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橡胶林的故事

根本
创建于01-04
阅读 4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东莞市植物园内,现在还保存有约4万平方米的橡胶林,成为植物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橡胶树干上留下的刀痕,仿佛还在诉说当年林场职工和上山下乡知青们植胶、割胶的故事。


      东莞植物园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东莞县国营板岭林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板岭林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如今保存下来的橡胶林,便是1960年代末由林场职工和上山下乡知青一起所种植的。


     橡胶树的家乡在南美洲,其中以巴西境内最多,适合于生长的地带处于南北纬15°之间,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东莞植物园的这片橡胶林位于北纬22°96ˊ,属于橡胶生长气候的边缘地带,当出现低温小于5℃时或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时,就有可能遭到不同程度的寒害。当时在板岭植于北坡的橡胶树都被冻死,但南坡和平地的植株得以生存。


      橡胶树长什么样呢?橡胶树都比较高大,属落叶大乔木,叶子都由三片小叶组成,又叫三叶橡胶树。下面最后一张照片就是我在树底下捡起来的橡胶树叶拍摄的。


      橡胶树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 “泪”就是割胶时流出的白色乳汁——橡胶。


     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称为世界“四大工业原料”。


      据林场退休职工讲,当时林场从海南调入了一批有植胶、割胶经验的职工,从湛江引进树苗,种下橡胶树300多公顷。割胶期从每年的4月下旬至12月下旬,割胶场面很壮观,每株橡胶树,每年能产橡胶2公斤左右,产量基本与湛江持平。在那个年代割胶收入成为林场的主要经营收入。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上世纪1980年代末,板岭林场转变为板岭园艺场,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原有的橡胶林被改种为柑橘、荔枝等水果,橡胶面积大幅缩减,也不再割胶。如今植物园内存活下来的橡胶林仅剩4公倾了,已被植物园保护起来,成为橡胶文化园,大家有空时可以去看看。

(文字编辑\陈润东、拍摄\陈润东)

阅读 4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