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步画卷,一日梦繁华——记实验中学语文组宋秀丽老师公开课《梦回繁华》

创建于2024-01-03
阅读 563

新年初始,天气虽寒,但我们教研热度不减,永城市实验中学七八年级语文组于1月3日下午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

00:38

课前,宋老师播放3D版的《清明上河图》,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以设计《清明上河图》展馆为任务,开展设计研讨会,进入课堂。

梁校长莅临现场。

宋老师授课仪态大方、声音清晰洪亮,课堂氛围活跃,充满趣味。

参与听课的教师认真投入,聚精会神。

00:09

学生朗读课文时认真的样子。

宋老师教学设计巧妙,让原本枯燥的说明文变的鲜活起来;在教学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归纳知识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各位老师在评课过程中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提出来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由宋秀丽老师自述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感知以下几方面内容:1、说明顺序。2、把握主要说明方法(摹状貌)。3、品味文章语言(典雅有韵味)4、挖掘文章含义。

郭凤丽老师点评:本身说明文这一题裁不容易讲出彩,但是宋老师课堂设计十分用心、细致,形式新颖,语音导览让学生更容易熟悉课文内容。

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课件翻页略快,看不清;语音导览时能配上视频效果会更好;在讲解摹状貌时应该更细致一些;结尾处过于强调“梦”,应多强调“繁华”。

张红宇老师点评:开头3D动画导入十分巧妙,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构思巧妙,突破说明文的困境。一台好戏,拉开序幕,第一个环节展馆示意图,在找关键句的同时,了解创作背景,了解说明顺序。录制画外音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说明语言的典雅。最后延伸到现实生活,是北宋的一场梦。一句话概括宋老师的课堂:不留痕迹,把所有重点内容都讲到了。

李绍伟老师点评:本文是最不像说明文的说明文,课堂通过展馆布局来展开,创新,教学设计的环节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最后用副标题的形式来点明文章主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增加课堂趣味性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代入《清明上河图》的现实意义。

练以敬老师点评:这一课属于文艺性说明文,题目也没有明确说明对象,而宋老师设计独居匠心。课堂设计三个环节:寻繁华,分析繁华,悟繁华。教学思路清晰。品味这一篇文章,深思其中的梦境,恍然如梦,昙花一现,如过眼云烟,在感受繁华的同时也感悟忧患意识。不论是说明文还是绘画作品,都是繁华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需要我们去传承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此次活动的开展,为教育共同体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推动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群策群力,事半功倍,这就是集体教研的力量。同心悦,众远行。在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带着老师们热烈的研讨声,继续它的旅途……教学教研,我们永远在路上!

阅读 5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