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从业的基础。教师职业特性决定了作为教师的诚信观念和行为。 为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并以身立教,坚决维护教师诚信形象,地理组全体成员在曾波老师的带领下召开了“诚信走进校园”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学习活动。
时间:2022年9月28日15:00
地点:综合楼103教室
参会人员:地理组全体成员
主持人:曾波
曾波老师通过“讲内涵,提高诚信意识”;“结合实际案例,感悟诚信”;“互相探讨,践行诚信”三个环节,让全体地理教师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进一步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一、讲内涵,提高诚信意识
曾波老师提到,在一般意义上,“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高尚道德的人才,必须要认真贯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追求“以德立身”,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影响他人。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言必信,行必果”,建立诚信桥梁。
近年来教育部门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教师”为目标,不断创新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诚信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快教师诚信体系建设。
二、结合实际案例,感悟诚信
会议上,教师们认真聆听曾波老师的精彩发言,并通过观看和学习两个道德诚信模范案例,使教师们深刻体会到诚信的伟大力量。
案例一:第八届海南省道德模范——朱丽燕
朱丽燕是五指山市的一名环卫工人,其丈夫有三级肢体残疾,夫妻二人有两个孩子,2019年大儿子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女儿还在读小学六年级。在工作期间,朱丽燕捡到他人遗失财物共6次,但是只要一检到物品,她总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与失主取得联系并归还物品。虽然生活苦难,夫妻二人微博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开支,但面对捡来的物品她并未占为己有,敬业乐业,遵守职业素养,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折射出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善良淳朴的道德情操,体现出了当代环卫工人的精神面貌和优秀品质。
案例二: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
呼秀珍,女,1944年12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咸阳道北中学特级教师。1965年工作至今,呼秀珍坚守讲台52年。在几十年教学生涯中,呼秀珍始终做到四个“认真”,就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翻开她保存的48本教案,每本扉页上都写着“认认真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和和气气做严师,扎扎实实抓教学”等自勉的话,字里行间渗透出她对教育的执着,对事业的忠诚。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称号。
三、互相探讨,践行诚信
通过本次诚信教育培训,老师们都深有感悟,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对于一个单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更为重要。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身体力行,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纸上,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要让他活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并且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践行诚信从教、诚信做人、育诚信人。
对于学校而言,我校也会继续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夯实讲诚信、重诚信、守诚信的良好风气,切实把诚信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对于国家而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可以说是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之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当代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教师就应该具备这样的崇高精神境界和良好的师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才能托起新中国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