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主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父辈的荣耀

——“郭兴福教学法”和他背后的战友(八)

创建于01-03 阅读245

    3、宋文皋坚持抓团里的骨干训练

    上世纪70年代初,曾经为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与推广付出心血的宋文皋已经是步兵第108团的团长,在安徽省宿县地区支左。宿县地处华东重要铁路干线京沪线上,在特殊的年代,部队经常处于待命状态,军事训练无法正常进行。即使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团长的宋文皋带领团党委“一班人”仍在考虑抓好部队的军事训练问题。宋文皋对部队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决定在无法抓全团军事训练的情况下,抓好团里的骨干训练。团司令部作训股在团司政后有关部门支持下,在宿县办起了军事骨干短期训练班,每期集中训练个把月,人数五六十人不等,要求集中期间吃饭、住宿、作息制度等完全实行统一管理,主要训练射击、投弹、刺杀等基本技术和小分队战术课目,如期完成了训练计划。

     

    4、运用单兵战术进行打坦克军事训练

       1969年3月和8月,中苏两国在乌苏里江珍宝岛和新疆铁列克提地区相继发生武装冲突,冲突中苏军使用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而我边防部队只有使用手中轻武器与苏军对峙。面对苏方沿我边界部暑的重兵,对我威胁最大的也就是不可一世的集群装甲目标,苏军也就成为我主要斗争的研究方向。针对苏军大量的装甲部队屯兵我国边界,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全军各野战部队普遍开展了以打坦克为主的军事训练。

    1972年下半年,总参军训部针对全军打坦克训练反映出来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步兵打坦克的规范教学程序,赋予陆军第12军继续抓好典型树好样板,发挥好1964年大比武的优势传统训练课目,并要求重新拍摄一部教学片,片名《进攻战斗中的战士》,规范教学程序,以便向全军推广,应对苏军的“钢铁洪流”。

    军党委向步兵第34师传达了总参的要求。步兵第100团党委根据上级的指示组成由副团长吴亚东带领的工作组常驻二连主抓三班打坦克训练。吴亚东是“郭兴福教学法”创立者之一,在训练中,他运用单兵战术重点研究步兵如何打坦克。当时步兵分队打坦克的主要装备:反坦克火箭筒、地雷、手雷,爆破器材有炸药包、爆破筒,营属八二无后坐力炮,师属八五反坦克加农炮等。单兵打坦克,首先就是要克服恐惧情绪,发扬传统战法,运用现有器材装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个个练成小老虎,把单兵怎么打坦克的训练落在实处。

步兵第100团副团长吴亚东在给2连官兵讲单兵战术

吴亚东(左)运用单兵战术指导战士如何利用手中现有的武器打坦克

  5、陆军第12军党委做出继续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决定

    郭兴福50年代军校毕业后就进入陆军第12军,多年后也是从该部队走出去的。陆军第12军是“郭兴福教学法”的发源地,全军官兵对郭兴福的坎坷经历深表同情,尽管他后来调到南京步校,离开了陆军第12军,但是在感情上战友们始终把他视为陆军第12军的一员。    

       时光进入1977年,“四人帮”的影响正在日渐消退,陆军第12军党委“一班人”采取了一个重大步骤,就是对是否重提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展开了讨论。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大难题,此时虽然大的政治气候变了,但是郭兴福个人的境况却没有怎么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讨论继续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问题,是需要足够的气魄和胆量的。

    1977年3月,在陆军第12军党委官峻亭、成冲霄正副书记的主持下,常委们很快就继续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达成一致意见,随后又召集全体党委委员展开深入讨论。众口一词地正面肯定郭兴福教学法,高度评价郭兴福教学法历史功绩和促进全军军事训练的重大作用,称赞它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理应十分珍惜。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军党委《关于发扬1964年大练兵的革命精神,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立即掀起教育训练新高潮的决定》。

