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共读04】《人生每一步都算数》

悦悦
创建于01-04
阅读 5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心理学,众生学

摘抄1:他的焦虑与紧张源自成长过程中被苛求的经历。只要他略有做的不够的地方,老师和家长就会说,你看还有很多不足吧。老师和家长可能是希望他继续努力,但却让他养成了习惯,每次都希望自己能做到完美。我要让他回到习惯养成的原点,在那个原点安慰当时的自己:“我不用每次都考100分儿”。

感悟: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期待和要求有待转变。自己应该引导孩子们去追寻生命中那些纯真而美好的事物。不要让焦虑与担忧成你成了生命的底色。怎么实现呢?陪伴、倾听、共情。

摘抄2:有时我们会过度的为别人承担责任,但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其他人能做的是有限的,要放下自以为全能的心态,我们只是影响他的因素之一。

感悟:随缘助人,心无挂碍。在助人过程中把握好边界感,不要过渡自我耗竭。人的一生非常有限和短暂,我们只能承担有限的责任。因此要学会放下,既要发心,又要随缘,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情,对其他的责任心无挂碍,这样就不会有负担,能尽享当下的充盈与自在。

摘抄3:我们与一个人谈话时,珍惜当下这一刻,尽量去理解他,关心他,加深彼此的善缘。这种善缘会慢慢影响他,但不要求他立马变得怎样,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我们已在当下做了最好的努力。期望和担忧都是未来,愧疚和遗憾都是过去,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当下。

感悟:给孩子们时间和机会,不要急于求成!

摘抄4:快要上课了,我却只记得焦急万分,翻箱倒柜的找红领巾。那时去学校必须戴红领巾,否则就要在门口罚站。最终我硬着头皮去了学校,真希望之前的同学能放过自己。果然,由于自己没带红领巾,我在门口罚站。看着全校的师生踏进校门,那时的我如同一张纸片被贴在门口,敲了上课铃,我才被允许回到班级。我奔跑着上楼,走进教室那一刻,迎接我的却又是异样的眼光。

感悟:我们目前的班主任教育是否也这样?终于知道为什么现如今学生这么与班主任对立了。想到了滨州一中元旦节目《科目三》。这是在利用节日契机来拉近师生距离的好方法。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打压,还应该进行实时的鼓励和引领。千万不做打击学生心灵的事情。那种充斥着评判和标签的氛围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了多少伤害?对权威的恐惧带来了不安全感。他们会害怕遗忘重要的事情,害怕失去他人的支持,会在意外界的看法,不间断的自我要求,时常自我否定。后果可想而知……

今天学会了两个新概念:

“观察性自我”或“以己为景”:从固有的认知角度和情绪中跳出来,更客观的对待自己。当我能站在情绪之外客观描述自己时,我发现自己。并没那么糟糕。

“陪来访者散步”:在散步中,行走的方向是两个人共同的意愿,这才叫合作。合作本身蕴含了对关系的高度重视,只有建立高质量的关系,才有高质量的合作。贺琳.安德森

突发奇想:下次找学生谈话时不在办公室了,约他去校园或者操场“散步”去~

今天是开始参加成长共读活动的第四天,看到群里老师共享“如何攻克100本书”。读的过程自己深有感触的,很多文字可以与之共情。但也有老师提出了“读100本书的目标很好,但是要注意我们要以目的为导向,多问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而不是以目标手段“读xx本书”为导向。”这样的反问。我认为,一本书不需要字字斟酌,也不是每一句话都对我们有价值。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读书锻炼思维,开拓视野,指导业务实践,更重要的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我非常赞同“博览群书“这种目标,不是说我们把书的所有内容都记住,有啥用呢?我们能找到几处对我们有帮助的地方,这就达到了目的了。一字一句耗竭自身多少精力,入不敷出,实乃遗憾。比如说我读一本书,都是带着问题和目的而来,我想找到对自己生活、工作有帮助的东西,我是不是就可以忽略其他的干扰和无效信息,进而为在其他书籍中寻新答案预留更充足的时间呢?就想罗振宇所说“学好其他行业的基本功,变成自己行业的竞争力”。

这几天,就我自身而言,因为有了年初的目标,我发现自己慢慢找到一种状态,那就是用愿景和目标来召唤自己,激发力量,但不能把目标变成一种拖累我的包袱。每天晚上入睡前反思一天的收获很充实,想到明天睁眼后的计划满满当当还能心怀期待、很兴奋。挺喜欢这种感觉哒~

我感到自己进入一个没有利益往来,不看面子、不讲客套话的特殊场域,大家萍水相逢,却开诚布公,只为探索和了解自己的内心。我被允许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在自我的表达中深入省思。这种感觉更棒啦~

阅读 5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