华(70年代3班战士)
杨川华在某旅老连队参观连史,听取现任连长、指导员介绍军改后的连队建设取得的新成绩。
2024年1月5日上午,我们采访了南京地区唯一健在的、“郭兴福教学法”创立的见证人谢朴叔叔,进一步了解了当年的那段历史。
谢朴叔叔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如今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在鼓楼区一个干休所安享晚年。听说我们要去,谢叔叔显得非常激动,吩咐家人准备了丰盛的水果茶点,叮嘱女儿去大门口迎接我们。
谢叔叔热情地招呼我们在会客室沙发上就座,接着就和我们聊起了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令我们惊讶地是谢叔叔虽然已是高龄老人,但是思维很清晰,记忆力很强,语言表达也很流畅。
谢叔叔说,当年他和吴亚东是同时调进步兵第34师作训科当参谋的,吴亚东负责战术训练,他负责内勤工作兼管师部机关人员的军事训练。按谢叔叔的解释,他的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写文字材料。在“郭兴福教学法”创立时期,他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谢叔叔经历并见证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过程。七、八十年代为宣传“郭兴福教学法”,谢叔叔三次主笔编写军教片剧本,可谓是呕心沥血。谢叔叔退出现役后仍然发挥余热,为老部队官兵宣讲传统练兵。
谢叔叔说,当年他和吴亚东是同时调进步兵第34师作训科当参谋的,吴亚东负责战术训练,他负责内勤工作兼管师部机关人员的军事训练。按谢叔叔的解释,他的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写文字材料。在“郭兴福教学法”创立时期,他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谢叔叔经历并见证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过程。七、八十年代为宣传“郭兴福教学法”,谢叔叔3次主笔编写军教片剧本,可谓是呕心沥血。谢叔叔退出现役后仍然发挥余热,为老部队官兵宣讲传统练兵。
感谢李希阿姨在往事的回忆中,让我们看到了老前辈为军事训练改革忘我的无私奉献。感谢谢朴叔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详实地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过程以及推广宣传的情况,为编写组成员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提供了互为印证的事实依据。感谢原步兵第三十四师第100团英雄2连3班的战友为我们讲述了郭兴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
全文完
谨以此文纪念
“郭兴福教学法”创立63周年
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60周年
主编:孙丽华
编审:杨川华
编写组成员: 任群 宋秀香 吴沿兵 杨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