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17日,有幸和王连诚工作室成员及海南省信息技术科骨干教师们一起学习。首先,在海南中学报告厅,一起听取了来自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局教科所的冯士海老师的“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报告。
冯老师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师专业怎么发展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让我觉得自己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路上不再那么迷茫和困惑,对自己今后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及如何更好的享受教学过程有了重新的认识,只有快乐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只有不断学习进步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我对冯老师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非常认同从专业引领、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方面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进一步。
名师示范课:
由来自安徽省的董俊老师上的“身体质量检测—做出判断的分支”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活动环环紧扣,教师对课堂把控得恰到好处,注重学生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体现了立德育人的目标。反思自己平时上课,有时案例的选择有欠考虑,体现不出立德树人的目标。只完成了知识目标,所以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值得学习的。
吴启明老师上的是初一的内容“神奇的二维码”吴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快速的拉近学生的关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条件,所以这节课可以说是成功的。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的去探索学习。
傅蕾丝老师上的是“做出判断分支”傅老师的设计也是环环紧扣,课堂容量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得出傅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的老师,为学生提供了非常祥实的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知识补充学习。
听课老师们的积极点评交流,积极探讨如何把课上得更好。
研讨必修一、必修二如何开展教学
郑文云老师分享了必修一的前三节,她是如何开展教学的,她重组了不同版本教材和内容,让教学更顺畅,在项目的实施评价过程中进行追踪式的监督评价,反馈。
卢裕满老师分享必修二的实验,实验一:无限局域网的组建;实验二:远程控制系统的组建;实验三:信息系统的组建,要实现这些实验,学校要采购一些实验设备。
最后王连诚老师对计算思维进行了梳理,讲了模型与数据,算法与方案,计算机解决问题。项目式上课流程:确定项目—分析问题—具体活动任务—用到什么知识去解决—用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