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提升高新区教师、教学品牌形象”为工作目标,以“赋能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促进高新教育优质发展”为工作重点,以“学科专业引领”“名师团队选拔培养”“课堂精准指导”“精品课堂展示”为工作策略,以AI课堂智能分析系统为技术保障,把教科研送到每一位教师身边,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成长。建立了名师名课资源库,录入名师名课资源40余项。指导教师授课120余节,其中获得省级优质课1节,市级优质课4节。培养了市级骨干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1人。“十四五”课题立项10项,其中一项被评选为沧州市“十佳小微课题”。另有一项被立为省级课题。高新区的教学研究成果,已经推广到了社会各界,教科研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构建了高新区教科研工作的合作新体系。与沧州市教科所、沧州市语委办、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所各学科组、各区县教研室(培训中心)、京津冀合作校等实现合作,实现了高新区教科研工作与各业务部门和教学名校的无缝隙对接,把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同时展开了与京津冀合作联盟校、其他区县教研室的工作交流,推进高新区教科研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3.加强专兼职教研人员队伍建设。实施兼职教研员培养策略,初步培养了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四学科兼职教研员。制定兼职教研员工作要求,同时促进教学和教研两条管理路径的有机结合,贯通教研渠道,把教研工作落实在课堂,落实给每一位老师。
4.加强中年教师队伍建设。挖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优质人才资源,带动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质。续次开展了名师精品课展示、名师讲堂、名师示范教学等系列活动,授课20余节,庞淑珍等教师的课例堪称优秀。
5.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群落。完善了高新区青年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按照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的培养层次,打造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目前2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其中王欢欢、许红岩等青年教师表现优异。许玲雪老师被评选为2023年沧州市幼儿教育学科带头人。
6.加强新聘教师培养,推进“青蓝工程”建设。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健全新聘教师汇报课、过关课机制,提高教学技能。指导学校开展青蓝结对帮扶,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穆丽平、刘雪豹等新聘教师初露锋芒,并对新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共有8学科32人参加了青蓝工程拜师活动。
7.聚焦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指导。把教学指导送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上,让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中成长。帮助各学科教研组围绕22版新课标,开展好听课研讨与反思重建活动,积极进行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施高效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建多种课堂主题形态,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举办专场报告2次,指导各学科组的专题教研10余次。刘月萍老师执教的课例《浣溪沙》被评选为河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
8.外联内引,开展教学观摩。用好校本优秀教师资源,进行示范教学。选拔6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与南皮县教育局开展了同课异构、主题教研、区域教研等,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优化和传播。组织了与运河区优质课展示活动等,打造出具有全市竞争力的优质课例。与北京朝阳区实验学校对接,组织教师分批次深入学校,获得了一手的宝贵经验。
9.课题研究取得新突破,获得新上位。高新区共申报10项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全部立项通过,曹倩倩老师申报的《自媒体环境下小学生科普知识获取途径的研究》被列为沧州市十佳小微课题入围课题。宗树娟老师申报的《以积极心理学视野推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被列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同时,多项课题的立项、启动、研究,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10.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引领教师关注幼儿心理成长;加强对幼小衔接的调研;总结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的教学经验,研究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配合组织优质课评比、展示和研讨,组织幼儿教师素质大赛和讲座培训。许玲雪,刘禹彤等老师的活动课,在与北京市的对接帮扶活动中取得很高的评价。
11.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完成市语委办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打造我区特色语言文字工作,紧密结合学校文化创建这一特定时机,以培养新时代新君子为出发点,弘扬“仁智勇”主题文化,培根铸魂,让每个生命坤厚乾行,和而厚德,雅而致远,修心明德,立己达人。指导开展推普周和双推月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自觉使用规范语言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指导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仁智勇经典文化诵读、三达德校歌咏唱、仁智勇文化知识比赛等活动。推进语言文字面向社会尤其是面向高新区这一特定区位,结合推普助力高新区社会经济发展。