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送走岁月,实干中铸就辉煌
我们追梦前行,勇于奋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坚持以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建设标准,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目标,结合新区实际,通过“找差距、补短板、创示范”推动新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生态宜居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谋篇布局展画卷 联动发力齐推动
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践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西咸新区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5大板块的22项具体任务,落实责任,通过人居办督导、行业部门指导、业务部门督查的方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考评办法,压实各级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合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组织开展观摩评比活动,新区主要领导现场点评,相关部门、镇街参与打分,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相互学习借鉴,在全区上下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实施“三大革命” 乡村旧貌换新颜
厕所革命稳妥推进。通过充分调研,结合实际,以户定策,确定了三种改厕厕污处理模式,即:接污纳管入污水管网、修建粪污处理设施集中收集处理、三格式化粪池单户处理。对工程建设过程全程监理,确保材料和工程质量达标,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户厕提升改造1.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7%。启动实施户厕智能管护平台集成服务项目,以户厕信息化管护平台为依托,通过系列硬件安装,实现户档资料电子化、报抽报修智能化、服务接单自动化、过程监控可视化、评价投诉多元化、粪污利用资源化,解决了“服务、监管、效率”三大难题。
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生活污水提质增效。155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为80.7%,强化对已运行的2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开展水质季度监测,确保设施规范运行,出水达标。
推进村庄清洁,促进品质提升
重点解决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垃圾杂草等脏乱差环境问题。在新区183个现存村庄(行政村村庄158个,村庄形态社区25个),围绕“八清一改”、“六个看不到”(看不到垃圾、黑臭水体、破损设施、乱张贴、乱搭建、乱堆物)要求,重点突出“扫干净、摆整齐、清污淤”,开展“门前三堆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农村户外广告,清理死角盲区;重点引导环境整治由“村庄”向“庭院”转变,定期开展“周环境卫生日”和“流动红旗”评比,引导群众遵守“四自一包”约定,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按照清洁村庄创建标准,每个镇街制定全域整治方案,逐村开展整治行动,利用评比考核措施提高整治成效。
开启善美颜模式 扮靓宜居村庄
按照“清、拆、建、管”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清洁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花园乡村”三类村庄创建标准,稳步推进全域清洁和示范村创建。积极开展村庄净化工程、点亮美化工程、乡村绿化工程、传承文化工程四大工程。通过户厕提升改造、旱厕清拆行动、无主垃圾以及主干道两旁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门前绿地整治和利用废旧物品打造乡村景观等专项措施,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完成1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以及8个“花园乡村”创建任务,有效带动了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完善机制开好局 全力推动促落实
挂“红旗”激励机制。采取月考核评比、村民互评互比等方式,通过发放“红黄旗”、公开卫生“红黑榜”等形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以“好面子”的心态来约束“慵懒散”的思想和行动,共同营造“村民自治、环境美丽”的和谐宜居村庄。彻底解决村庄环境卫生成效巩固难的问题。全年开展红黑榜评比12期。
打“擂台”比拼机制。以“晒一晒、评一评”为主题,每月开展镇街村观摩擂台比武,营造相互学习、相互比拼的积极氛围,有效提高镇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共发放流动红旗356户。
建“队伍”管护机制。推广实行“街长制”,即村干部包街巷、党员联户、监督员分区、保洁员分段、农户共同参与,在五个层面齐抓共管,从“单打独斗”向“共建共治”的转变。
强“暗访”曝光机制。新区人居办联合成员单位不定期开展暗访检查,对存在问题以问题交办单形式反馈至各镇街,要求立行立改,通过“回头看”防止问题移位发生,对反弹严重的镇街村组定期通报,有效促进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全年累计下发问题交办单17期,整改问题1845条。
抓“督导”奖惩机制。将三类村庄创建工作作为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考核,新区人居办按照“月调度、季点评、半年排名、年终考核”督导考核机制,结合观摩擂台和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对各成员单位和各镇街开展阶段性评估。
2024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目标,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以示范带动提升全域村庄环境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