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智者,真相生于审慎--二中语文组七年级公开课美篇

鹰潭二中
编辑于01-04
阅读 2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师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12月26日下午,我校语文组公开课教学活动如约举行,青年教师刘翠玲在西校区七(36)班开展了公开课《穿井得一人》。

  课堂伊始,刘老师用通过“看图猜寓言”进行课堂导入,那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瞬间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活动最后,刘老师通过“用铁锤锤蛋锤不破”这个有歧义的句子自然进入课文。之后,刘老师依次按照“读故事之言”“品故事之人”“悟故事之意”三个板块开展教学。

         读故事之言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正音明节奏”。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刘老师组织了大声自由朗读、学生试读、老师点评、专家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接着,刘老师出示重点字词,鼓励学生结合注释句句翻译,疏通故事之言。在学生的复述故事声中,刘老师带领学生“感谣言”。

  品故事之人

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故事,必须要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从“三类人”出发,刘老师以问题的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丁氏、闻而传之者和国人进行了分析,在一问一答中带领学生洞察人物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这一环节,刘老师带领学生“明谣言”。

悟故事之意

  寓言,篇幅短小精炼,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为更好地挖掘《穿井得一人》的思想内涵,刘老师将目光落脚于注释①《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慎,谨慎也;察,调查研究也。“慎”“察”是宋君身上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也是最后谣言“真相大白”的原因所在。在这一环节,刘老师别出心裁增加了原文中的内容:“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一方面,刘老师带领学生对新增的文言文进行简译;另一方面,其又结合文章产生歧义的辞“得”再一次说明谣言的起因,但现实生活中能产生歧义的“辞”很多,一定程度上为谣言的披上了“合理的外衣”。这警示同学们需要谨慎对待谣言。接着,刘老师又给出来分辨谣言的方法:追寻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由此,学生们学会了“止谣言”,争做止谣言的“智者”,进一步了解了文章的寓意。

     课堂很快步入了尾声。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应该更有针对性好和实效性。基于此,刘老师要求学生课后将文章改写成现代文寓言,并阐明“谣言止于智者,真相生于审慎”这一道理,试图赋予古老的寓言以现实意义 。

板书设计

教研评课

采撷归来话成长,分享汇报共提升。精彩的课堂结束后,刘翠玲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整体教学思路,语文教研组老师认真分析了本课的教学,充分肯定了刘翠玲老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郑琪老师认为,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过多,忽略了学生讨论的环节;王琴平老师指出,在板书过程中,老师未能及时地根据课堂节奏增添板书内容,从而出现断层的情况;陈文芳老师指出课堂文本解读过于深入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一定程度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结尾处可进一步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探讨升华。大家在评课议课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其所长,言有所得。正是在这样一堂堂课的听、说、评、议中,鹰潭二中青年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拓展教育认知,促进专业成长!

教研总结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本次公开课有效架起了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了携手前行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相信老师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沉淀自我,同心齐研,向学而教!

阅读 2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