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坞《古虞郑氏宗谱》续修记

劳马
创建于2024-01-03
阅读 35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历时三年,衔接一百三十三年,梅坞《古虞郑氏宗谱》(以下简称<族谱>)续修圆满完成啦!

    梅坞郑氏修族谱,源于郑杏夫老前辈捐献的一套老谱(共四卷)。据老谱记载,郑氏祖先随南宋皇室从河南迁至杭州,后因看不惯朝庭腐败,辞官在今嵊州长桥隐居生活。一直到明代,举三公入赘梅坞,成为梅坞郑氏始祖,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至今四百余年。老谱最近一次修订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间断修了100多年。郑卫康先生听闻此事后,立即组织人员,垫付资金,着手开始续修新谱。

    

  要理清133年来梅坞郑氏的关系,谈何容易! 通过多方论证,总体思路是从现有的信息整理好往前推:2023年——1943年的资料相对容易,1942年——1912年的资料比较困难,1911年——1889年的资料十分困难。修谱就按由易而难、步步深入的流程开展工作。收集资料、跑档案馆、电话求证、咨询村里的老先生等,获得了大量信息。很宝贵的是:梅坞村土改时期的资料保存十分完整,这为修谱带来很大的便利。到最后,还有几房信息与老谱衔接不上,郑佰根就依据一丝丝线索上山找墓葬,查取墓碑上的信息来实证上下衔接。资料收集过程的艰辛,不是上面几句话能够概括的。

    把老谱的信息转换过来也都是不容易的。四本老谱都是木刻活字印刷,都是繁体字,字体也与现在的规范字有差异,况且保存也不完整,一部分缺失的字也要根据前后语境进行完善。把老谱的信息输入电脑,需要一个既懂古文又懂电脑的人才能完成。这里特别要感谢钟振荣先生,他在这一方面给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的排版设计定稿也是十分繁琐的工作。一方面要把信息排成印刷厂能直接印刷的版面,另一方面为保存老谱的特色和信息的正确,还要不断修改。这项工作由本村郑飞承担,她修改了好几稿,多次为《族谱》排版的工作特意从杭州赶到梅坞,与郑佰根面对面商量核实。

    在整个过程中,编写组成员之间有过争执,有过全权委托家谱公司来做的想法,听到不理解的声音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好在,我们一起坚持了下来!

    新修订的《族谱》一共为六卷,第一卷208页,第二卷240页,第三卷206页,第四卷254页,第五卷246页,第六卷116页。六卷均为宣纸筒页印刷,外套一个锦盒,都做成精装版。内容涵盖历次修谱序文、历代名贤考、梅坞十景咏、郑氏宗规五条、各时期的勅联勅匾、各类议单祭产、郑氏世系图、所有入谱族人行传等等,全部用简体规范字印刷,便于查阅学鉴。

        

  据老谱记载,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根据“勤俭振家声,诗书继世长”一字一号一套,共印刷了十套,由各房房长收藏传承。现在印刷技术发达,新谱不再受数量限制,有需要完全可以做到一家一套。新修订的《族谱》继续保留原先“甄别亲疏”、“寻根问祖”的功用,又具备教育孩子、培养自信自豪的感召力。阅谱可知,我们梅坞郑氏族人已经开枝散叶,近居蒿坝朱山阴家堡、汤浦蒋村、章镇牛埠,远居上海、北京、台湾、英美;阅谱可知,我们的祖先有名臣大儒,有富贵名贤,能娶陆游之女为妻,文天祥为我们的族谱写序文;阅谱可知,我们的祖先制订了族规族训,入履声堂,历史扬名……

     当然,这次修订,由于时间跨度大,所有参与人员又都是第一次,摸石头过河,缺少经验,难免会有纰漏甚至错误。万一发现错误或可以改进之处,请向梅坞郑氏宗谱编委会反映,在下次续修的时候再纠正过来。《族谱》一般会二十年一续修。有意向珍藏本次续修版《族谱》的郑氏同胞,可以向郑立忠(15215977005)、郑佰根(13587343619)登记,每套800元。

阅读 35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