时任陆军第十二军副军长任保俗

  6、副军长任保俗重整队伍再拍军教片

    为落实军党委的决定,在陆军第12军掀起教育训练的新高潮,负责抓军事训练的副军长任保俗,想到了自己曾经任职的步兵第100团,想到了那个英雄的连队英雄的班——2连3班,多年前郭兴福教学法创立时期大练兵的情景历历在目。

    任副军长认真分析了部队的军事训练现状,他认为,要掀起一个教育训练的新高潮,必须发扬“郭兴福教学法”的精神,明确训练课目,规范训练教程。他决定重新启动1973年因故搁浅的军教片拍摄工作,经军党委认真研究后同意了这个方案,并请八一电影制片厂给予支持,实兵演练任务仍然由步兵第34师第100团承担。

    当年的主创人员有的已离开陆军第12军,吴亚东调到南京军政干校(后改为南京高级陆军指挥学院),就是2连3班的战士也换了几茬,幸运的是当年编剧谢朴在步兵第100团任副参谋长。任副军长约谢朴详细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拍摄要求,俩人商议了拍摄计划。

    再次拍摄军教片的工作得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步兵第34师党委的积极支持。谢朴主要负责编写剧本,八一厂军教组滕导演率团队执行拍摄。片名沿用《进攻战斗中的战士》,课目则是结合当时的战备需要以单兵战术打坦克为训练内容,2连3班作实兵演练。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磨练,1978年11月完成了拍摄任务,但后来因为种种特殊原因没有公映。

前排:任保俗副军长(左七),闵龙才副师长(左五),苏语副处长(左二),叶伯义副团长(左一),谢朴副参谋长(左九)

1978年10月第二部军教片《进攻战斗中的战士》摄制组成员在黄山外景留影。

前排左:步兵第三十四师作训科参谋王金干、步兵第一00团副团长叶伯义、步兵第三十四师副师长闵龙才、八一厂军教组滕导演、步兵第一00团副参谋长谢朴、八一厂军教组张导演

后排左:八一厂军教组陈摄影师、后排右:驾驶员

  7、南京军区为郭兴福恢复名誉

    粉碎“四人帮”之后,在罗瑞卿、李德生的亲切关怀下,郭兴福终于迎来了平反昭雪,无罪释放。1979年3月14日,南京军区在南京步校召开为郭兴福平反大会。军区司政后机关、南京步校、陆军第12军领导同志和官兵代表1000多人出席了大会。军区政委杜平在大会上讲话,充分肯定了郭兴福在1961年到1964年大练兵中的先进事迹,揭露了林彪、“四人帮”为了陷害罗瑞卿同志而残酷迫害郭兴福及其家人的令人发指的罪行,宣布为郭兴福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任命他为南京军区步兵学校战术教研室副主任。

    1979年3月20日,83221部队(步兵第34师)政治部为表彰郭兴福、吴亚东“在一九六四年大练兵运动中军事训练成绩显著”特为郭兴福补发了二等功证书,为吴亚东补发了三等功证书。

    轶事:

    对于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步兵第34师子女来说,他们不仅看到了父辈们为培育“郭兴福教学”法呕心沥血,后来也亲身经历了“郭兴福教学法”的锤炼,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杨川华是原步兵第34师后勤部部长杨述新之子,1969年元月入伍,曾任步兵第34师战勤科科长。他说,在自己27年的军旅生涯中最难忘且受益终身的一段经历,就是在步兵第100团2连3班当过兵。

       他回忆说,我入伍的老连队是步兵第100团“红九连”,1972年下半年我被作为训练骨干抽调到2连3班参加单兵打坦克训练。50多年过去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上世纪70年代初,步兵第34师奉命成建制在安徽省庐江县白湖农场执行军垦生产任务。但唯有一个连队仍在执行年度军事训练全训,那就是步兵第100团2连。

