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统计之美,促学科融合

许丹丹
创建于2024-01-02
阅读 12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寒不减教研热,智慧碰撞共提升。2024年1月2日武昌区初中数学卓越教师团队、信息科技(技术)卓越教师团队携手初中数学跨学科工作坊在武汉初级中学展开教研活动。

活动一   教学案例展示

  许丹丹老师执教《10.1 统计调查(1)全面调查》

  许老师通过挖掘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用高校校园卡资助困难生的新闻实例导入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提取新闻信息,分析概括得到概念,同时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

       在课中利用希沃白板拍照投屏,将学生的想法实时呈现在大屏幕中,学生利用白板进行汇报分享,达到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可视化。在辩一辩环节,从生活中真的问题入手,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形成共识,集中智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的信息化,以及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活动二  专家发言

  立足“高观点”,拓宽教学“深广度”。电教中心主任、信息科技(技术)卓越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彭爱平主任就信息科技(技术)与本节课融合进行点评。彭主任表示,许老师这节课中情境新闻问题导入,很好的应用了信息技术,案例即是数据信息,并在过程中渗透了立德树人思想,课堂中以教促学,课堂交流合作表达等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信息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都体现了信息融合。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课,以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为内涵的优质课设计提供3个角度,一是高举立德树人大旗,在课堂中融合思政教育;二是牢固树立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奠基意识;三是立足于大单元教学,努力为拔尖创新人才奋斗。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数据时代,必须重视数据意识,教学评一体化,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聚焦“跨学科”,探寻“融教学”。区教培中心伊满香主任以本节课作为初中数学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切入点,从跨学科角度提供设计一堂数学课的建议,要有生活中复杂、真实的问题驱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达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标,并鼓励老师们主动参与到跨学科的课程团队中。

  武昌区特级教师、初中数学卓越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孙老师,对于本节信息技术、跨数学融合课表示肯定,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这节课有三个亮点,一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许老师充分挖掘数学题材,选择身边的真实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以学定教的设计思路,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展现统计分析的一般路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的就是数学建模过程;三是以思促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三 总结

  在活动的最后,孙彬老师分享说:诺贝尔文学奖,戏剧学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两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萧伯纳的话,启示我们要学会分享交流,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促使我们共同进步和成长。

  这个冬天,武昌区初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本学期的最后一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初中数学教师会不断积蓄力量,以研促教,砥砺前行,教研一直在路上!

来源:武昌区初中数学卓越教师团队

撰文:许丹丹    王婉莹

图片:张思     吴桐    孙彬

审稿:孙彬

阅读 12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