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作为现代城市,建制时间短,历史积淀本就不多,加上随着社会的剧烈变迁,留存下来的古物古迹尤其稀罕。
日前路过浮山所,偶然发现路旁有一棵被仔细保护的大树。在周遭的高楼大厦掩映下,这棵大树并不怎么显眼。好奇之下驻足细看,竟然编号为青岛古树名木01号,可见这棵树地位之显赫、之尊崇,肃然起敬之后围着这棵大树转悠了半天。古树树干粗壮,但没有树冠,树梢均被截断,新冒出稀稀落落的细枝,貌似刚从别处移植而来。即便是光秃秃的,喜鹊也在上面做了窝。叽叽喳喳的叫声很是聒噪。
看铭牌介绍,这棵银杏树已经519岁了,饱经沧桑。上面的枯枝,据说是一战时被日本鬼子的炮弹轰炸所致。去年,青岛园林局和古木保护专家等十余人组成医疗队,曾对古树进行了现场会诊、复壮,安装了古树芯,实时监控古树的成长变化,市园林局并与附近的中心假日酒店签订了《古树名木养护承诺书》,颁发了认养证书。
对于外地游客乃至青岛本地人而言,浮山所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事实上,浮山所身上却蕴藏着丰富的故事。
浮山所曾经是抵御倭寇的海防前线。早在元代,倭寇就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患,时不时流窜上岸烧杀抢掠。为防倭寇,明朝中期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沿海设置了十八个卫所,控扼要害,山东境内有我们熟知的成山卫、威海卫、灵山卫、鳌山卫等。
今天的青岛,当时属于即墨县仁化乡,即墨又归属于莱州府治下。莱州府建有三卫、八所、七巡检司、十六寨、一百四十七墩堡。鳌山卫分辖即墨县城正东海边的雄崖所、本篇的主角浮山所。网上搜到的雄崖所照片。
山东海岸线很长,南起岚山头,北至漳卫新河河口,全长约3 100余公里。浮山所处于中段,该段主要是由海浪作用形成的侵蚀岩岸,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岬角和岛屿,沿岸水深较大,陆上丘陵直逼海边。山岛耸峙、处处险要,乃是防守控扼的重点所在。
清后卫所逐步裁改,归并入相邻州县,乾隆七年(1742)安东卫被裁并后,绵延数百年的卫所制度在山东沿海彻底终结。
卫所制度消失了,浮山所成为了青岛本地普通的村庄。浮山所也见证了青岛这座城市诞生和成长。
浮山所所在的位置,即今天的江西路、香港中路、山东路、南京路合拢区域。浮山所城初建时,城内开辟有十字大街,为提调兵马所用,即今天的徐州路和闽江路部分路段。
从前,浮山所村民以农耕为主,兼结网捕鱼。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浮山所成为青岛市的蔬菜基地。1992年,青岛市政府东迁,昔日浮山所村所辖区域成为青岛市的经济、政治中心。
解放初,浮山所村人口约为3500人,都是世居此地的村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部分单位在这里建起职工宿舍,浮山所有了第一批“移民”。当时有很多人很不愿到这里居住,认为自己被发配到了郊区。现在浮山所周边寸土寸金,成为青岛房价增速最快、价格较高的地域之一,也是青岛居住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以前,只有一条大道经过浮山所,就是由湛山到流清河的湛流干路。目前,浮山所已经形成四纵五横的交通布局。 云霄路、闽江路上餐馆林立。从前逢农历四、九的浮山所大集与李村大集齐名,连城阳、即墨等地区的人们都坐着大车来赶集。现在的浮山所集市仍在,仍然可以在这里走进市井,寻味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