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雨的心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阅读经典,研读课标,启迪思维,促进成长一济水一中政治组寒假阅读分享交流

创建于2023-01-30 阅读938

读好书是第一位的,因为书籍是我们的导师,优质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加优质的思想,帮助我们建立属于我们更好的方法和策略,让我们快速成长起来。2023年春节,政治组进行了研读课标,阅读经典活动,下面进行分享交流

孔新颜老师对课堂评价有了更深理解

(1)基本原则

坚持素养导向。围绕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要注重从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品德修养、法治观念、日常品行表现等方面加以考查,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以评促学倡导以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并予以鼓励,不断加深学生的知行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知行合一。

坚持以评促教。通过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反馈,促进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方式,使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努力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

重视表现性评价。围绕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实践性、体验性等特点,注重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实践、创作等活动中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运用成果展示、观点交流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质性分析同时兼顾其他评价方式的应用。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写实记录,丰富评价内容,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

坚持多主体评价。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从各个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观察和收集学生在各种场景中的日常品行表现,各评价主体之间要充分沟通交流,形成育人合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卢利波老师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公秋霞老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孔宝勤老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课标提出要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坚持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能够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及评价标准进行说明,给出样题,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宋亚娟老师 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五个方面涵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不仅凸显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开展特征,而且在育人方式上 表达出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基于核心 素养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中要用到的资源、 素材、流程、活动等。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 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 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

崔明中老师:人们感谢范仲淹将此地称为范堤,甚至有不少人该姓范,以之为荣,历代就是知道今天,能为范仲淹之后仍是一种光荣。明朝朱元璋一次审查犯人名单,建议叫范从文的人,疑是范仲淹之后一问果是12世孙便特赦了他,由于土匪绑票艰苦,范欣荣再问是范仲淹之后立即放掉,可见范在民间的影响之大之远。现在在全国为纪念他而建的景范希望小学就有39所。

高金歌老师读《人类简史》

        把人类简史大致看了一遍,里面有两个观点比较打动我,一个是介绍认知革命的时候,人是需要靠讲故事,通过虚构想象来把人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宗教,国家,政党或者公司,都是如此。其实我们的欲望也是想象出来的,比如消费主义,那些名牌产品都是由于绝大部分都相信它比较值钱,能体现自己的地位,这就是典型虚构的案例。另外一个是关于什么是快乐,表面上快乐与物质,金钱,名利等这些外在的东西相关,但是得到这些东西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那么快乐是不是与内在的东西有关呢?生物学家认为快乐与激素分泌有关,不同的人由于激素分泌得差异觉得你是一个乐观还是悲观的人。社会或者心理学家认为,快乐取决于人是否能体验到有价值或者有意义,如果你认为你在做有意义的事,那么你是快乐的。然后佛教否认了上述看法,快乐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而是你能放弃这些主观感受,无论主观感受是愉悦还是痛苦,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主观感受只不过是瞬间的波动,过于追求主观感受反而会令人感到痛苦。

孙灵敏老师:

        好的教育并不复杂,它朴素、平凡、自然。好的、适宜的教育方式无不在唤醒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当一个孩子内驱力十足的时候,自律这种我们原本以为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状态,早已成为内驱力的附加值,且根深叶茂了。

         凡是靠外在力量引起的动力,一般不会持续太久,除非内化成了习惯。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产生持久的内驱力。内驱力源于热爱,热爱源于兴趣。

         阅读为孩子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知识背景,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新知识的理解力,有利于孩子对新知识的接纳和吸收。另外,阅读可以扩大大扩充孩子的知识面,读的越多,好奇心和求知欲越强,不需要太多外力的推动,他们就会主动的探索新的世界。

郑亚萍老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卢苏芳老师:

      新课标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大核心素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和育人功能,凝练了学生学习课程所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回答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从新课标的编排上看,无论是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部分,还是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部分,核心素养都是重要的关键词和落脚点,核心素养贯穿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刘艳玲老师: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之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马小艳老师:

教师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但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这个游戏发生。同时,教师又是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所以,教师很容易借由拯救者进入游戏。时刻觉察自己的心态,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孩子最终是否成才,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养育的结果,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保有这样的心态,教师就会在工作中主动结合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能够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舍香老师读《平凡的世界》

         浩瀚宇宙,人如同星星那般渺小。我们生来平凡,想要出色,需要付出代价。正如《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在看不到未来的亮光之时,一直蓄力。这本书由平凡的故事构成,有着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事,却以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你要相信,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古代下等之人只能通过科举来实现阶级的跨越,成为一个给亲人更好生活的人;现代中国亦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仍过着贫苦的生活。而主人公孙少平所处的时代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六十年代,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母都是农民。那会的农村仍旧落后贫苦,读书要交钱。而作为庄稼人,弄到钱哪是件容易事,于是聪明的老大放弃了学业,从此他便与家里的几方土地紧紧地连在一起,就连他的爱情也捆绑在了土地上。少平和妹妹更加发奋读书了,最后他们走出了大山。

杨丽老师: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课标学习

     2022版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了课程实践性要求。

阅读 9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