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九月,天高,云淡,凉爽的秋风拂过校园,我们重新回到了熟悉的课堂,开始了九年级新学期的新征程。
第一周的英语组集体大教研,组长史明华老师提出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和掌握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文本解读并实践。
What
她把自己学习的内容、心得、体会详细、深入地讲解给老师们,并结合生动的课例帮助理解。大家认真地学习、讨论、展示、总结。并从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来帮助消化、融会、贯通,反复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和运用。
大单元教学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做为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它是从单篇(单章)教学发展到单元教学,进而发展到单元主题教学。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它更重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的培养。
Why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对于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在整体性、系统化的学习活动中,及时地将知识点结合起来,由听读到说写、由学到用的层层递进,提高学习效率,逐步提升英语素养,教师也同步发展。
How
新目标召唤新教学,新教学需要新设计。九年级英语组组长白洁提出用第2单元做一次小小的练习,跨度较小,和教学进度也不违和。先组内合作然后三个组汇合,要提前做好功课,拒绝形式主义,整合高效科学,尽管是尝试,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去做,达到最佳效果。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 Let's go!
教案有据可依,反馈及时补充。有方向,有改进。
具体做起来,并没有练习时那么乐观。
拿导入环节来说:网上信息量巨大,但必须有针对性的逐个筛选,浪里淘沙;大家整合思路虽多,但必须要有主线,结合大部分同学情况,求同存异;有些视频或文字内容虽然很精彩,考虑到时长,需要自己动手剪辑,取其精华;还要考虑英文资料中的复杂词汇的替代,有的需要拓展,有的则需要删减……
课文中爱因斯坦说过:I think and think for months and years.Ninety-nine times, the conclusion is false. The hundredth time I am right.从容不迫,干就是了!
一组美影、亚欣、志平三位老师从本班学生情况出发,采用个性化手抄报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分类。化繁为简。既归纳了单元知识,又向学生渗透记录和整理所学知识。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作品形象又美观,同时拓展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组雪丽、博雅、志然采用文本中心句和思维导图导入,由点到面,娓娓道来。提炼出重难点和精讲部分,再由总到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总结,使孩子们理解起来毫不费力,兴趣盎然。更可贵的是学生口述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比较难的复合句也能使大部分同学应用自如。由happiness/success到life without any regret,娓娓道来。
海焦老师把第1单元的句子:Do you know who is really disabled? People who don't know how lucky they are.和第2单元Hellen Keller跨单元整合,情感教育的适时加入。课后学生们说这节课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效果很棒。
三组王帅、衣非、超群和李樱老师摒弃了课件上一些过时的、特点不鲜明的资料,改为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近期相关视频或人物图片,与课本内容紧密衔接的英文资料。
如great people一词在选择人物事迹时,采用了课文中主人公的后续事件视频,前后呼应,产生共鸣。情感教育润物无声。
整合后,视频中不以每节课出现的人物单个展开,而是以总的方式抛给孩子们从课文中提炼的话题:What makes the great people successful? 他们中有抗疫英雄、燃灯校长张桂梅、清澈的爱为中国的战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事半功倍。
真正地深入推进,就会发现导入部分算是比较轻松的部分。整合单元内容才是最烧脑的部分。中枢性知识要讲多讲透,不能带着一部分人跑;把两节甚至是多节课的内容科学整合,或是跨单元把语法知识和相通内容拆开再结合都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严密的逻辑能力。强拉硬拽的“拉郎配”会导致思维跳跃,内容衔接不上,易断层,学生不明所以;还不能一节课内容如“裹脚布”般面面俱到,容量过大,主次不分,让大部分学生疲累不堪,独立思考和meaningful drills时间少,学生掌握不透彻。两者都会使学生慢慢失去兴趣,适得其反。
所以,改课件,成了那一周大家日常的必做功课。白洁老师强调课件内容先独立思考,有创新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改完后大家一起分析再过一遍,必须做到内容严谨、高质量。有困难提出来,不焦不躁,全组商议,一起攻克难关。这也是对老师们的能力、知识和经验的考验。新老搭配,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例句都改了又改,甚至是大动。原来课件例句内容实在牵强的、单词或短语晦涩的,干脆自己选词造句。正如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有困难是好事也是坏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出办法来。加油!
大家群策群力,从容面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偶尔时间不够,加班来凑,也要做出精品。
整合后,内容虽多,却是句句精到,没有废话,还能紧扣教材,让学生有迹可循。既有开放性,又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看着课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和课后反馈,幸福感爆棚!
易好老师更注重反馈环节,从孩子们日常作业中找出共性,再整合,变形,举一反三。题贵在精而不在多,这样虽然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但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尽管每次都能如期完成任务,但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课上发现不太顺畅的地方,先记录下来;有时灵光乍现的一个思路立即尝试,甚至有时灵感源自学生的课上错误回答。每天教研时再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完毕,再次修改。力争给学生们展示出一个最佳的整合内容。
大家开玩笑说:每天大脑里充斥的都是哪里还需要再提高。辛苦没有白费,有了这么多的原创题,汇总一下,不叫知网、学科网……就叫冀英题库吧!低中高难度齐全,总有一款适合你。
教研时,白洁老师分享了大家整合较成功的课例,也列举了不足:1.思维导图方式跨单元整合难度比较大,容易落知识点;2.找素材费时费力,需要老师们火眼金睛。识别孩子们感兴趣的,易理解的,所以平时就要多看多想多学习多积累;3.反复修改,花费的时间较长……瑕不掩瑜,从学生的练习、作业、语篇及书面表达中,反响不错。但要注意两头学生,抚优补弱。
改变后的日常高效课堂:语篇练习和知识点练习。
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自主练习的时间多了,总结和概括能力增强,课外拓展及书面表达能力也有进步。学生在summary环节时总结很到位,老师只是在旁点评。
一起参与,乐在其中!
书面表达练习
佳作练习
正答率提高。
王馨悦老师和位志然老师的整合单元课例展示。
单词展示方式和内容不一样了喔!认真听,仔细想。
课间,英语办公室人声鼎沸。繁忙的常规教学和创新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我们常抓不懈的基础。不放过任何一个疏漏,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从没有横空出世的中考黑马,只有脚踏实地的天道酬勤。
学生自己课下整理了单元错题和作文来问老师。来来来,不必拘礼,坐我旁边,一起探究!老师大整合,高屋建瓴;学生小整合,有的放矢,教学相长!
在英语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冀英学子们。他们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同学们心目中的little heroes呢。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课文中那些英雄们是国之栋梁,行业翘楚,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平凡如我们,也学习他们对梦想的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祖国无限忠诚、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发光发彩。
九年级英语组也有大家心目中的heroes!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教学成绩突出,传帮带不遗余力。王馨悦、白洁、王帅、高志平老师获得“主任教师”称号;刘美影和彭超群两位年轻老师,锐意进取,敢于创新,获得“新秀和新星教师”称号。
不断前进,不断突破,战斗力杠杠的,这样闪闪发光的老师们,谁会不喜欢呢?!
随着第2单元的结束,大家取长补短,积累了经验,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毕竟是毕业班了,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紧迫感油然而生。时间和精力容不得我们全部整合10个单元。任务分散开来,优质资源共享,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孩子们需要一杯水,而九年级英语组则是把数条小溪汇成了一条河,活活泼泼,四季流淌不干涸。为学生们明年的中考保驾护航!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学无止境。每一次新的尝试大家都积极参与,竭尽全力,力求尽善尽美,才有了这甜美的收获!
站在九月的起跑线上,九年级英语组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勠力同心,向2022年6月冲刺,再创冀英中考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