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驰骢马传,难附鲤鱼封。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书信自古有“鸿雁”“尺素”“鲤鱼”的美称,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书信文化,感受邮票的魅力,2024年1月4日下午,四(6)班徐梓瑞的妈妈精心准备了一堂活动课。
张迎阿姨是宿迁市邮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先通过有趣的动画,演绎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变迁:结绳记事,托人带话,文字出现后开始书写信件。在我国文字中,2500多年前最早出现“邮”字,指行人、使者休息的场所,“邮政”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成为专用名词,始见于清朝《续文献通考》里面乾隆、嘉庆年间,清朝光绪年间近代邮政局出现。
接下来,张迎阿姨以“一封信的旅程”为线索,介绍了寄信的详细流程。写上满满的情谊,装进薄薄的信封,贴上小小的邮票,盖上圆圆的邮戳,孩子们写给笔友的信件就这样从邮局出发了。只需要三天,这封信就能翻山越岭,到达福建小朋友的身边。
邮戳加盖在邮票旁边,它的存在可以考证邮票使用的城市和首、尾日期,可以记录每一封小小信件的旅行史,可为后来查证信件的踪迹留下了可靠的证据。
张迎阿姨还通过视频向大家直观地介绍了信件的自动化处理、分类、运输和投递。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没有齿边的,中国第一套邮票是“大龙”,上边刻着清朝皇室的象征——蟠龙。随着不断发展,邮票的内涵不断丰富。不同时代的邮票,记载着历史流转的痕迹;不同地域的邮票,展现出各地的风俗民情;自然风光,引人遐想;动物世界,妙趣横生;名作名画,给人美的享受……邮票里藏着大千世界,真不愧是“小小百科全书”。
张迎阿姨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猜猜画的是什么?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抗疫英雄、中国航天……小小的邮票,不仅记录着中国故事,还承载着中国精神。
孩子们兴致高涨,踊跃发言:“这是孙悟空!”“我看见了载人航天器!”“这讲的是《曹冲称象》的故事!”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走廊回荡。
最后,同学们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邮票。有的孩子是第一次见到邮票,好奇极了!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邮票放在掌心,细心观察。“呀,上面还有中药的味道呢!”一个孩子举着一枚印有草药图案的邮票惊喜地喊道。孩子们相互分享,兴奋极了。
通过本次“智慧家长进课堂”活动,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书信的历史,知道了邮票承载的意义,体会到了一笔一画间传递情谊的文化魅力。
此次活动也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为形成家校一体的优质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以后有更多家长走进校园,为孩子带来更多精彩的课程!
图文:孟栓栓
编辑:孟栓栓
初审:胡学慧
终审:周保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