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光谱

生命的彩虹

——记一位跟病魔顽强搏斗的摄影家

 

管荫椿
创建于2024-01-02
阅读 6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00
05:10

岁月的光谱

生命的彩虹

    ——记一位跟病魔顽强搏斗的摄影家

毕业五十九年的初中同学会上,

我紧紧握住了陈若珏的手。

单看因多次手术引起面瘫的脸容,

几乎完全辨认不出当年的他了。

然而,那道浓眉下的一双睿智的眼睛,格外炯炯有神。

他的声音从来都是那么平静,

谦恭中充满了活力。

从简陋的民办初中毕业到硕果累累的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群文副研究馆员。

摄影作品300余幅在国际、国内获奖和展出,

出版发行摄影画册《漂泊的歌》、《收藏梅城》、《市井众相》、

《严州古城.梅城》(与人合作)等,

并举办了摄影个展……

自学成才,向家乡父老乡亲交出了精彩纷呈的人生答案。

很难想象得到,这些成就的背后,

居然跟癌症顽强搏斗了整整三十年,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还在继续。

谁让困境中的生命多姿多彩,

谁就真正拥有了生命。

我的手握得更紧了。

他是建德梅城人,

喝新安江水长大。

从小吃苦耐劳、学习勤奋。

马目的知识青年生活和田畈煤矿的工人经历进一步磨练了他。

第二排,右1,陈若珏

由于他多才多艺,办事又特别认真专注,调到了矿工会搞宣传。

1976年,工作需要,矿里出资85元托人

在上海照相机厂购来一部上海牌折叠式相机,他爱不释手。

那时,这可是稀罕物啊!摄影书也同样非常稀罕。

他就靠自学,边干边学,慢慢琢磨。勤能补拙。

他被县里应宣传工作的急需,直接从煤矿调入县文化馆,

从此跟摄影终身结缘。

祖国已经拨乱反正,重心转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他迫不及待地记录下家乡变革的足迹。

他是那么真切地感受到手中相机的重要,肩上担子的沉重。

那时,百废待兴。建德旅游业从零开始。

1979年初,他怀揣相机、和同伴们腰捆缆绳,不顾安危,爬入幽深的灵栖洞探洞。

举着的火把在黑暗中闪闪烁烁,如同火热的不灭心火。

第一批不可或缺的洞景照片,上报杭州市委市政府。灵栖洞成为了建德市的著名景点。

在灵栖洞开发30年纪念日,他被聘为名誉员工。

建德所有旅游景点的首批图片——七里扬帆、葫芦瀑布等,大部分都出自他手。

市邮政局出版发行了《新安十景》明信片一套。

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是建德特有的浙江历史文化之一,却濒临湮没。

陈若珏和汤敬文老师遍查史料,复原、演绎、深化了三江渔村的地方特色。

九姓渔民婚礼组照在《杭州日报》举办的生活摄影比赛获一等奖,

还在香港的《中国旅游》杂志、美国《国际婚礼》杂志上刊登。

现在,九姓渔民水上婚礼已成为建德旅游的一部重头戏。

他既是建德风景点的开路先锋,又是开发建德旅游的幕后英雄。

1984年调入市文联。

他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位置上,积极履职。

是建德市历届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议政府重要会议的影像记录者。

会议上,专栏前,单位工厂,乡镇田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废寝忘食,默默付出,

为建德政府档案和地方志书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


01:30

大地总会给辛勤耕耘者收获金灿灿的回报。

1988年,荣获全国摄影优秀奖:


他把身心沉浸在美麗的大自然里,

把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以照片的方式向人们传递。

跑遍祖国各地采风,于2000年出版了风光摄影集《飘泊的歌》。

该集子于2001年3月在央视三台《瞬间世界》栏目中播出并作艺术讲评。

1990年,再次在全国摄影比赛获优异奖:

994年4月,获国际摄影比赛特别荣誉奖,

应邀成为美国国际婚礼摄影家协会会员:

他的眼光特别敏锐,视角也往往独到。

有些场景,忙碌中来来往往,太熟悉了,几乎没有人太留意。

他甚至会冒着寒暑到人迹难达的地方,长时间静静地等待适合按快门的时机。

不经意间,他会突然发出特写镜头,抑或发出摄影集,

奉献出视觉大餐,给您一个大大的惊喜。

——原来,这么美啊!

