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润课堂,透过课堂看生长
———金华市荣光学校数学组教研活动之六十二

荣光在线
创建于01-04
阅读 6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暖冬和熙,研味正浓。一堂课需要反复打磨锤炼,方可“破茧成蝶”。潘可可名师工作室在“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一课十磨,师徒共研”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2024年1月4日,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活动由潘可可名师工作室带来,分别开展了三节观摩课,课后,全体数学老师进行评课交流。

  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真实的课,一堂有效率的课,一堂能启迪智慧的课,潘可可老师的《除法竖式》就是这样的一堂课,课堂上潘老师不紧不慢地引导孩子们学习新知识,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一节《除法竖式》一课,潘老师主要从以下两个环节展开。任务一:把圆片平均分,体会计数单位的等分。任务二:体会记录,将除法竖式与两次等分过程进行关联。本节课,潘老师用“数学中的规定”是有道理的来解释竖式的含义。

     

  潘老师用了三次沟通来讲道理,第一次沟通是:沟通竖式与分圆片过程的联系。小学生的思维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学生眼里,除法竖式的写法是一种“规定”,但这种规定并不一定合理,潘老师用微课的形式,把分的每一个过程都用竖式记录下来,操作过程与竖式中的数字相互对应。第二次沟通是:沟通与横式的联系。在学习除法竖式之前,学生已经会写表内除法的横式。横式往往是体现计算结果,竖式表达的是计算过程,潘老师通过具体算式进行沟通。第三次沟通是:沟通与加、减法竖式的联系。在学习除法竖式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在学生看来,除法竖式和加、减法竖式是截然不同的。潘老师通过问题:除法这样写有道理吗?让学生感悟这些“截然不同”的竖式有着相同的本质:都是对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的记录。

  第二节课由陈蕾蕾老师执教《认识钟面》。《认识钟表》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杨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本节课分以下环节展开:

【环节一】认识钟面

通过摆一摆,剪一剪动态的构建钟表并认识钟面的组成部分发现指针的旋转特征

【环节二】认识整时和半时

通过动态的钟面让学生感受时间是永不停止的,指针是不停转动的,再通过比较分类认识整时和半时

【环节三】巩固练习

通过说一说拨一拨玩一玩加深学生对于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和理解,并从荣宝的一天中发现相同的钟面有早晚之分,为之后学习一天有24小时做了铺垫

  《认识时分》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是比较抽象的。因此钟面在这节课上是一个重要的学具。如何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认识时分,体验时间,张娄帆老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

观察钟面,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环节二】认读时间

1.观察小明的一天,复习整时和半时!明白为什么分针转到6是30分

2.对比整时和半时,了解12是起点,也是终点!

3.游戏,分针指向几是几分

【环节三】认读荣光时刻

看荣光时刻,认读时间,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最后得到: 1时🟰60分

  砥志研思,精进不休。有评价才会有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听课结束后,数学组老师们齐聚一堂,通过梳理每节课的亮点和改进,深入剖析课堂,总结上课思路及课后反思。

  各个名师工作室交流讨论后,派代表对两节课进行深入剖析。

  最后由潘老师总结,她对两节课的设计进行了梳理,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肯定。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此次教研活动,既有我们的领头羊潘可可老师的精彩引领,又有工作室两位骨干老师的精心呈现,老师们相互学习,深研理念,落地课堂,俯身耕耘,共赴成长,在今后的教学路上砥砺前行,越走越远。

阅读 6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