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2008
那年,奥运的圣火点亮了华夏,
全民沸腾,热血如潮。
我背起行囊,踏上寻梦的旅途,
去采风,去感受,去寻找诗和远方。
山路崎嶇蜿蜒,我們尋著路標前行,
与拙荊邊走邊笑谈人生百态。
长溪村外,红枫如火,秋風吹起古驿道的落葉,
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沉淀着历史的厚重。
婺源的晨雾,朦胧而神秘,
石城的炊烟,升起又飘散。
我们在薄雾中寻找最佳的机位,
只为捕捉那瞬间的美丽。
徒步中,我们不仅看到的是风景,
更是历练,是感悟,是心灵的洗礼。
那年,我们走过了婺源的山山水水,
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回忆。
一晃十五年過去,至今難以忘懷,所有的相遇都是緣份,所有的見到都是修行。在長溪我們結識了深圳女孩和梅州三女士,女士們請的女脚夫又幫夫人找了一根結實的樹幹用以行走山路。在石城又與同住一戶農家(因旅館客滿,老闆介紹之,只住一宿,第二天囘住旅社)的杭州之夫妻二人相識。緣自這戶人家傳統意識很强,外來客人夫妻必須分房睡,於是互不相識的兩對夫妻被分爲男女兩大陣營,但這也成就了我們兩家的一段友誼,那一夜聊的很深,方知那位男士原來也是從東海艦隊復員,當時駐扎吳淞碼頭,他的夫人是公務員,酷愛攝影采風,他調侃的說“我就是車夫,她到哪,我就開車送到哪!”曾經的軍人、服役的地緣,相同的愛好,增進了我們的友情。第三天清晨離開石城之際,我們互爲道別,一聽説我們不是開車來的,堅持送我們到清華鎮再轉道三清山,盛情難卻,萬分感謝之餘,細思這便是緣,又何嘗不是一種雙方的修爲。有緣之人必能相遇,因在清華鎮逗留,到達金沙已是下午近4點,決定留宿山下隔日上山,只是先去入口“打樣”,可當我們去到三清山大門時,那位深圳女孩卻已從出口走來,相逢之際歡喜萬分,這不是緣份又是什麽,茫茫人海就算約定也沒那麽准啊。
該次在婺源徒步旅行所發生的一切歷歷在目,一直縈繞心頭,值此15周年之際聊以紀之,感恩所遇到的人,感恩所發生的一切,感恩所到之處。特別感謝西海埡口邊上的小店店主,那晚是在他的店裏吃晚飯並留宿,我們聊的很投機(也是攝影愛好者),我們共同架起三脚架,拍到了雙星拱月(笑臉),事後又請我喝了一杯自釀的白酒。他下山時特別關照店裏的服務員:”山中夜裏很涼,給他們加床被子“,讓我們兩口子特別感動,特別溫馨,至今難忘。是以該篇慰籍,老驥伏櫪,旨在愉悅、知足、感恩。
與友人共勉!
路綫圖一
從賦春鎮坐中巴到岩前下車,然後走下公路,步入進山的羊腸小道,向長溪村進發(現今已修建了登山步道)。
路綫圖二
在長溪村主任戴向陽家中小住兩天后,又沿著村北口的古驛道開始前往“石城”。而現今為滿足遠足旅行愛好者,已修建登山步道,比那時不知好多少倍。
走下岩前村北面公路路肩,開始第一段徒步行程
路標提示:從這條小路通往長溪村
群山中的自然村落
水是寶貴的,渡槽將水運往需要的地方
山裏人將枯樹斷枝挑囘家中當柴燒,他的背影隱含著許多故事
前往石城的路上,经过一片竹海,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着古老的歌。
古驛道被兩邊的植被包裹其中,沉澱了厚重的歷史
路過一座名叫的“曹家村”的地方
這個小村落名“白家”
有需求必有市場,於是在徒步行走中便有了脚夫這個職業。兩位熟識的脚夫在半途中相遇。
從石城反向長溪村的背包客與我相遇。
北京的徒步者詢問長溪的方向
秋風染紅了通往石城的古驛道
上海自駕游的旅行者,露營石城管委會大院
長溪分爲上、下兩片村落,這是下長溪的早晨
行攝之旅——尋找美麗
行攝之旅——等待的一刻
晨光裏的長溪靜謐如畫
農家生活之一
農家生活之二
農家生活之三
農家生活之四
農家生活之五
秋色長溪
好“色”之徒們的程村“攻堅戰”
水墨山鄉 畫裏程村
烟霧即將散去,攝友們仍在堅持,靜候理想的快門瞬間——《堅持》
程村,雾气缭绕,青烟飄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随着太阳的升高,雾气渐渐散去,露出了程村的真实面貌。这里的房屋古朴,村民淳朴,一切都充满了徽居的韵味。
一對情侶在此留下難忘的記憶
太陽高高升起,煙消霧散,攝友、驢友們即將開始新的旅程。徒步中,我们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历练,是感悟,是心灵的洗礼。在行走中成长,在行走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再見石城,青年徒步者集體合影,他們留下的不僅是看到的風景,而是徒步行進中的團隊精神。
謹以此片紀念15年前的徒步婺源,拍攝上千張照片,而最值得最寶貴的就是行進中的所見所聞,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感恩有你,你我同行!
拍攝/修片/匯編:點燈行者(王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