人们不禁对他的饱含心血和智慧的作品看了再看,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勾引起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共同热爱啊!

正当事业随着家乡全面复兴而起飞之际,

1994年9月,48岁时突然患中耳恶性肿瘤, 

妻子下岗,女儿还在上大学,

不期而至的打击下,他非但没有倒下,

仍执着一个信念:做一支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多年来,肿瘤时不时在转移,一次又一次。

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动大手术六次,

肺部左右两页均有局部切除。

是什么让他一路走来,逆袭至今,老而弥坚?

是什么拓展了他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他的妻子克制着内心的无比焦虑,一再安慰鼓励他,

不管去那个医院治疗都在旁日以继夜守候监护。

长年累月一直陪伴他、细心料理他;

他的女儿带他走遍上海所有三甲医院,

想方设法托朋友,同学联系医院,预约挂号,手术当天请假伴候他;

他动情地说:“ 我的生命一半是她们给的”;

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对他的关心和鼓励,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精湛医术,给了他支撑。

人间情最浓何处?

且看低谷相扶持。

从时代的光谱中共同采集最靠谱的那一束,

焕发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光彩。

祖国的一座座山,更是他战胜绝症的精神支柱,

家乡的一条条水,是他继续喷发创作热情的源泉。

他如此酷爱大自然,翻山涉水, 不辞辛劳,

忠实记录大自然亮相的曼妙瞬间,

大自然也以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优先给与回馈。

他一次次让自己在喧嚣中平静下来,

倾听灵魂在内心深处的修炼和呐喊。

大道至简,大爱在心,实干为上。

人间奇迹是人创造的,它往往隐藏在逆境中。

就看你敢不敢向前走,怎样走!

为了在梅城乌龙山筹建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

需要取得第一手图片资料上报,以便立项。

1994年12月,陈若珏等人应市政府召唤去航拍。

坐的是洒农药用的老式安尔型飞机,没有摄影窗口。

从义乌起飞,自富春江七里泷水电站开拍。

逆流而上,一直到千岛湖排岭,历时一个多小时。

他动了大手术,尚未完全痊愈,在平地呼吸就已经困难。

他腰系安全带坐在敞开的机舱门口,头和手始终伸出飞机门外,

高空寒流扑面而来,叫人几乎要窒息。

飞机刚到摄影位置,同行四人中有一位就晕了过去。

他完全忘却个人安危,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

这些照片不但成为珍贵的史料,还为科学整治新安江、开发三江旅游提供了原始资料。

1997年,再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摄影大赛奖,入选浙江摄影五十年大型画册:

1998年,梅雨季节,新安江水库上游连降特大暴雨。

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坝顶闸门有史以来九孔全开泄洪。

做了第二次大手术不久的陈若珏决心拍下这几十年一遇的壮观场景。

由于封山育林,荆棘丛生,陡峻湿滑,这里早已无人可以上山。

在多位朋友的协助下,他一口接一口喘着大气,艰难地登上最高的山。

再慢慢爬上一棵大松树的树顶,终于从树枝的缝隙中看到泄洪全貌,

一只手紧抱着树,只能腾出一只手抓住单反开拍。

下山时不知摔了多少跤。每次重重滑倒时,他都死死地把相机抱在怀里。

这组九孔泄洪照片被市政府以及许多部门作为对外宣传建德风貌的首选,

并在《人民日报》发表,还作为国家移民局审核项目的重要依据。

2023年,获浙江省摄影大赛一等奖:

以上仅是部分获奖照片)

时代变革的光谱浓缩到一帧帧照片中,

是那么的动人心魄!

