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观音山景区:18年无法拥有自主定价权


瞭望东方
创建于01-04
阅读 2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2023年东莞市文旅体企业20 强颁奖典礼在东莞举行。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被评为“2023 年东莞市文旅体企业 20 强”,是唯一一个景区类企业入选。

然而,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音山公司”)所运营管理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观音山公园”)却被东莞市发改局长达18年实行政府定价,严重损害观音山公司依法自主定价的合法权利。

据了解,观音山公司自1999年承包经营管理至今的观音山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是利用石新村集体所有的林地资源,占地约一万亩,起初由石新村委会投资建设,因资金不足等造成烂尾,后由观音山公司承包并继续投资建设的纯商业开发型景区,不属于国家法律规定的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

“十八年来,我们的门票价始终没有调整,企业一直处于亏损和半亏损状态,给我们的运营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自主发展、自负盈亏,所以对森林的哺育、保护、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投入很大,不能根据市场经济调节价格,让我们的发展举步维艰,同时也反映了东莞真实的营商环境。”观音山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说。

陈景玉表示,观音山公园属于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国家级4A景区,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内,公园对当地主管部门强制其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无数次的投诉举报,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遭到了东莞市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长期打压。虽然超百家媒体十多年近千次多角度、多维度的报道,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更是置若罔闻,问题多年仍未解决。

观音山公园管理人员告诉笔者,门票价格问题最早发生在2007 年 1 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市委领导等人的授意下下发了《关于公园免收门票有关问题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07〕11 号) 。在没有征求观音山公园意见,也没有任何明确性的经费保障措施和实施方案的情况下,猝然强行通知观音山公园必须停止收取门票,给公园上下造成巨大恐慌。因为,当时很多门票已经预售,对于拿钱购票的人来说突然免费入园,他们心理的落差很大,矛盾可能由此激化;另外,由于免费,入园的人数一定暴增,相应的安全工作没有相应的预案,如果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公园也失去了主要的合法收入,企业有苦难言。

后来在观音山公园反复投诉和反映之下,主流媒体对该起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通过舆论和社会的关注,免收门票暂时解决。但是,由于园区建设逐步完善,以及园区的历史和文化逐渐沉淀,观音山公园的社会价值逐步提高,那么价格自然需要根据市场和物价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此时东莞市发改局拒不同意调整。这给观音山公园的市场化运营带来极大的负面阻碍。

为了破解观音山公园24年来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在2023年的4月15日和16日连续两天的法学专家论证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针对观音山公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表达了专业的观点,对门票价格调整问题发表了看法:

专家指出,一、观音山公园作为民营景区申请门票调节价的问题,是由民营企业的性质决定的;二、观音山公园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有权利根据不同时期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状况以及比较本行业其他地方的收费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3条第1款、第2款、第6条、第8条、第11条的规定向当地物价部门申请确认正常的市场门票价格,政府指导价的收费许可证应当废除,应当更新为市场调节价的收费许可证;三、如果当地物价监督管理部门拒绝申请或对申请不予答复或不作为,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向有关监督机关提出申诉和控告。





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023年9月份,观音山公园向广东省发改委进行了情况反映,广东省发改委回复称:根据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0年9月 29日修正的《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可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查询)第三十七条规定:森林公园的资源和设施可以有偿使用。森林公园的门票和园内交通运输服务价格等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制定。根据《广东省定价目录》(2022 年版),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价格及景区内交通运输服务价格授权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实行属地管理,建议向当地人民政府反映相关问题。

无奈,观音山公园又向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东莞市发改局反映“东莞市发改局长达18年对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违法实行政府定价严重侵犯我司依法自主定价权利的情况”。


终于,12月20日,观音山公园收到东莞市发改局的回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各地应切实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培育和激发民营经济主体活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阅读 2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