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课例

北岳 孟宏
编辑于05-19
阅读 2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一大特色内容,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列表法,画图法,列举法,转化法,替换法,选择最优策略以及假设法。

环节一:理题意,找关系。

  由学生熟知的摘桃子情境为主题给出条件,全体同学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图文结合由条件1第一天摘桃30个,条件2.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相结合可以依次求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天摘的桃子数。(板贴过程)此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要让大家直接求出第10天摘的桃子数该如何解决?(四人小组讨论)孩子们进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有说50个,有说100个,有说75个,大家各说各有理,一个女孩儿解释了自己的理由,第10天摘的桃子数就应该等于第1天摘的桃子数+9×5 由此得出规律,求第几天摘多少就相当于比第一天多出(几-1)个5。

30+5=35(个)

35+5=40(个)

40+5=45(个)

45+5=50(个)

答:第五天摘了50个桃子。

环节二:天平模型深化策略

  由文字条件到天平模型,让孩子们通过用数学眼光观察天平,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看图提出不同问题这一环节,思维含量很高,由4个桃子重400克,可以提出1个桃子重多少?结合天平2,可以提出🍎重多少克?再跳一跳可以够着果子吃,随之老师又在追问,还能提出问题吗?生:桃子和🍎加起来是多少?从条件想起求出了问题,又把问题当成条件继而引出了新问题,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就这样让思维到达了一个新高度。

环节三:变式训练内化策略

铺地砖问题

  接下来的三个不相关条件的出示,让学生自然而然意识到只有条件相互关联才能解决问题,于是学生自发创造出有效的,相关联的条件,正可谓,“无从有中来,有到无中去”。

弹球问题

从关键条件“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下降高度的一半”入手。

从条件出发想问题

  真正好的课堂是平实自然的,不用太多华丽语言,只需要抓住知识本质,按照一定的线索推进课堂。徐斌老师正是这样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课堂氛围中慢慢成长,在无痕课堂中,留下有痕的记忆。

阅读 2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