心灵的闪光到了哪里,相机的快门就到了哪里。

相机成为他最忠实的伙伴,

成为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回报桑梓的利器。

经历三次大手术后,他仍然活跃在他的岗位内外。

2004年,由市政协主办,同朱睦卿先生合作,历时三年,

出版了图文集《严州古城·梅城》,刊用了陈若珏拍摄的梅城古镇风土人情照片190余幅。

2008年再版发行,受到广泛好评。

2010年,摄影集《收藏梅城》出版。

那是他历经八年,走遍梅城的每一个角落,详细记录了千年古镇梅城风貌,

抢救并还原了濒临失传的历史文化资料的力作。

给梅城古镇的保护重塑工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恢复了建德人与老建筑之间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记忆”,

是他以拳拳赤子之心向家乡奉上的厚重礼物。

该书由省作协原副主席郑秉谦题写引言,给了高度的评价。

2011年,该书被杭州市评为外宣二等奖。

经历了第六次大手术,近十次中小手术,

他非但没有被恶性肿瘤击倒,反而干得更欢了。

在任建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十五年期间,协会每年都被市文联评为先进协会,

创办了《建德摄影》报和建德市摄影杂志,定期开展“月赛”;

经常下基层、进工厂、学校讲授摄影知识和技艺;

还是建德市老年大学摄影班第一任老师,带动学生活跃在各种摄影活动中;

他跑遍了全市300多家工矿企业和全市乡间田头,为宣传推介建德不遗余力;

把相机的潜能开发到了极致,使建德的摄影事业蓬勃展开。

他还积极参与民进的各项组织活动,参政议政履行职能。

2015年11月,在建德市文化中心举办了《市井众相》摄影展(请见附录2)并发行了画册,

这是陈若珏多年拍摄的人物肖象的精品。

作品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得到了熏陶和启发。

他深情地说:“市政协和人大给了我大力的支持,还有单位的领导,民进的领导,

特别是建业有机原冯董事长一直资助我出书办展,可惜英年早逝,我很怀念他。

多个企业如冰箱厂、有机厂、灵栖洞风景区等授予我名誉职工称号……

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他的妻子省吃俭用,勤俭持家,

积攒费用支持他购买摄影器材、外省采风、出版影集。

摄影家陈若珏的成功,还在于他深爱摄影,

锲而不舍,从事摄影45年,百折不挠。

综上,大自然、社会、家庭、个人和谐地融和一体,

成功也就水到渠成。

我清晰地看到了“和文化”已经在这块黄土地上含苞怒放。

抗癌整整三十年,如今77岁了,他仍然坚强地挺立着,

生命不止,摄影不息。

他完全称得上摄影家中的抗癌勇士!

他在回忆往事时,语气是那么地平静

:“人到世界上来走一趟,不容易。

要对得起自己,要对得起家人,

更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建德。

我就是一块普通的砖。”

是的,我们是建德人,

我们是一群平凡而又普通的老百姓。

正是有了像陈若珏先生这样的许许多多建德人,

为建德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大声说 : 

浙江省建德市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正是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手拉手,肩并肩,砥砺前行,

让这貌似平凡的黄土地变得越来越不平凡!

同学聚会散去。我们在微信上隔空握手,越发地紧了。

陈若珏虽然脸容有变,

却是那么地英俊潇洒,形象高大。

纵观古今,我国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塑造,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

无疑,摄影家陈若珏跟大家一起,

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天塔上铺砖加瓦。

化暴雨为澍霖,

采阳光分七色,

黄土地上空横亘着的彩虹是那么的绚丽!

                            管荫椿  写于 2023-12

附录:

1)陈若珏个人简历

陈若珏,国家群文副研究馆员。浙江建德梅城人,民进会员。退休前任建德市文联专职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国际婚礼摄影家协会会员、建德市摄影家协会第三、四、五届主席,授任该会终身荣誉主席。

      曾为建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评为建德市劳模,建德市首届“十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现为严州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建德开明画院画师。

      摄影作品300余幅在国际、国内获奖和展出,作品《山村扫盲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摄影展(文化中心奖)。曾出版发行摄影画册《漂泊的歌》、《收藏梅城》、《市井众相》、《严州古城.梅城》(与人合作)等并举办了摄影个展。

2)在建德市文化中心举办了《市井众相》摄影展。由民进建德市委会主办,建德市文联、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建德市文化馆、建德开明画院、建德市摄影家协会协办。

3)参考资料:

  (1)《一路走来—— 陈若珏的摄影人生 》

  (2)《桑梓情若珏 ——摄影家陈若珏的古府影像》

4)本文作者:第六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香港建德同乡会名誉会长。

    跟陈若珏同班的班长,梅城民办初中首届毕业生。同在建德马目当插队知青,曾经同在建德政府部门工作多年。




































    



阅读 6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