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人,那歌声

用户17247727
创建于01-03
阅读 2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980年我进入扬州水校读书,王义华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近代中国革命史》的代课老师。她年龄大概50岁左右,齐耳乌发,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一口带有本地口音的普通话,讲起课来抑扬顿挫,富有磁性,其内容即生动形象,又环环相扣,在我的眼里,老师文史皆通,学贯古今,我心中暗喜 ,很幸运我遇到了您。

        王老师的闪光点不尽如此,她还是个文艺范十足的班主任,我们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多半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来上学,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活跃班级的气氛。老师让文艺委员每周教大家唱首歌,周日上晚自习时,歌谱写在黑板上,文艺委员站在讲台上,教着歌曲,大家跟着唱 , 歌声在教室里响起,回荡在夜幕下的校园。在那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内的流行歌曲还没有兴起,所教歌曲即有外国流行歌曲也有台湾校园歌曲。《龙的传人》、《外婆的澎湖湾》、《北国之春》是那时候流行歌曲代表,尤其是歌曲《北国之春》,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首歌词曲甚好,唱出了一个远方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眷念。它也像一股清新的风,吹开了游子的心扉,念家时哼唱着《北国之春》也成为习惯。流行歌曲在我们班悄然兴起,那些感人、轻快、优美带有乡土气息的流行歌曲 ,让这个集体洋溢在歌声之中。同学们在闲暇时光能哼上几首,班里组织文艺活动大家也都踊跃参加,表演吹笛子,唱流行歌曲、演唱地方小调......。歌声让这个班集体充满快乐和温暖。

       上学时母校有个规定,每年的12月9日各个班级要进行文艺汇演,以此纪念北平学生“一二 . 九”抗日救亡运动。我们班同学文艺才俊欠佳,心气十足的王老师,让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演出,各施其长,这个时候也是老师最忙的时候,从策划、编导、排练都是王老师一肩挑,时而还邀请她的丈夫方老师来进行指导,记得第一年我们班表演的节目是歌曲《松花江上》,全部同学齐上台,舞台上朗诵的、表演的、歌唱的,场上气氛热烈,似火焰般燃烧着每个同学的热情和激情。其表演很出彩,得到了学校称赞,全班也乐在其中。在那个年代男女生同班不讲话、不搭讪、相视一笑而过的境遇。在那段时间里大家相互协助共同努力,呈现了一台歌唱演出,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随后王老师又给我们编排《我爱你中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表演,这些紧跟时代旋律,踏着流行歌曲浪潮,充满激情的演唱,让台下同学们产生了内心的共鸣,情景扣人心弦,欢乐浸染校园。在王老师精心策划和艺术熏陶下,我们这些理科生在舞台上也能尽情发挥表演自如。与歌声相伴走过那段青春年华。

        时光荏苒,光阴辗转,岁月悄然从我们身边走过了40年,流行歌曲也换了一拨又一拨,听过.哼过.唱过的歌像树上的落叶一样,记住的没有几首,但那些年在校园唱的歌曲,至今还是忘不了流淌在心里的旋律,它像潺潺的清流滋养着我们的心扉。今年扬州水校“动03”班毕业40聚会,虽然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都已两鬓斑白,相聚时,回想当年老师给我们排练的节目,所扮演的角色,所唱的歌曲,以及舞台艺术表演,大家津津乐道,往事历历在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想当初,80年代多么令人难忘,那时候服饰俭朴,生活清苦,都有蓬勃向上的力量,同学们都很朴实,学习不管成绩如何,个个都很努力,人人都很踏实。王老师给我们到来了学识.敬业.热忱.精进.时尚都诸多元素,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快乐、互助,友善、团结”的集体。为我们的人生涂上了浓墨的底色。而今王老师也进入耄耋之年,我们时常想起老师,祝福老师一起安好!

阅读 2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