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学校体育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以体育人新格局,名师引领再出发——2023年莱州市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班活动纪实

阅读3210

为贯彻落实烟台市政府《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入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基本要求,增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意识和专业能力。2024年1月3日—5日由莱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莱州汇泉学校承办的2023年全市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全市230余名一线体育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了此次培训,莱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体卫艺科教研员张锦涛主持会议。

本次培训班活动日程安排共计3天,内容涉及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优秀课例展示、专家讲座三个方面。

经验交流

开班仪式后,夏邱中学姜春杰、实验中学杨伟峰、文峰中学王春刚、实验小学李美晓四位老师分别对体育专项督导评估中的“1+1+N”体育教学工程、体质测试和技能测试数据分析、督导评估大课间和课堂授课情况分析、学校大课间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

姜春杰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一是多路径、全方位教体融合实践,深入落实新课标核心理念;二是打造“1+1+N”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他指出学校可以结合特色发展项目制订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以点带面,辐射到其它项目中去,从而使方案更具目的性和可操控性,更加清晰明确,效果显著。通过体质测试达标运动会的组织形式,将体测成绩纳入学生期中、期末综合成绩中,这样能增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校校联合或学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的模式,加强了体育活动多样性。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大课间模式,在以往特色大课间展的模式下与体能天天练进行有机结合。家庭体育作业要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评价,有提高。

在“1+1+N”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要抓“好确定项目,明确目标”、“教学评价,多元协同”、“主题活动,赋能成长”三个方面的工作。夯实“周二”教研日、“周三”比赛日研训制度。提倡加大体育教研频次,实时教研,实时总结,周二汇总研讨的教研模式。

杨伟峰老师从近5年专项督导评估中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和技能测试数据分析入手,分享了这两项评估指标的研讨历程和成绩显著学校的经验做法。

体测数据方面:各学段之间横向比较,初中段耐力项目成绩略高于爆发力项目,高中和小学段爆发力要优于耐力项目。市直学校测试成绩远高于乡镇学校,中心小学测试成绩远高于完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成为今后要终点解决的问题。

技能测试方面:在球类项目特色大课间发展模式的助推下,小学段篮球原地变向运球和足球颠球成绩要高于运球上篮和绕杆射门项目,但对运球上篮和绕杆射门项目的影响较小。提醒我们在大课间项目编排中要多设计综合性的技能练习内容。

在体测和技能测试数据分析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了过西小学、实验小学、土山镇中心小学、文峰中学四所学校的经验做法,开阔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王春刚老师从《“学有所获  练有所得”——莱州市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和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思考》进行了经验分享。

王老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今年专项督导评估指标新变化点:1.体育课堂授课评估方面,突出了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要求、授课内容包含10分钟体能练习、课的练习密度个体达55%以上,群体达75%以上,平均心率到120-140次/分四方面的硬性指标。2.大课间评估方面,内容设计要编排科学,布局合理,凸现学校特色,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体能练习不少于10分钟。

在大课间活动组织上,分享了城港路中心小学、实验小学、文泉学校、梁郭中学的经验做法。在体育课堂设计上,本次全市体育课视导均为外堂授课,全体教师能够严格按照体卫艺专项督导评估对体育听评课内容要求进行,过程完整、步骤清晰。整个视导过程是一次全市各学段体育“同课异构”大教研,是对各学段日常体育课教学的大检验。

根据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经验做法,在今后的学校大课间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会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提升篮排足技战术水平。

2.对于人数多场地小的学校,建议以时间换空间,解决大课间健身活动场地小的问题。

3.20多分钟的大课间设计比赛环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初中时课间踢毽子赛、跳绳比赛、助跑摸高赛、单杠单臂悬垂赛、单杠荡摆落地比远、杠上回环比次数;高中时六级跨步跳比远等)建议设计针对所学技术,改变规则(时间、分值)的比赛,提升技术水平和运用能力。

4.强化学校场地器材的硬件设施建设,凸显特色项目的校园文化。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发场地、器械,确保学生安全地练、随时练。