    根据总参军训部指示,步兵第100团2连在发扬传统练兵的基础上,要拍摄一部以单兵打坦克为训练内容的教学片《进攻战斗中的战士》。

           步兵第34师党委受领任务后,决定由副师长吕全均总体负责教学片拍摄,具体训练、编辑、拍摄工作由步兵第100团付团长吴亚东负责,组成步兵第34师军教片拍摄工作组进驻2连。军教片拍摄导演组成员:由步兵第100团参加过1964年郭兴福教学法军教片拍摄的3班正付班长叶伯义、钱根苗、步兵第102团作训股长夏福元等人组成。《进攻战斗中的战士》剧本编写组成员:由步兵第34师作训科参谋谢朴和步兵第100团宣传股干事侯武林执笔。军教片示范班:由2连3班遂行。工作组各司其职后,示范班抓紧开展基础训练,导演组天天跟班指导训练,剧本编写紧密结合训练实际。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吴亚东付团长感觉不是很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吴亚东付团长感觉整体情况不是很理想,示范班的训练离高标准、严要求有差距,难以保证教学片拍摄质量。为了更好地反映3班过硬的训练水平,必须对原3班人员配置进行适当调整,充实一些军事技术过硬,战术动作熟练,身高相貌、体格素质、表达能力较全面的训练骨干。工作组经研究后报请上级批准,最后决定在步兵第100团范围内抽调优秀的党员班长,要求单兵战术动作有一定基础,手榴弹投掷50米以上,身高达标、体格强壮的人员充实3班,参加骨干训练并配合军教片的拍摄。因此,我便很荣幸地被抽调入3班,和我同时来3班的还有步兵第100团6连的吴志平,当时3班班长是原2连的陈晓春。

    按照军教片的拍摄思路,3班的单兵打坦克训练,完全是按照吴亚东付团长的训练套路,灵活运用“郭兴福教学法”与单兵打坦克训练紧密结合。

    “郭兴福教学法”是我军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中著名的军事训练方法,该方法始终贯穿与战训一致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相互联系在一起。

    当时,在郭兴福老连长问题还没最后定论的情况下。工作组排除干扰、不受约束,仍然沿用了“郭兴福教学法”这一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从单兵、小组到班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将“郭兴福教学法”全方位贯穿打坦克训练的全过程。3班班长陈晓春是具体的组织实施者,军教片中主要也是以班长负责组织实施。我们每天全副武装在班长陈晓春带领下,以坝镇龙王山为犄角,反复翻越龙王山,从山南冲到山北,穿过百米羊肠小道、淌河渠、迈沟坎,抵进冲击出发阵地。迎接我们的是导演组提前设置好的一、二练习的实弹射击,限时实弹射击完毕之后,紧接着就是实施打坦克训练教学法,而且每次打坦克训练假设敌的情况设置都不一样,以此类推提高班长和全班成员的机动灵活多变的战时处置能力。经过近一年的训练,编辑的《进攻战斗中的战士》剧本与3班整体训练成果基本吻合。1973年底,眼看着军教片在大家的辛苦操练下即将进入拍摄阶段,我们却接到上级通知,教学片暂停拍摄。虽然教学片不拍了,但我们3班继续以单兵、小组、班打坦克训练为主要训练课目,仍然把“郭兴福教学法”贯穿于训练中。

    

      停拍教学片后,步兵第100团2连接受了一个任务。参加1973年年底的南京军区首长机关在大别山的野营拉练,并向军区首长机关汇报全训成果。12月中旬,我们2连在大别山六安市金寨县油店镇,保障了军区司政后机关的手榴弹实弹投掷,同时汇报表演了连队手榴弹徙手和携带轻武器的投掷、以及2连3班的步兵班班进攻演练等课目。

    2连是一个英雄连队,仅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了一级战斗英雄伍先华、一级爆破英雄黄家富、二级战斗英雄杨道根等英雄人物。2连是郭兴福教学法的发源地,3班又是训练试点班,我为能到3班当兵,有幸领略并受教于闻名全军的“郭兴福教学法”感到无上荣光。2连英雄的事迹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在紧张的摸爬滚打训练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领悟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郭兴福教学法”的精神和理念,始终感染着我、启发着我,它象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照耀着我从军队到地方的人生旅程。

     

(未完待续)

阅读 2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