5.加强教研,强化“周二教研日”建设。让“学校(周教研)——联盟(月教研)——市级(年度教研)”三级教研模式有效运行起来。

实验小学李美晓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加强体技融合 助力活动校园》,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案例在2023年山东省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李老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参评23年山东省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案例评选的经验:根据省文件规定确定了大课间展示内容为“篮球操”,内容分为热身+运球(10分钟)、篮球操(5分钟)、篮球技能练习(7分钟)、体能与拉伸(4分钟)四个方面。确定好内容后,再根据文件要求进行明确的分工,将人员分为:文案整理、训练及音乐制作、录制剪辑三个组。

随后李老师分享了大课间设计方面的技巧:

1.定位置、定路线、定顺序

为保证学生安全,避免队伍交叉和拥挤,进退场路线、班级位置、退场顺序会在开学前根据各班级所在楼层和位置提前规划好。

2.定规则

体育课上会讲解、练习班级走廊站队和器材取放规则。趣味跑步军体委员带四个标志桶到操场指定位置;活力篮球,每个班级一1个篮球放置架,站队前有序到班级篮球放置架上拿球后站队,站队时左手将球置于身体左侧拿稳球;优美柔韧、动感力量时有序取放体操垫,集合和带队时统一左手提体操垫。

眼保健操结束后,军体委员根据当天活动内容组织同学有秩序拿器材,拿到器材后在走廊里站四路纵队,左侧两队男生,右侧两队女生,整队后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男生在前,女生在后,2路纵队依次到达指定位置后变四路纵队。

3.到位即动,保证时间

大课间集合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我们改变以往集合原地等待的方式。趣味跑步时到场就开始绕班级标志桶慢跑;活力篮球大课间选用一首节奏性强的音乐,班级带到场地后直接听音乐运球练习;优美柔韧、动感力量大课间班级到达练习位置后先进行自由拉伸练习。所有班级都到场后再进行集体练习。

4.在校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的互补与关联

学校领导非常关注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我们注重体能和技能融合的内容安排,保持活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让校内体育活动充满活力。除大课间外,我们还有下午的体育活动课和周三比赛日两个比较集中的活动时间。

省公开课课例展示与评析

下午全体教师认真观看了张锦涛教研员水平一 二年级的《“赶海”——跑的综合运用》和水平三 六年级的《“让沙包飞”——快速跑》两节省公开课视频。

《赶海——跑的综合运用》一课,以学生熟悉的海洋主题导入本课,以海滨城市独特的“赶海”这一集生活化、趣味化的休闲娱乐活动为情境主线贯穿始终,以自己良好的亲和力、感染力迅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练兴趣。本节课从场地设计到学生的服装及教学器材都营造了良好的海洋氛围,师生在准备活动中以活泼可爱的海洋动物的形象进行互动,在“赶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收集海洋垃圾,最后升华到热爱海洋热爱家乡,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本节课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既有“学”,各种跑的动作,又有“练”,运用所学技能进行“个人赶海”和“团队赶海”,还有“赛”,运用各种小道具进行赶海收获个人比赛和团队比赛,以及“评”,数量、时间、诚信的评价。“学、练、赛、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技能、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让沙包飞”——快速跑》这节课注重学、练、赛、评有机结合 。本课以趣味化、游戏化的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完美地融合到学生喜欢的“游戏”和“比赛”活动中,发展学生快速跑奔跑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去掌握快速跑的技术,理解如何运用快速跑技术,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跑和投的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应用和配合意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学、练、赛、评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学科思维,培养学生运动意识和运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本节课落实核心素养,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本课将教学内容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不仅关注技能本身的功能和价值,更注重发挥学科育人作用,赋予课程特殊使命。在学练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全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技术-运用技术,引导学生去调高能力-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应用意识,通过合作练习、比赛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勇于拼搏等体育品德,真正做到了以体育智、以体育心,落实核心素养。

通过本次体育师资培训,为全市体育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家纷纷表示要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全市体育教学质量的再提升,助推莱州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学习小组培训心得

阅读 32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